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

bookmark

大明自建國起,民戶和軍戶就嚴格進行了區分。本來剛開國的時候,士兵有土地,賦稅極少,所以這社會地位並不低。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士兵手裡的土地被兼併,自己成了近似農奴一般的存在不說,還得當兵打仗——這隻有義務沒有權利的工作,自然就沒人樂意去做了。

而且從北宋開始,由於文人徹底壓倒武人,以至於中華帝國有了一個很不好的刑罰:刺配充軍。服兵役成了罪犯洗清自身罪孽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此一來,軍人在經濟、政治上的地位直線下降,這社會上自然就成了被歧視的存在。

作爲穿越者,朱由棟當然要扭轉這一局面:軍改完成後,國家的正規部隊裡,軍官將是職業軍人,而士兵雖然有服役年限,但是在薪酬方面保證要給足了。同時實行軍銜制,在作戰服之外還給全體官兵提供禮服和常服,讓官兵們平日裡都能昂首挺胸的佩戴着自己的軍銜,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各個地方。然後再加上輿論上的大力宣傳——從此之後,軍人將逐漸的成爲大明青少年仰慕和嚮往的職業。

當然,作爲一個業餘歷史愛好者,朱由棟也深知,爲什麼漢唐時代軍人地位高,到了北宋就急轉直下:這實在是五代十國的時候,丘八們弄得太不像話,一不高興就換皇帝,六十多年間換了十幾個皇帝,這擱誰當了皇帝都受不了。

所以,軍人地位是要提高的,但控制也是一點都不能放鬆——在可以預見的幾十年裡,大明都是要打仗的。戰爭時期,武人權力的膨脹本身就不可避免,如果不事先給安上絡頭,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純的某一種辦法是不行的,還得多管齊下。

首先是加強教育。在朱由棟的計劃裡,本次軍改將軍戶徹底裁撤分流,優中選優將其最精華的部分補充到新軍裡形成20個師後。接下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完整的軍事教育體系:現在大明只有皇家軍事學院和皇家海軍學院兩所軍事學校,這是絕對不行的——長期這麼搞下去,不是所有的軍官都是同學嘛?

所以,在天啓四年,將會有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軍醫、輪機、後勤保障等多個學院新建完成並開學招生。從那時起,現有的野戰軍、駐屯軍軍官可以去進修,社會上的有志青年也可以報名考試入學。而原有的兩個軍事學院,則將成爲將領的高級研修班。

這些新建的學院,除了分散兩個軍事學院出產軍官過於集中的問題外,當然還要加入忠君愛國的課程。而且朱由棟還準備讓這些學校每年組織會操,以此形成恰當的競爭關係。

當然,因爲知道歷史本位面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昭和參謀都是一羣什麼玩意兒,所以朱由棟是不準備搞少年軍校的:軍人還是要了解社會的。如果從小就只是單純的進行軍事培訓,那最終會培養出一羣除了打仗,什麼都不知道的蠢貨——各個軍校未來的學生,除了吸納軍隊中的優秀官兵外,面對社會,只能招收年滿十六歲並且有一點文化知識的優秀青少年。

至於說這十六歲以上的優秀青少年怎麼培養出來?這個嘛,現在朝廷雖說還是無力全面鋪開義務教育,但到底這手裡還是寬裕了不少嘛。以朱由棟這種‘有錢不花不舒服斯基’的尿性,他可見不得數千萬的銀元躺在庫房裡睡大覺。因此,每個省,國家出資建箇中學,建兩到三所小學,這個還是可以的——方山發展了這麼多年,早就儲備了足夠的師資。而且方山到了今日也是必須要拆分了,不然以後文臣都來自方山,也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在基礎教育上加裝保險外,在頂層的軍事架構中,朱由棟也吸納了後世不少的精華。

他計劃在內閣六部之外,單設樞密院。這樞密院的職責,很大程度上與後世的總參接近:訓練、戰備、招兵募兵、軍隊編制、具體作戰等具體作戰的權利以及對外情報工作,全部交給樞密院——其實就是讓軍人在作戰前後有獨立的指揮權。從此之後,打仗的事情,文臣方面除了朱由棟特別指定,否則將不再對軍人有指手畫腳的可能。

而兵部以前武選司的職責,則由御馬監接手:當然,將武將的人事權完全交給宦官是極不科學的。所以,這御馬監隨着權力的陡然增大,其內部的權力架構也進行了重組。新的御馬監,掌印太監是劉時敏,但樞密院派出樞密副使,兵部派出侍郎長期在御馬監坐堂,也是必然。與此同時,騰驤四衛以及京營全部裁撤,相關人員要麼補充入新成立的野戰軍和駐屯軍,要麼進行分流。也能防止御馬監的權力過渡膨脹。

在作戰權和人事權被分割出去後,兵部剩下的就是後勤保障和裝備製造了。爲了安撫兵部的官員們,朱由棟也承諾,以後朝廷新建的兵工廠什麼的,全部劃給兵部管理——當然,裝備是你負責造,但是用的人不滿意,官司打到朕這裡來了之後,如果確實是兵部理虧,朕還是會打你們板子的。

總之,這麼一拆分重組後,直接帶兵的將領想造反,首先是在造反準備階段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在關鍵位置安插自己的親信。其次是一旦造反,軍餉、彈藥全部斷絕:這會兒都進入熱兵器時代哪,沒有槍彈錢糧,你怎麼造反?

