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

bookmark

諸葛恪攜帶十萬石稻穀來荊州,自然是一等一的貴客。

不過因爲是前年的陳糧,這批糧食沒有走漢水運往南陽,而是途徑巴丘運往江陵,充當江陵守軍的糧秣。

與李嚴交接糧食入庫,正好李嚴有相關公務派李豐北上,李豐與諸葛恪走漢水,前往襄陽。

十萬石稻穀已經入庫,諸葛恪一路放心,時至夏曆四月中旬,漢水兩岸冬麥連綿,眺望彷彿平闊無垠的長江口水面。

沿途李豐想諸葛恪講解荊城區域的軍屯、民屯,荊城周邊默認是關羽的封邑,施行的也是麥城戶律發展來的《三恪戶律》。

平均下來,每戶有田五十畝,採取輪耕生產。輪耕是指一年內只耕種一季,要麼春季休耕,要麼夏季休耕,以恢復地力。

說是休耕,也會種植一些豆類以助生產,豆類對地力似乎沒什麼消耗。

不種豆類,休耕區域也會有野草蔓延,所以種豆種瓜明顯很划算,有富裕時間的話,百姓都會種植作物,不使浪費。

田地有小畝,關中大畝區別。爲了數據好看,後漢統計天下七百三十萬頃田地,用的是小畝單位。

(默認市畝,即一百小畝約等於三十六市畝;大石、小石這兩種容積單位也換算成重量單位的‘石’,以方便理解。)

展現在諸葛恪面前的是大片的平整田地,河渠縱橫,灌溉便利。

“每戶一歲納租調帛兩匹,絲兩斤,或細布三匹,又或粗布五匹,糧稅每戶一歲兩石。弱戶、寡戶、女戶按律減半,稅率教以往更輕。”

李豐指着田野間忙碌的百姓:“夏侯規劃戶口精簡稅制,此事牽連廣泛,以陛下英明,夏侯、宋公、諸葛丞相之明銳,尚需緩步推進。我實難想象潘承明出奔江東以來所行種種變法,豈不聞欲速則不達?”

諸葛恪少年銳氣,寸步不讓:“我主果決,國內吏士膺服,自無許多掣肘。”

“早就聽聞諸葛元遜善辯,只是我不喜好辯論,只說一事。”

李豐朝北方拱拱手:“夏侯初治麥城,今麥城已有土漢之民一萬八千戶,去歲納麥、豆、稻穀共七萬石,布五萬兩千餘匹,乃荊湘二州諸縣之冠。”

“呵,一戶糧稅兩石,麥城至多不過三萬六千石,何來七萬之糧?”

諸葛恪拱拱手,咧嘴做笑:“依我來看,漢主治下修飾富強,其實與曹魏一般無二,怎及我江東百姓殷實,無有饑饉?”

“說你善辯,你還真是不依不饒。”

李豐脾氣比較好,笑呵呵回答:“夏侯與公主差人制織機,麥城百姓以糧購置織機,故得兩倍額定之糧。也因此,麥城百姓多以粗布繳納稅租,我此番北上,正押運兩萬匹粗布交付北府。”

仿造的織機目前絕大多數只能紡織粗布,這是追求織機生產效率作出的取捨。

這類粗陋織機鋪徹到位後,也就有技術精工製造更爲優良的絲帛織機、細布織機。

粗麻布適合做耐磨的外套,染色後,最適合製作現在對襟衣發展來的號衣。

之所以叫號衣,純粹是因爲這類對襟衣背後會有雕版印刷的番號、軍階負章。

粗布也適合縫製軍帳、麻袋,是大軍征戰的重要軍需物資。

李豐、諸葛恪至襄陽時,劉備出遊昭陽邑,兩人又走丹水,將這批今年才收足的去年租稅運往丹陽鄉徵北幕府。

麥城的戶調租稅由南郡代收,實際上也就掛個賬,轉手就運往田信手中;關羽手裡的荊城自成一系,不是正式規劃的封邑,但產出稅務只是在襄陽郡守府轉一圈,實際還是由關羽節度。

丹陽鄉,六百畝油菜花盛開是什麼樣子?

別說李豐、劉備,就連劉備初來時也被震撼的不輕,當世之中恐怕也只有田信能在丹水河畔膏腴之地種植這麼大面積,彷彿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油菜花。

每日晨霧瀰漫時,油菜花田裡宛若仙境,美的一塵不染,無惱無垢。

六百畝油菜花盛開,田信唯一親手做的事情就是養了兩箱蜜蜂。

李豐、諸葛恪來時,田信正穿戴七層粗帛縫合製成的征衣,頭戴垂掛三層羅紗的竹笠子,就緩緩掏取蒙了一層蜂蠟的蜜板。

遠處劉備也戴羅紗竹笠,靜靜望着嘴角翹起,身側關姬身披大氅挺着肚子,身側龐林女兒龐飛燕正攙着她一條手臂,另一側是高陽、張紹姐弟。

龐林也站在劉備身側,就聽劉備笑呵呵說:“孝先渾身是膽。”

“陛下,蜂羣喜愛追逐奔跑之人,常忽視夏侯這樣舉止輕緩之人。”

龐林嘴角含笑:“夏侯立養蜂木箱時,臣等皆來觀看,不想蒙多驚動蜂羣,除夏侯靜立不動只蜇傷兩處外,臣等皆狼狽不堪。”

“孝先說過此事,說以靜制動無過於此。”

劉備見面前有稀疏蜜蜂振翅,也不以爲意,意有所指說:“譬如江東,如驚弓之鳥,亦如蜂羣。”

說罷,劉備看一眼遠處等候傳見的李豐、諸葛恪,那裡諸葛恪昂首四顧,惹得劉備不喜歡,對龐林說:“諸葛子瑜敦厚之人,卻生養出一個眉高眼闊的兒子,也不知是福是禍。”

龐林也去看諸葛恪,微微點頭:“臣附議,諸葛子瑜親至,亦不敢張揚行事。呵呵,臣記得孝先曾說過諸葛子瑜,說諸葛子瑜垂眉順目,行走時只看身前三步,不看三步之外諸事。”

“這也難得,朕就缺這也的人。”

劉備說着自嘲:“雲長、孝先、孔明規勸之語,朕尚且聽不得,更弗論他人。也就孫權能用諸葛子瑜,旁人誰能?”

諸葛瑾只能看三步之內的事情,這已經很難得了,不能指望諸葛瑾把事情做出驚喜,但絕對不會把事情做差。

多少雄才大略的人物就死在好高騖遠四個字,諸葛瑾沒有這毛病,那就是最大的優點,自然也算缺點。

說好聽了是務實、穩重,不好聽的話就是缺乏理想。

這種人,劉備、曹操、曹丕都不喜歡。

卻能恰好彌補孫權,如果把諸葛瑾換一個脾氣剛烈的,麥城之役,可能迫使孫權主動參戰。

也就諸葛瑾像個乳孃一樣,能不辭幸苦往來奔波給孫權擦屁股。

那裡諸葛恪也看到黃傘蓋下劉備望他,故從容整理儀表,力求留個好印象。

劉備見狀更是笑笑,引得諸葛恪精神振奮,劉備笑容更盛對龐林說:“朕回行營用茶,士衡看看諸葛子瑜兒子意欲爲何。”

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六百章 缺糧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八十二章 貓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五章 年俸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八十四章 蛹第九十二章 勢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三百章 精兵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三十四章 豬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