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

bookmark

漢水南岸,劉備大營所在。

關羽乘船抵達時已是正午,營壘中劉備坐在華蓋下,觀望營中吏士。

這些吏士正用剪刀修剪頭髮,關羽步履輕快,走近後見劉備對他招手,稍稍見禮後坐在橙黃華蓋側,亦有侍者爲他端來青色華蓋。

劉備長吁一口氣,將手裡剪刀遞給關羽:“雲長,軍士難抵酷暑,賊臣又仰仗堅城,吏士已然愁苦。”

說着他擡手一指,關羽也看見面前一排木盤,裡面是裁剪的頭髮,多有油垢,蟣蝨之類。

自出兵以來前期順利攻下夏口,如今黃權、沙摩柯攻南岸武昌,與賀齊、步騭對峙;北岸黃忠、李嚴攻江夏城,與韓當對峙。

關羽的水軍則與周泰、蔣欽的水師對峙於江面,三條戰線各有廝殺,吳軍戰意堅韌,始終沒有撕破。

若是撕破任何一路的防線,吳軍總體防線就能逐次瓦解。

可孫權盡發江東兵馬,留表兄吳奮、太子孫登守會稽,使呂範守淮南,一切能動員的軍隊都堆積到江夏戰場。

這跟漢軍預期的不一樣,江夏這個地形也能算是險要,防守下游更有優勢,防守來自上游的敵人雖然有優勢,但遠不如柴桑、鄱陽湖一帶。

漢軍預期的是江夏、武昌守軍堅守月餘,遲滯漢軍進攻速度,把戰爭拖入盛夏,再以酷暑延遲漢軍兵鋒。

越是酷熱的天氣,對重甲部隊、攻城部隊就越不友好。

吳軍的戰略應該是江夏這裡防守月餘,借酷暑氣候延遲月餘,然後將戰場轉移到下游五百里處的柴桑,延長補給線,使漢軍分兵守衛兩岸,分薄正面戰場漢軍的兵力。

然後在柴桑對峙,等待魏軍從武陽關南下重新開闢江夏站場,解救吳軍的正面戰場。

可戰爭發展已經超出劉備的預料,孫權竟然還敢親自領軍來戰。

在合肥、麥城吃了大虧後,這次又起傾國之兵來江夏死守,毫無後撤柴桑的跡象。

以至於北岸黃忠、南岸黃權,中路荊州水師都難以建功,越來越酷熱、潮溼、沉悶的氣候,以及難以推進的戰線,也讓軍中士氣日益低落。

這個時候再回頭看看馬超、田信打出的宛口會戰,上到劉備,下到各軍吏士,心裡都有些不是滋味。

從建安二十一年開始就出現全國性的瘟疫,到去年秋後荊州戰場出現的瘟疫,雖然被壓下去,可也奪走了法正、董和、孫皎等人的生命,因疫而亡的吏士、百姓更是難以統計的數據。

現在雙方對峙,漢軍怕瘟疫,吳軍也怕瘟疫。

得益於田信的《防疫救護十二策》,雙方都有針對性的佈置,以應對溼熱環境下肯定會滋生的疫疾。

可也因爲《防疫救護十二策》,讓雙方統帥摸到了瘟疫傳播的脈絡,雖然恐懼時疫,可也有了勉強能控制、驅使的……可能性。

人爲製造,有目的的瘟疫,最爲可怕。

甚至基於田信的這本書,霍去病的死因得以解釋,也能發展出許多別出心裁、防不勝防的暗殺手段。

比如現在已經有人開始質疑桓帝、靈帝的死因,就是有人將染疫的服飾、物品送到桓帝、靈帝身邊,讓他們壯年染疫而亡。

或許就是因爲靈帝死因離奇,才使隱居山中的幾位漢家博士研究疫疾,有所心得後,才教授給田信。

田信纔多大年紀,怎麼可能編寫出《防疫救護十二策》,肯定是先人智慧,就是不知道這十二策是不是完整的十二策。

以當今各家家傳學問留一手的情況來看,田信肯定會留一手,以作爲田氏家傳學問的底蘊。

這也意味着……田信若使用瘟疫殺人,幾乎難以防備。

這種情況下,劉備本陣在漢水南岸,距離夏口足有百里之遙,保證與前線軍隊存在足夠的安全距離;孫權也是差不多,本陣三萬餘人屯駐樊口對岸的來山,以避免大軍扎堆屯駐,被瘟疫一鍋端掉。

