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

bookmark

江陵,關平及部分軍吏乘船回來視親。

當夜吳懿設宴,邀請關平詢問宛口戰役的過程,關平帶着耿頜、薛戎等近十個中級軍吏赴宴。

入席時見餐飲豐富,關平落座後去看耿頜,薛戎,這兩個少年夥伴臉上笑容僵硬,薛戎是不屑,耿頜則夾雜譏諷。

吳懿已經習慣,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悠揚絲竹聲中,吳懿端着漆杯暢飲,顯得豪邁,笑聲也是爽朗:“少君侯宛口一戰威震賊臣,實在是令某家不甚感慨。可惜陛下委我江陵重鎮,不然親率數十騎,也要同襄壯舉。”

封侯的有許多人,值得吳懿尊稱爲君侯的也就寥寥幾個人。

關平也放下漆杯:“都督謬讚,此番能凱旋歸來,先賴驃騎將軍方略齊整,次賴孝先勇冠三軍,第三則是士衡先生調解諸軍,諸軍併力,將士同心纔有這番戰績。”

吳懿拱拱手,做好奇模樣:“少君侯,江陵吏民多稱讚徵北將軍,少君侯與田正北交情深契,可能說說田徵北爲人?”

這是想聽自己夸人?

關平搖頭低笑:“孝先爲人節儉,卻對吏士十分慷慨,故深得軍心。平日寬厚待下體恤柔弱,喜好鋤強扶弱,最恨弄權、欺壓良善之輩。卻又性格狹隘,睚眥之仇必報。我常與士衡先生勸他大度,他只是笑而不語。”

吳懿聽着緩緩點頭,很符合自己的認知。

田信絕對是個很記仇的人,天下間復仇意志最強烈的恐怕就是這個人了。

一個記仇的人,器量肯定大不到哪裡去。

慷慨體恤吏士,多到底還是撫慰、聚攏軍心,是爲了復仇做出的取捨。

吳懿又問:“虎步將軍駐屯博望,所部兵員將從兗豫降軍中遴選。不知是在江陵遴選,還是遷移降軍充實南陽後篩選?若是在江陵就近補員,某也能助一臂之力。”

“此事不勞都督憂心,陛下已命孝先在湍水軍屯,孝先已領人勘測,說最少能開闢兩千五百頃良田,如今正是用人之際。”

關平隨意一笑,神情自然若無其事說:“自荊蠻遷移到臨沮、中廬、當陽、麥城、竟陵以來,土漢之間多有風俗差異。而北方降軍又不適應南方水土,孝先及驃騎將軍欲盡遷降軍充實南陽。”

吳懿眨眨眼:“聽聞田徵北破斬徐公明俘獲吏士八千餘人,今又俘獲盡四千之衆,前後相加一萬兩千丁壯,難道還不足用?”

“呵呵,都督有所不知,我軍東征以舟船轉運糧秣,虛耗極少。可明年若北伐,還是糧秣就地產於南陽爲好,能節省千里轉運之苦。”

關平說着一嘆:“黃巾之前南陽有近六十萬戶,如今屢經動盪,只有不足十二萬戶。唯有集結降軍屯種南陽,纔可供應明年大軍北伐。”

這十二萬戶人口是粗略統計的實際人口,已經把豪強矇蔽的隱戶算上了,其中真正納稅的也就四萬戶左右。

所以南陽郡的戰爭潛力大半集中在豪強身上,豪強願意,最少能有一萬兵助戰;豪強若是不願意,南陽納稅的四萬戶人口只能勉強供應兩支駐防部隊。如果南陽豪強反抗,那還要加派軍隊維穩、鎮壓。

吳懿臉色掛不住,說:“降軍在江陵,有南陽爲隔斷,降軍尚能專心屯種。若遷往南陽,恐有逃匿之事。我爲朝廷計較,深以爲不妥。”

關平微微點頭:“不瞞都督,我也有這類顧慮。不過孝先即將攻拔武關,守扼武關,降軍難去關中。其東北又有宛城、新野、博望、堵陽軍屯戍守,降軍欲出逃,也非易事。”

吳懿斟酒自飲一杯,略鬱悶:“難道真要如此不可?”