而管軍官晉升的,管後勤物資和裝備的要造反?拜託,他們手裡沒兵啊!

至於你說要是這三個衙門的官員勾結起來造反呢?哎,如果當皇帝都失敗到讓這三個衙門的官員團結一致了,那是得有多失敗?這麼失敗的皇帝還用得着別人來造反?

總之,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相對合適的制度。而目前這麼調整,在朱由棟看來,是他能夠做到的極限:還好本屆內閣的首輔方從哲,兵部尚書王象乾年紀都大了,軍黃冊清理完,軍改完成後就會致仕。所以在這時候沒有和皇帝擰巴,真要是碰到那些強項令,便是這些制度都未必能建立起來呢。

“滿桂啊。”

“臣在。”

“朕是這麼想的,這首任樞密使呢,就讓麻承詔去做。畢竟,我大明所有的新軍,其實都脫胎於橫海衛。而麻承詔,畢竟是我橫海衛的第一任指揮使嘛。”

“皇上,臣對麻指揮服氣得很,這麼安排,臣無異議。”

“嗯,接下來,是關於你的安排。野戰軍的二十個師整編完成後,朕準備在京畿地區放三個。遼寧、山西、陝西共一個。甘肅、青海、新疆共一個。河南、山東、北直隸共一個。西南三省共一個。湖南、湖北、江西共一個。南直隸、浙江、福建共一個。兩廣共一個。南洋地區一個。如此,還有十二個師的機動兵力。朕準備把這十二個師留三個在京師附近作爲北方的機動兵力。抽六個出來交給曹帥去打呂宋。剩下的三個,朕準備交給你,再帶回西北去。”

“皇上的意思是,西北現在仍然不穩,需要武力震懾嗎?”

這個,怎麼說呢......說了後朕這皇帝很可能就被一隻巨大的鉗子從天而降給掐斷了啊。

“滿桂啊,朕是這麼想的。朝廷除了這二十個師的野戰軍,各省也要建立一千到五千不等的駐屯軍,以後各地有事,先駐屯軍應付,駐屯軍應付不下來的,才由當地駐軍出手。當地駐軍都搞不定的,才由朝廷出面協調各路援軍馳援......相對而言,內地省份的駐屯軍數量少一點,如新疆這樣的邊境省份,駐屯軍數量就要多一點。目前兵部的計劃是讓新疆的駐屯軍先定在五千人。以後朕會逐漸的增加,便是增加到十萬人,二十萬人也是有可能的。你的任務,就是先帶三個師過去駐守一段時間,讓朕抽調足夠的人力物力,在新疆建成強大的駐屯軍團。”

“臣明白了,雖然不能參加呂宋戰役有些遺憾,但只要皇上需要臣,臣一定心甘情願的在新疆安靜的坐鎮。”

“哈哈哈,滿桂啊,男兒建功立業的心思,朕,懂的。且寬心,你在新疆也不是沒有事情做。這樣,朕除了給你上將軍銜外,在職務上,給你加提督西北軍務總司令官。如此,你就可以管轄、調動陝、甘、青、新四省四個師的野戰軍和四省不下兩萬的駐屯軍。你在新疆,除了坐鎮之外,也可以派出小規模部隊,從北向南,打探進藏通道。”

“進藏?皇上是要?”

“當然了,這西藏說起來是我大明的屬地,但我大明的官基本進不去,那裡的人也很少出來,這是不行的。朕的計劃,未來五到十年內,大明一定要在西藏實現駐軍,並有真正的駐藏大臣進藏常駐。如此,纔算是真正的將此地納入我華夏統轄。”

說完這句話後,朱由棟玩味的笑了笑:“如何,滿桂,新疆是你打下來的,若是再把西藏拿下,大明本土的三分之一,都是你滿桂打下來的了。如此開疆拓土的功業,豈能不名垂青史?”

“臣明白了。皇上厚愛,臣感激涕零!請皇上放心,臣在新疆,一定做好萬全準備,只要皇上一聲令下,臣就率軍入藏!”

嗯,這就對了嘛。我作爲穿越者,除了通過分封制爲華夏豁取更大的生存範圍外,後世華夏本土的各個部分,更是一塊都不能少!

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協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