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

“各位父老,諸位身爲我大明百姓,朝廷和國家未對諸位盡到保護之責,以致累諸位被擄掠於蒙韃,受盡屈辱。孤在此向諸位賠禮了。”

4月10日,年僅14歲的簡王朱由?,代表皇帝在大同迎回了第一批返回內地的被劫掠漢人。

自朱常洛去世,朱由棟返回北京建國以來。他對自己幾位弟弟的教育從來就沒有拉下。在方山學校,朱由?們要跟着那些幼年父母雙亡的災民子弟一起同吃同住,除學習各種功課外,還要進行簡單的軍訓。他們唯一的特權就是身邊有東廠和錦衣衛的人員暗中保護,週末休假的時候可以回宮裡吃頓大餐。除此之外,和普通平民子弟沒有任何優待。

相反,作爲長兄,朱由棟從這幾個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不斷的給他們灌輸一個觀念:大明皇室受大明億萬百姓供養,那麼皇室的成員就有責任保護大明的百姓。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更是反覆的被他講過多次。

如此一來,從朱徽娟、朱由校開始,總之朱常洛的孩子們,在這個時代,都沒有皇族子孫的驕嬌二氣。除了在方山學校學到豐富的知識外,這些孩子還因爲身爲皇家子弟,更容易站到頂層看問題,培養出了一身的雍容。

老實說,這三千多漢族奴隸,都是因爲年老而被蒙古部族拋棄的。這年紀大,加上缺衣少食,如果不事先用稀粥養上一段時間,根本經不起長途跋涉。所以,朱由?見到這羣人的時候,他們的臉上多少已經有了些紅潤。但是人人瘦削至極的臉龐,以及佝僂的身軀,還有多年勞作導致變形的四肢。還是讓這位十四歲的少年眼眶發熱。

朱由棟再怎麼要求慈慶宮的孩子和平民同吃同住,他們也是天家貴胄。再加上這些年大明的財政收入越來越好,本屆內閣總體上又和今上配合默契。所以大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了。如此長期營養不良的人,簡王殿下在其短短十四年的人生中,是真的沒有見到過。這一次代表自己的皇兄來到邊境地區,是真的開了眼界。

但越是開了眼界,少年人的心裡就越是窩火。

在把這些北歸之民暫時安置後,來到大同知府衙門坐定後。面對一衆官員,朱由?直接開口道:“衆卿,這三千多北歸民,如何安置,你們可都有辦法?”

“呃……”下面的官員們互相看了一眼後,大同知府劉竟章站起身來:“殿下,我大同是府、鎮同城。說起來臣是治民官,但其實整個大同就是個大軍鎮啊。”

“嗯?”朱由?輕輕的轉過頭,學着朱由棟的眼神看向這位知府:“怎麼,劉卿的意思是,此事你大同府辦不了?或者說,不想辦?”

“臣惶恐。”劉竟章看到主位上的少年這樣的眼神,不知怎麼的居然心裡有點慌。但終究還是站直了答道:“殿下,不是臣不想辦,是臣辦不了啊。這些北歸之民,雖說早年大多都是大同、宣府等地的邊民。但是被擄掠過去這麼多年了,家裡的親戚啥的沒有了不說,便是田產房屋,也很難有了。所以這樣的百姓要重新入戶,只能是掛靠在各里甲,按照畸零代管的方式入戶。可問題難就難在這裡啊。其一,畸零代管往往意味着家裡沒有勞力,雖然可以免稅,但是整個裡就要多負擔一兩口人的飯,還得劃出十來畝土地給他們。如此,普通百姓只怕不願。其二,臣這大同府,其實是個大軍鎮。大部分的田產都是軍屯,照理,下官是不能管理軍屯的。而大同府的民田範圍極小不說,產出還很有限。這要是強行分派下去,只怕當地百姓不願。其三,若是要分入軍戶,這些人年紀大了,也不知道大同鎮是否願意接受?再說了,大同總兵李帥,這會兒還在出徵啊。”

“呵呵。”微微冷笑一下後,朱由?道:“那,劉太守認爲,此事該怎麼辦啊?”

