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

bookmark

夜中,劉備關羽秉燭相談。

地暖溫熱,兩人盤坐在几案前,案上鋪張粗帛地圖。

關羽指着江夏、武昌一帶說:“賀齊、步騭各擁兵萬人,駐屯夏口、武昌城,孫謙有兵五千人駐屯樊口;北岸韓當督兵萬人守江夏,孫韶有兵五千駐屯舉口。”

四萬餘人組成的江夏、武昌防線,劉備不以爲意說:“孫權若背盟依附曹丕,武昌守軍必然後撤。”

關羽深以爲然,從木匣裡拿出更爲標準的兵棋。

原始象棋都有了,兵棋概念自然存在,馬援能搓米爲山指畫地形,所以沙盤、兵棋不需要田信發明,只需要稍稍改進。

關羽手裡的兵棋以營爲主,開始佈置:“黃漢升、李正方走江夏,臣與黃公衡擊夏口,另遣一軍從南岸赤壁行軍。大王坐鎮江陵,待破武昌後,大王移鎮武昌督戰不遲。”

看着關羽前後佈置的兵棋,劉備拿起代表的的‘王’握在手裡:“我統水軍不如雲長精妙,攻拔武昌之戰事,盡委於雲長。過武昌後,江東必死守柴桑,我願與雲長同往。”

關羽不反對,又擺弄兵棋說:“江夏韓當、孫韶退軍,我軍需留精兵扼守,以防曹休所統汝南諸軍。”

長江是大動脈,大軍過武漢後,江東唯一能發起阻擊的只有柴桑口一帶。

而那時候漢軍戰線從夏口至柴桑有五百里水路,險要、河口都要分兵扼守,十萬大軍過武漢,估計前線能展開的不足七萬。

出乎劉備預料,關羽在江夏堆積兵棋,足足擺了三十個營,兩萬餘人。

關羽說:“昔年李信以二十萬之衆伐楚,爲楚所敗,乃輕敵、兵少之故。今我士氣如虹,但江東存亡亦在這一戰之內,兩軍戰力相差無幾。”

“魏人不會坐視我軍傾力攻江東,曹休必率汝南兵來攻江夏,其兵少則三萬,多則五萬。”

“若我軍攻勢迅烈,孫權或許會引張文遠之軍爲援,張文遠應在兩三萬之間。”

他最後指着南陽葉縣一帶:“馬孟起、孝先這一路懸兵宛口,最少可使五萬餘魏軍不敢輕動。今孟起、孝先名震敵國,皆不宜輕調。”

關平又要守襄陽,或在南陽機動,也是不能動的軍隊。

保住南陽的穩定和生產,今後隨時可以威脅中原。

劉備掃視地圖,習珍統兵五千守零陵湘關,劉封五千人長沙,會從長沙轉移到武漢協防。

江夏要留兵兩萬,從夏口到柴桑之間五百里水路各處分兵,也有接近兩萬。

五萬大軍會佈置在沿途,而參戰的前軍、左軍是不完整的,總共約在五萬;後軍、中軍也在五萬之間。

換言之,只有一半的軍隊可以投到前線。

而孫權那裡最少可以聚集十二萬至十五萬的軍隊守在柴桑一線,算上張遼援軍,打防守的魏吳聯軍最少也在十五萬。

如果進取失利,前線五萬大軍很難全身而退。

如果打贏,也很難擴大戰果。

劉備擡手將江夏守軍黃權兩萬人撥到柴桑一線,又將沿途守軍分出一萬來,聚集八萬到柴桑。

隨後指着南陽說:“南陽豪強部曲可集結兩萬之衆,使之協力守衛武昌可好?”

徹底不要江夏,曹休想來就來,只要守住武昌南岸,前線大軍補給就不容易截斷,後退時也能走武昌撤歸荊州。

曹休帶兵翻山進入江夏地界本就有困難,總不可能揹着船來打仗吧?

