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

bookmark

“皇上,這個上將是啥意思?哦,末將在回師的路上是聽到朝廷準備搞什麼軍改,還要推行什麼軍銜制,但一直沒有時間做詳細的瞭解。”

“哈哈,滿帥,呃,不,暫時不能叫滿帥了。滿上將啊,老夫來給你解釋吧。”

“請大司馬解惑。”

“這兩年上將遠征西域的時候呢,朝廷逐次的開始了軍戶清查。目前得到的數據是,我大明現有十七省(暫不含新疆)以及海外五州,一共有新軍十個鎮,理論滿編十五萬。原有軍鎮、衛所兵四十三萬。”

“四十三萬?以前不是號稱我大明有戰兵八十萬麼?啊,哈哈哈,末將明白了,這就是吃空餉吧。嗯,大司馬恕罪,末將是個粗人,又不懂規矩打斷了您的話。”

嘿,你這傢伙哪裡粗了?插科打諢倒是好手。王象乾擺擺手,表示毫不在意:“除了四十三萬通過兵部最基礎的測試算作戰兵外。經過本次清查,我大明現在還實有軍戶四百九十三萬多一些。本次軍改,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從四十三萬戰兵中,遴選十八萬出來,與原有的十個鎮新軍進行組合。除了填滿以前新軍十鎮因爲陣亡、傷病導致的缺額外,再新編十個鎮。以後這二十個鎮,三十萬戰兵,就是我大明的常備陸軍。”

“嘶~”滿桂仔細想了一會:“大司馬,那剩下的二十五萬戰兵怎麼辦?他們身後的家人,也就是那幾百萬軍戶又怎麼辦?”

“分流。”朱由棟也站起身來:“朕的意思,這些人分流方向有五個,其一,沿海衛所可以擇優進入海軍,不過海軍三大艦隊現在已經基本成型,吸納不了多少。一萬人頂天了。其二,成立駐屯軍團。要從二十五萬戰兵中優中選優,組建十八個駐屯大隊。這駐屯大隊的裝備,除了沒有大炮、機槍這樣的重裝備外,其他的裝備與常備軍一樣。其三,朕準備免除所有衙門的一切差役,以後種田的農夫除了耕作、繳稅之外,不必再服徭役。以後衙門的日常差役,全部由裁下來的戰兵充任。其四,成立建築公司,以後朝廷或者地方大型的建築工程,也不再臨時徵召百姓服役,而是由建築公司執行。其五,遠走海外。這個事情,臺灣知府孫傳庭已經走在了前頭。哼,既然運河的漕工們對遠走海外心存抗拒,那朕就先優先安排軍戶。”

“兵部根據皇上的這四條意見作了精細測算。基本上,除了海軍能夠解決一萬餘人外,駐屯軍團可以解決五到六萬人,全國各地的差役可以解決十到十二萬,建築大隊可以解決十萬以上。真要說起來,這二十五萬戰兵還不太夠。按照我大明現在普遍的一個男子做工養活四五個家人算起來,光是駐屯、差役、建築三類,就可以解決一百二十萬以上軍戶的生計問題。至於剩下的一百多萬,兵部準備分三到五年,安置到海外去。”

“哎呀,原來如此,這可就太好了。”滿桂對着朱由棟再次行禮:“皇上,據聞最近這幾年皇后、貴妃都是下到普通軍戶家去慰問過的,而且貴妃本人就是出自軍戶。想來皇上是知道我大明的普通軍戶過的都是什麼日子。如此軍改之後,這些軍戶不管走哪條路,只要肯賣力氣,都能過上比以前好得多的日子。末將身爲從軍戶中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將領,對皇上的這份安排,極爲感激!”

在朱由棟之前的大明,雖然已經出現了工商資本主義的苗頭,但總體上而言,仍然是一個純粹的農業社會。

農業社會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口是要不斷繁衍的,而土地就只有這麼多,地力也終究有限,時不時的還要遭受天災......就是正常發展下去,人均持有土地的面積都會越來越少,最終導致大家都活不下去。更不用說,在大明,土地兼併是怎麼都無法解決的痼疾了。

所以,從宣德年間開始,在大明國內太平了幾十年後,就出現了軍戶土地被軍官、地方政府侵佔,軍戶日子越來越差,最後不得不大量逃亡的問題。到了正統、景泰年間,于謙大筆一揮,就從兵部的賬冊上註銷了一百萬軍戶——這些事實上都確實不存在了。

時光荏苒,大明在景泰初年打了一場北京保衛戰後,又太平了許久。人口繁衍日盛,土地兼併愈演愈烈。不光是軍戶大量逃亡,就是民戶也開始出現逃亡——土地越來越集中在了少數人的手裡。