“殿下,大同田瘠民貧,確實承擔不了如此多的人全部落戶。以臣之見,不如,讓這些北歸之民去太原府或者潞州府(長治)?那裡的田地,可比大同要好得多。如此,也是厚待了這些北歸之民啊。”

哎,小的時候總是羨慕皇爺爺是皇帝,可以一言九鼎。後來大哥做了皇帝,開初覺得他一天到晚這麼忙,很難理解。皇帝呀,出口成憲嘛,有什麼事情,開個口,下面的人還不用心辦事?等到在方山唸了書,才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雖說方山學習數年,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到了今天,我才知道,要辦成一件事情有多難!我那大哥在皇位上,有多辛苦!

你這知府真當孤只是個十四歲什麼都不懂的少年?豈不知我那大哥重建黃冊的過程,在方山學校是每個學子都要反覆學習,並有相關講師甚至當年工作隊隊員反覆講解麼?這一個畸零代管,可是意味着免稅啊!平日裡多少百姓想申請都申請不來呢!

說白了,這個傢伙在這裡支支吾吾,其實就是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上事情本能的往外推——這事辦好了沒好處,辦差了很容易惹上麻煩。所以,還是儘量不攤上的好。

當然,朱由?心裡是這麼想,嘴上卻不能這麼說。作爲親王,朱由?沒有實權。這次來大同,只是皇室代表慰問北歸民而已。他當然可以發脾氣,要求地方官員必須執行。又或者回去給自己的皇帝哥哥告狀。但是,這兩條路,前者很可能被地方官陽奉陰違,把好事辦成壞事,最後還要把屎盆子扣在他的頭上。而後者,則是會讓朱由棟對他失望——屁大點事你都處理不下來,養你何用?

還好,這些年在方山,在紫禁城內,都看得多了。朱由?自然知道此時該如何做。

只見他微微一笑,也不着惱:“既然劉太守覺得難辦,那這樣好了。孤親自下到各里甲,一家一家的跟當地百姓談,看他們誰願意接受這些北歸的可憐人。不就是三千多人嘛,孤大不了休學一年,一家一戶的安頓好。如何?”

……

“哈哈哈~”過了十來天,在北京收到這個消息的朱由棟龍顏大悅。帶着極好的心情回了自己的後*宮。

“皇后,愛妃,可曾聽說由?在大同的處置了?咱們這個簡王,可一點都不簡單呢。”

“皇上,我們都聽說了。今天上午我們都到王太妃那裡坐了半天。王太妃說起自己的兒子來,也是自豪得緊呢。”

“是啊,以一親王之尊,不惜沉下我大明的最基層,一戶一戶的安排北歸百姓的入戶。這下子大同知府除了老老實實提交辭呈,哪裡還有臉繼續賴在位置上呢。哈哈哈,朕的弟弟們都如此出色,朕高興得很!”

“臣妾等謹爲皇上賀。”

“哈哈,同賀同賀。嗯,朕是這麼想的。兩位愛妃準備些時日,然後也出京吧。隨着我朝大軍的不斷北進,這北歸之民將會越來越多。兩位愛妃,尤其是皇后,乃是母儀天下之人。所以,不如你們都去邊境,迎接北歸之民吧!”

“皇上?臣妾等真的可以出宮?”

“當然!朕當年與你們成婚的時候不是說了嘛,這皇宮纔不會成爲限制你們一生的牢籠呢。遊妃你是大同人,你就去宣大吧。皇后就近,可以去薊、遼二鎮看看。朕是男人,做起事情來有時難免粗疏,你們去了,更能把事情做得細緻一些。”

說起來,柳韻和遊弋這時候雖然都當了母親,但實際上只是不滿二十歲的小女生。在這深宮大院待久了,難免會覺得無聊。所以朱由棟這麼一說,頓時很是歡呼雀躍了一番。

“如此,臣妾等多謝皇上信任,這差事,我們姐妹倆接了。”

“好,辛苦兩位愛妃哪。兩位愛妃此去,除了安撫百姓外,也順帶的看看我大明基層的婦女是一個什麼生存狀態。回來給朕一份報告和意見。另外,也要通過此次出巡,向天下百姓表明一個態度。我大明以前的百姓被擄掠,朕管不着。但是從今日起,朕受百姓供養,那就要保護天下百姓!”

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六四八章 護國公八大王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五八七章 皇明憲章摘錄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戰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七十六章 搬家並不簡單(二)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戰(終)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戰(一)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七三六章 燃燒的波哥大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