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

bookmark

你說啥?孔尚賢那個老傢伙居然死在了通州城門口?”

“是啊,皇上。此事,臣也不知怎麼說了。”

“你確定是氣死的,不是你手下的人自作主張吧?”

“皇上,雖說明眼人都知道孔府馬上就要傾覆。但是此人到底現在仍然是文臣之首,若無皇上明令,臣怎麼敢做這樣的事?孔尚賢確實是聽了今日早上的報紙後氣死的。”

“哼!便宜這廝了。”站起身來,揹着手快速的走了幾步後,他煩躁的揮揮手:“算啦算啦,還好不是死在北京城門口,不然朕的壓力也大。趕緊的去跟禮部說一聲,什麼撫卹啊,慰問啊,該有的流程一個都不能少。”

“是,臣領旨。”

看着田爾耕匆匆離去的身影,朱由棟坐回自己的座椅,粗粗的出了一口氣。

從十六年前自己開蒙,有了獨立力量開始。掙錢、種痘、引進良種、辦報抓輿論、再掙錢、建立新軍、消滅野豬皮、監國、擴軍、對外戰爭、經濟改革、登基......這麼多年了,終於到了在思想上動刀的時候。

所以,雖然看起來針對孔府這樣的寄生於大明最要害的大腦上的蠹蟲,他這一刀切下去仍然顯得非常順利和輕鬆。但誰知道他事先做了多少準備工作,然後才顯得如此的遊刃有餘。

總的來說對孔家進行進攻的過程,因爲他和張世澤已經反覆策劃了多年,所以真到了一步一步執行的時候,顯得非常的清晰和順利。

但是現在稍微出了點問題:現任衍聖公孔尚賢死了,還死在進京的路上,北京的南大門,通州。

毫無疑問,本來最近就惶惶不安的一些文官,肯定會藉此機會進行最大程度的反撲。而且根據人死爲大的中國人常見心理,只要孔府把老公爺在進京路上去世的消息稍微加點料在曲阜、山東進行散佈。別看那些平日裡被孔府欺負慘了的老百姓,除了個別有血仇的之外,估計很大一堆人都是唉聲嘆氣的說一聲“算了吧”。

這就是中國人,嚴格來說是理學興起後的中國人:以德報怨居然成爲了美德,子貢贖人的故事隨着儒家的興起被封禁後,權貴們只享受權利不盡義務,普通百姓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已經成了社會的常態——如果這麼發展下去,大明國內不出李自成也要出王自成、劉自成。

所以,在座椅上拍打了許久的扶手後,朱由棟還是下定了決心。

“世澤,已經安排好的步驟不要停,就算世人說我不厚道,對死人都不客氣,朕認了。出了什麼事情,朕一身擔之。”

“皇上!豈有讓皇上承受罵名的臣子,請皇上放心,臣知道該怎麼去做了。”

......

8月3日,孔尚賢不祿,當日下午,消息傳入大內。

但是到了8月4日,不爲所動的張世澤仍然指示燕京日報帶頭,其他五大報先後跟上,連篇累牘的發佈了諸多孔家在曲阜欺男霸女、魚肉鄉民、倒賣人口、強佔土地、欺壓當地官員的諸多劣跡。

這麼多篇文章一出,到了八月中下旬,全國的輿論爆了。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其實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鋪墊,大明中下層裡的聰明人早就看出了問題所在。或許因爲層次的原因,他們還看不完全朱由棟的佈局以及打倒孔家這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但是毫無疑問,大家心裡都清楚,孔家是要完蛋了。

但無論怎麼鋪墊,當孔家那麼多罪惡的事情被集中披露後,大明的士紳、普通百姓還是集體失聲。

別的不說,光是土地一項,元朝皇帝不怎麼待見儒學,劃撥給衍聖公府的土地很少。老朱建國的時候,就直接給了一萬畝:以老朱吝嗇的個性,這已經是極大的恩賜了。後來歷代皇帝秉承朱家人扣扣索索的特性,陸續加封,也不過五六萬畝。

但是現在孔家實際控制的土地有多少?山東布政司交上來的數據是不低於一百二十萬畝!

這僅僅是土地,至於說孔家以曲阜爲中心,基本壟斷了曲阜乃至兗州府的餐飲、娛樂、運輸產業,並將觸角伸到山東所有府城,那就更不必說了。

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一開初孔家還顧慮自己是聖人之後,做事還要點臉面。而最近幾十年來,特別是張居正去世後,簡直就是肆無忌憚甚至是惡貫滿盈。如此不顧吃相的做法,要想獲得證據簡直輕而易舉。在張世澤的指揮下,六大報不光是報導孔家的惡行,還安排了很多受害人現身說法,並且附上了當地官府以及錦衣衛出具的各種證據......

所以,這些文章放出來之後,全國上下理所當然的沒人敢站出來爲孔家辯護。但是人們也難免心中有很多疑問,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其一,朝廷早些時候在做什麼?太祖不是英明神武嗎?爲什麼北宗的氣節表現如此不堪,當年建國的時候爲什麼不把南宗扶正?其二,這孔家人完全背離了聖人言論,那聖人的一言一行還真的值得頂禮膜拜嗎?

對於第一個問題,朱由棟是心裡明白但是不好在報紙上公開解釋。

老朱的建國,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以南統北(民國南京政府形式上的統一不算)。在此之前,中國南方不過是被蒙元征服了八十多年而已,而且這期間,南方在政治上社會地位最底下,經濟上受壓榨最深,反抗也最爲堅決和激烈。所以,當年老朱起兵,南方人在朝廷中佔了絕大多數。而與此同時,當時的中國北方從1127年開始,經受了異族的統治兩百多年,在心理和文化上已經和南方有了很大的距離。因此,想盡辦法的團結北方人,是當時老朱必須要去做的事情。進士錄取分南北榜是一方面,繼續保留北宗對衍聖公府的繼承則是另一方面。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話不能敞開了講。朱由棟也只有讓田爾耕的錦衣衛發動起來,通過在各地茶樓酒館把這樣的解釋給放出去,然後等待時間來慢慢的發酵。

至於第二個問題,作爲穿越者,朱由棟當然知道:改革是摸着石頭過河,千萬不能太過於激進。華夏在儒家的思想裡浸潤了近兩千年,怎麼可能說不要就不要?再說了,儒家的問題再大再多,但是對於國家的穩定和民族的凝聚力還是極爲有用的。

所以,對這個問題,朱由棟的處理方式是在報紙上進行引導:聖人是沒有問題的,大家看最近出土的原版論語,聖人的很多思想其實還是很合大家胃口的嘛。只是因爲歷代腐儒別有用心的偷換聖人的思想概念,以至於儒家變了味道。

所以,儒家是要整頓的,但是聖人的地位還是絲毫不能動搖的。

至於說孔府的問題嘛。

天啓二年九月一日,朱由棟下旨,責成東廠、錦衣衛、刑部、禮部、都察院五部門組成聯合專案組,徹查孔府後裔的血脈問題,以及近五十年來的一切違法問題。專案組將在曲阜、兗州府設立特別衙門,准許所有苦主前來告狀!

與此同時,一隊錦衣衛來到了衢州城,護送南孔的族長北上曲阜。

第三七三章 氪金纔是王道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應對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戰(一)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