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

bookmark

舞陽,曹休屯兵地。

提兵北上封鎖澧水,本就有防備漢軍散騎燒糧的用意。

今他麾下戰兵兩萬餘,分置五軍扎七十里聯營,與夏侯尚一樣尋覓戰機。

從荊州逃來的周魴正在他麾下充任中郎將,北方士人對江東士人深表同情,周魴這麼個獨苗跑出來不容易,又熟知江東地理氣候,也在荊州轉了一圈,也就給了箇中郎將職位,統軍千餘勉強有了立足餘地。

周魴也不是安分的人,與武義中郎將李緒一同外出偵查漢軍營壘,舞陽距離田信大營只有不足六十里路而已。

親自視察地理狀況,是將校必須經歷的一件事情。

關係自己的命運,關係全軍將士的性命,容不得馬虎。

周魴、李緒也穿着普通輕騎皮甲,蹲伏在澧水南岸蘆葦叢中觀察北岸,這裡距離田信大營只有十二里,大營外還有幾座警戒小營。

李緒見河對面漢軍輕兵收割蘆葦,許多蘆葦已經曬乾,正打捆碼放:“田孝先用兵還真大膽,其麾下吏士也多驕縱無備,易破也。”

“不然。”

周魴另有看法:“其麾下吏士固然驕縱,卻也求戰心切。多戰意高昂,非速破易潰之敵,不可大意。”

河對面,李基頭戴竹笠遮陽,領着一名親兵在河岸邊巡視。

李緒、周魴縮回蘆葦叢中,等李基經過後才探頭繼續觀察,周魴指着曬乾的蘆葦捆:“這是爲夜戰而備,荊南多魚,官吏會收魚油積存。浸染魚油後,一捆蘆葦可燒半夜,光焰煌煌如白晝。”

周魴稍稍沉默,見李緒沉默,用沙啞嗓音繼續說:“當初田孝先守江陵,就缺魚油。此人嗜好火攻,以火破呂蒙於江陵,與江東軍決戰麥城時又遣騎士縱火焚燒荒野,使江東無從佈置伏兵、疑兵。今採割四周蘆葦,也有擴寬視野之意。”

“原來用意頗多。”

李緒眯眼看着李基越走越遠的背影,用手指澧水南岸上游未被收割的蘆葦叢:“採伐北岸蘆葦後,漢軍必伐南岸。其伐空後,我軍若想走南岸截擊其後,則有暴露之虞。此事應上報鎮南將軍,以免誤事。”

沿着澧水南岸,貼着山腳可以行軍,蘆葦是最好的掩護。又因澧水東南有山,地勢較高,土地堅硬。

不像澧水北岸因地勢平緩,多有泥塘、水窪,不宜大軍潛行。

七十里荊豫馳道改造增修的甬道里,每十里列一座小營,有軍七百駐守。

負責防衛甬道的是將軍孫朗,麾下軍隊多是潁川、雒陽一帶因徭役而反抗的吏民;作爲放曹仁撤離的條件,曹操也放開通道,讓潁川孫朗,樑縣鄭甘率部衆、黨羽撤往南陽。

二人帶來兩萬餘戶饑饉災民,盡數安置在宛城、新野之間。這樣遷移來的災民經歷過戰爭、寒冷、飢餓磨難,故多是青壯男女,少有老幼。

正是追隨孫朗,田信宗族才順利從潁川南逃。

此時孫朗爲將軍,鄭甘爲司馬,帶着五千大難不死的新軍扼守甬道,並不斷增修甬道。

以甬道木牆爲基礎,版築黃土增固並做防火準備;又在木牆內側修建土壘長屋,既能屯駐軍士,也能儲放物資。

氣候越來越熱,修建甬道的木材又漸漸乾燥,防火以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好在木牆甬道雖然長,但木牆高也就八尺左右,版築土牆時工序簡單,不需要搭高架。

沒人會期望孫朗、鄭甘這五千人的戰鬥力,完全當做工程隊在使用,頂替了八千降軍的作用。

田信大營,隨着天熱,孟達越發焦慮。

如果沒有足夠的功勳,他還有何面目留在荊州?