關羽望着劉備改動的佈置圖:“大王若執意畢功於一役,臣無異議。只是如此一來,江陵要留心腹重臣。”

“雲長以爲馬季常不足以託付大事?”

“大王,臣以爲龐士衡善斷,可佐馬季常。”

劉備稍作考慮就點頭應下,其實江夏、武昌丟了也不是很要命,江陵纔是重中之重。

他此刻想到了糜芳,恨的牙癢癢,可又不忍心殺:“雲長,我欲流放糜子方至南中,可好?”

後軍抵達江陵後,糜芳就從城中軍營轉移到關羽府邸別院裡軟禁,與家人生活在一起。

糜芳嘴裡還有很重要的信息需要審問,這些信息敏感,關羽只是保護着糜芳,也不提審糜芳。

此刻的糜芳,披頭散髮,咬破手指在木隔子屏風上書寫,寫到一半卻停下來,將屋內鋪在木地板上的草蓆捲起,堆在木格子上,小心翼翼用魚油燈點燃,火焰迅速燃燒騰空而起,繞樑呼嘯,濃煙滾滾。

他走出廳堂,對察覺火光的妻妾、子女說:“我無顏見漢王,亦無顏見兄長。”

說着他盯着幾個兒子,神色陰厲:“我家曾爲徐州鉅富,家資何止億萬?我壞漢王之事,非爲錢財,實乃一己憤懣。謹望爾等寬厚做人,以我爲鑑。”

說罷他看向兩個兒媳懷裡抱着的孫子、孫女,仰頭呵呵做笑:“比之徐州舊人,我子嗣繁盛何其幸運?今自取死,也不枉活一生。”

“父親?”

幾個兒子呼喊聲中,糜芳轉身走入烈火、濃煙滾滾的廳堂,沒走三四步,頭髮就燃燒成灰,隨即整個人身影被火焰吞沒。

關羽、劉備站在堂前眺望夜空中騰起的火焰,關羽握拳砸在門框上,咬牙眥目:“賊子該死!”

劉備怔怔望着:“我出成都時再三安撫子仲,今……唉。”

他袖中雙拳緊握,惱怒作色:“雲長,這仗不打了!”

關羽愕然,也露出釋然之色,劉備用腳踩門框出氣:“荊州不順,將士出征猜疑不定,如何能戰?”

關羽不敢私自審問糜芳,田信也沒有,怕糜芳胡亂攀咬,也怕真牽扯出許多見不得光的東西來。

官渡之役時,曹操打贏了,處於上升期,很大度的燒燬軍中將校與河北私通的信件。

之前江陵之戰,若孫權打贏了,也將處於上升期,對所謂的內奸也會一笑了之,不予計較。

可打贏的是荊州軍,荊州軍纔有資格不計較內部出現的問題,給大家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戰敗的孫權就沒有多餘的選擇,不想死,也不想擔負責任,只好率先發動清洗。

關羽府邸起火,城中、外城軍營處處警戒。

城中館舍內,蔣琬、潘濬這對錶兄弟久別相逢正一起吃酒,蔣琬酒酣,講述入益州以來的經歷,說到一些事情依舊後怕不已。

比如他當廣都令的時候,恰逢劉備、諸葛亮一同巡視郡縣,一起拐彎跑到廣都來。

蔣琬醉酒不能起,縣裡政務也堆積未作處置,若非諸葛亮力勸,差點當場被劉備處死。

罷官不久,劉備稱漢中王,蔣琬又被舉薦爲尚書郎。

關羽府邸起火,潘濬、蔣琬與許多喝醉的官吏一起往關羽府邸前聚攏,各營將校則留營不動。

關羽府邸前,陳到、周倉也不滅火,只是維持秩序。

秩序穩定,劉備、關羽及大小親眷從府邸內從容撤出後,周倉才帶人入府撲火。

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八十二章 貓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十章 糜芳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三十四章 豬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八十四章 蛹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十八章 先登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