雙方越是謹慎,越是不敢在一個區域內集結太多兵力,兵力分攤後,局部戰鬥就無優勢可言。

對漢軍來說,兵力進一步分攤,攻堅時劣勢更大。

前線無所進展,田信又在後方帶着本部、降軍近四萬人斷髮,導致許多人彈劾田信。

而田信也送來十把剪刀,說剪短吏士頭髮,或剃光頭髮可以防疫、防暑,你是劉備你怎麼看?

跟吳軍決戰失利,大軍折損再多,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若時疫席捲全軍,染病後走不動、揮不動刀劍,那麼戰敗就跟全軍覆沒一樣。

戰爭面前,關係生死存亡,關係夢想,一切禮法、規矩都是可以變通的。

劉備大營裡,關羽一時無言,本想見到劉備時主動狠狠罵一頓田信,可看劉備態度,似乎也想讓軍中吏士修剪頭髮。

吳越古民就有斷髮的習俗,還不是因爲太過溼熱,不得不修剪頭髮?

未過多久,十幾名剪短頭髮,又剃髮的軍士上前,一個個很不適應,不知是害羞,還是不好意思,一個個相互看着強忍着笑意。

而他們剃下的短髮堆裡幾乎滿是油垢,有抓一把就能黏在一起的趨勢,其中蟣蝨更多,還有刮爛的痱子。

劉備問一名頭上鮮血淋漓的吏士:“感覺如何?”

“略有刺痛,頗爲涼爽,有振奮之感。”

劉備又問了幾名吏士,就打發他們去洗頭,洗頭的水是田信特意交代的草木灰水。

劉備臉上始終沒有笑容:“雲長猜猜,我軍斷髮後,賊軍幾時斷髮?”

關羽擡手撫須:“陛下,今無益於戰。”

“我知道,可是恨意難平。”

劉備起身,提起竹筐裡的頭髮,倒入準備好的火堆裡,這也是田信交代的,斷髮污穢焚燒爲妙。

他後退幾步,看着面前升起的煙火:“孫權集結大軍死守江夏、武昌,這是洞悉了我軍方略。不然以江東文武智略,怎可能看透?”

黃祖守江夏,孫策打了一輩子都沒打進來。

拿下江夏、武昌,纔是此次東征的真正底線。

順便給中軍、後軍一個實戰經驗,讓他們能立功,能追趕前軍、左軍,拉平五軍之間的距離。

可孫權不知道吃了哪裡的定心丸,率領傾國之兵頂了上來,戰爭陷入僵持。

如果後方糧秣充足,相持就相持。

可相持越久,越不利於銳意而來的漢軍。

銳氣消磨乾淨後,漢軍與吳軍又有什麼區別?

劉備看跟上來的關羽:“若就此退兵,豈不爲賊臣所笑?”

“陛下,臣願督率水師,與周泰、蔣欽一決生死。”

關羽請戰,劉備卻是不許:“先等幾日,我要看賊軍幾時斷髮。彼若斷髮,我便撤軍。”

說完轉身,將剪刀重新遞給關羽:“雲長回營後差遣吏士打造此物,是否斷髮悉由吏士自便,不可強迫。”

關羽接住,就聽劉備問:“雲長,孝先向來好戰,爲何不再上表求戰?”

關羽稍稍愕然:“是,臣這就督促。”

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三十二章 貪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九十五章 借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