而在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極爲有限的。失去土地的軍戶、民戶,又找不到新的生髮,只能是要麼賣身爲奴,要麼成了流民——不然爲啥大內每年招宦官,都是門庭若市,各種招呼、紙條滿天飛?沒有關係的人想做宦官往往先自切三寸,養好了傷口後再去應聘:如此,大內招進去後可以馬上幹活,不用養傷,和普通人應聘比起來稍微佔點優勢。

但這麼做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因爲自切三寸都不一定能進得去。那大家爲何還這麼做?還不是找不到正經職業的人實在太多了!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辦法有兩個,第一,對外擴張,用其他民族的土地來安置本族百姓。第二,提高生產力,尤其是開展工業化。如此,第二產業,以及因爲社會財富的增加迅速發展起來的第三產業,就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容納下在第一產業中被驅離的這些人。

所以,爲什麼朱由棟穿越過來都二十多年了,纔開始整頓軍戶,原因就在這裡:東南亞的納入,以及大明工業革命的發端,使得前面的兩條都滿足——如果這兩條都不滿足,只是爲了減少開支就進行裁員,那,要麼像歷史本位面的九千歲,裁出一個鄭芝龍來。或者是像崇禎帝一樣,裁出一個李自成......

總之,裁員這個事情,作爲公司老總都不能隨便裁。作爲國家的統治者更不能隨便裁了:你得給人家事先找好出路啊。

按照朱由棟的設想,在目前國家鹽稅、商稅步入正軌,即將新增礦稅這個大項,同時距離預想中與歐洲決戰尚有一段時日的時刻。國家養三十萬常備軍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軍戶,可以去做武警(駐屯軍)、警察(差役)、工人,實在割捨不下土地的,那你去海外吧,那裡的土地一年兩三熟,可不比現在大明北方因爲小冰河的原因,十年九旱,一天到晚都歉收的強?

給貧困至極的幾百萬軍戶找一條出路,藉此減少朝廷的負擔(朝廷該養的是能戰鬥的軍隊,而不是不能戰鬥的軍戶),把有限的財力用來練出精兵,進一步增強國家軍事實力。這纔是本次軍改最根本的目的。至於軍銜,那只是附帶,純屬穿越者個人的喜好。

大明剛建國的時候是有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之下是各個衛所的千戶、百戶、總旗、小旗。但是大都督府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軍方的裝備、訓練、軍戶日常生產、武將選拔等權力,全都屬於大都督——這種情況,別說老朱這種掌控欲超強的開國之君,就是普通的皇帝都睡不着覺。所以自徐達之後,大都督府很快就被關閉了。

到了明朝中期,軍鎮制度開始出現。大明的武將從高到低成了總兵(省軍區司令)、副將、參將、遊擊、守備、把總。總兵之上,如什麼五軍都督府都督啥的,基本都是虛銜了。

“滿桂啊。”

“臣在。”

“朕這次軍改,在軍銜上,是這麼安排的。最高軍銜是大元帥,僅限一人,目前空置。之下,是陸軍(海軍)元帥、陸軍(海軍)大將若干,目前都空置。然後是上將。這上將呢,你、曹文詔、劉招孫都是上將。麻貴、俞諮皋、劉綎、李如柏、麻承詔等,也是上將。當然,俞諮皋是海軍上將。而且你心裡也清楚,除了你和文詔、招孫外,其他幾位上將,基本都是榮譽軍銜,不會再領兵打仗了。而且,這批的實權上將裡,全是陸軍哦。便是李國助、顏思齊,也只是海軍中將。滿桂,將來你可得好好的做啊。”

“臣,臣多謝皇上厚恩!”

“哈哈哈,可別急着謝恩啊。嗯,這上將下面,依次是中將、少將、大校......少尉、見習少尉等。在這次軍改中,基本上,原先新軍的十個鎮的總兵官,基本都是中將或者少將。”

“皇上,臣有點不太明白了。這軍銜和軍職不是一回事吧?”

“當然不是一回事了。軍銜是武人的軍事級別,軍職是武人的實際職務。朕已經決定,以後,改鎮爲師,改協爲旅,在旅與營之間,增設團一級......有軍功或者高年資的師長,是中將。新任的年輕師長,是少將......”

“臣明白了。也就是說,臣若是以後還想做大將,做元帥,甚至成爲唯一的大元帥,必須要有更多的軍功!”

“便是如此!”

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三二二章 巨人開始覺醒(一)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二三六章 選妃並不簡單(一)第七零三章 朱由棟的險招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二七五章 孫慎行的選擇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協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五六四章 張獻忠摸內奸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五二零章 天璣星再求援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