田信歸營剛脫卸盔甲乘涼,孟達、申耽一同來見,詢問軍情。

地圖擺在面前,田信手握一柄合攏的摺扇在大營、葉縣之間一劃:“明日龍驤軍從葉縣往我軍大營修築柵欄,我軍也想葉縣修築。只修一道,防備魏軍輕騎即可。”

孟達搶着說:“此事易爾,某願率軍修築。”

申耽山城口音重,只是訕訕笑着,面有不甘。

“如此也好,子度將軍與龍驤軍匯流後,可協助徐承貞運輸新麥。首批新麥約在兩萬石,運抵我軍大營後,可由孫朗將軍所部分站運回堵陽。”

田信說着抿抿嘴,現在最大問題還是運力不足,十幾萬石的小麥,得要多少人運完?

人力挑運、揹負,一人揹負兩石,一日腳程也就在八十里左右,勉強從葉縣運到堵陽附近。

不管是一口氣從葉縣挑運到堵陽,還是以營爲站點,接力式運輸,一個人一天也就能運兩石。

孫朗還要帶人給木牆版築黃土,所以每個營七百人,也就能擠出二三百人協助運輸。扣除大軍每日用度,加上隨營的驢馬、獨輪車運力,孫朗所部一天的運力上限也就在七千石左右。

這是甬道的平均運力,南陽也在夏收,郡守鄧輔缺乏丁壯動員軍隊,更不可能分出勞力協助運糧。

孫朗這五千人能就位,也是因爲八千降軍安置在新野,可以代替這五千人工作。

思考片刻,田信先安頓申耽:“徵北將軍所部剽捷善走,我有意當遊兵使用,還請將軍不要焦慮,安撫吏士休養銳氣。待交戰時,我自有大用。”

申耽遲疑,拱手:“君侯,我部吏士不耐燥熱,還請早日用兵。”

“嗯,決戰就在七日之內。”

得到一個準確回覆,申耽才離去。

他麾下山民有巴人、漢人、荊蠻,生活區域夏日涼爽,實在熬不住平原盛夏酷熱。

一些巴人、荊蠻頭生痱子,不得已只能自己把頭髮剪短乘涼。

隨後田信找到檢查營壘戰備物資的龐林:“士衡兄,我有意向梅氏借兵。”

蠻王梅敷帶着絕大多數荊蠻遷移下山,但幾個寬敞、優渥的山谷依舊握在梅敷手裡,安置其親族。

梅敷會率五千蠻兵參加東征,荊南的五溪蠻蠻王沙摩柯也響應劉備的徵集,會率蠻兵萬餘順江水而下一同參戰。

荊蠻內遷人口在四萬戶左右,屯留山谷中的梅氏一族還控制着八千戶左右荊蠻。

梅敷帶走的是內附荊蠻中徵發的精幹丁壯,梅氏八千戶荊蠻不在出兵範圍內,可輕易動員五千自備武器的蠻兵。

不管內附的荊蠻,還是留守山谷的荊蠻,如今統計造冊,都是要繳納租稅。

龐林稍作考慮搖頭:“待梅氏援兵抵達,爲時已晚。今陛下東征在即,又有孟子度前番擅自發兵之事,我以爲孝先不宜再聚兵。”

觀察着田信神態變化,龐林又說:“敵五倍圍我,我能全軍而退,本就是耀武揚威之舉。孝先不應執着於俘斬多少,宜廣思之。”

田信眨眨眼,這麼一想也對,魏軍集結三四倍的兵力,卻眼睜睜看着己方完整後撤,自會打擊魏軍士氣。

這也是魏軍爲什麼要追擊的原因,魏軍寧可繼續小敗一場,也不能沾染‘怯戰’的嫌疑。

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九十三章 畫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三十五章 攻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九十一章 易第二百章 遺憾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七百章 抉擇第九十五章 借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