“此驃騎將軍、徵北監軍及孝先、張孟興一致決議,非我能干涉。不過東里袞、浩周等大小軍吏會屯守臨沮如故,都督若是有意,可前往搜尋可用之人。”

關平說罷也飲酒一杯,他是前軍副將,降軍早已移交給左軍,後面堵陽、宛口戰役俘虜幾乎是田信虎牙軍自己打下的,控制權自然在田信手裡。

一前一後就是三萬兩千多久經訓練的青壯,還有兩千餘軍吏遷移到臨沮山中屯種。

這批軍吏不會輕易啓用,可吳懿要這批軍吏做什麼?

馬超、田信都嫌這批軍吏隱患大,繼續丟在山裡磨鍊,吳懿更不敢要這些軍吏。

離開吳懿臨時的府邸,走在寂靜街道上,關平突然一嘆,沒說什麼。

身邊跟着的一衆軍吏也多沉默無言,大家多是北方人,田信緊緊攥着降軍,還不是給大家留着的?

田信宗族纔有幾個人?成氣候的幾個舊部又留在荊南任用,再要麼是夷兵營出身,撐死也就做個校尉、低等級雜號將軍。

手裡握着的果實太過豐盛,別人想染指,你不給,人家刁難你很正常。

至於挽起袖子打架……吳懿敢挽袖子,關羽還沒出手,劉備就先一巴掌排在吳懿頭上。

不然關羽出手,吳懿要倒血黴。

哪怕今後關羽不在了,以田信現在表現出來的護短、護食,吳懿這種人如果挽袖子,很可能一劍就斬掉這雙手。

吃獨食肯定能吃飽,問題是吃的越飽,惹得衆怒就越多。

現在就這樣的情況,獨食肯定要吃,衆怒肯定要招惹,心裡美滋滋的,可又有些情理之中的憂悵。

現在田信要擴編軍隊,張苞也要擴編軍隊,不算中低級軍吏職位。

徵北軍規格肯定在虎牙軍、龍驤軍之上,跟蕩寇軍、牙門軍一樣,是七個營五千人編制。

羅瓊的鷹揚軍五個營,張苞的虎步軍需要擴編三個營步兵,徐祚的安衆軍要擴編兩個營步兵。

僅僅是營督,就有十七個;還有徵北司馬、鷹揚司馬、鷹揚典軍、虎步司馬、虎步典軍、安衆司馬、安衆典軍一共七個中高級職位。

以現在的戰爭速度,只要拿到這七個中高級職位,兩三年內絕對能升任一軍主將,又或者轉爲一郡郡尉,或小郡郡守。

而且軍功面前,資歷算什麼?

大家出身沒問題,有貨真價實的軍功,憑什麼不能升遷?

看看羅瓊,追隨田信前後也就剛好一年的時間,就從枝江縣兵曹佐史一躍升爲堂堂將軍。

雖說鷹揚將軍是個新設立的雜號,可也是有典故的雜號,勉強能算是二流雜號,不差虎步將軍。

倒是徐祚的安衆將軍,屬於一流雜號;孟達的揚武將軍封號繼承於法正,能算是二流。

一衆人各有思索,返回關羽府邸又是吃喝一頓。

關平卻是苦惱不已,猶豫要不要將當初田信解夢時的答案告訴關羽。

田信當時三個解夢的答案,全中。

現在又緊抓着軍隊,要跟世家門閥鬥爭到底……究竟能引發出多大的災難,關平有些不敢想象。

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三十五章 攻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三章 嚮導官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五十章 計較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二百章 遺憾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四十章 糜芳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