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

bookmark

夏侯尚營壘,秦朗疾馳至此,持曹真令文前來調動騎兵。

沒有騎兵的大軍,是殘疾、瘸腿的大軍,先天戰術劣勢。

夏侯尚正在用早餐,秦朗見夏侯尚胃口不錯,心中僅有的擔憂也就釋然。

作爲一起長大的夥伴,也作爲一個旁觀者,曹丕、夏侯尚、曹真之間發生的事情,他不想過多參與。

事情已經發生,夏侯尚如果會影響到大家的未來、平安,那就只能勸說、開解夏侯尚。

見到秦朗,夏侯尚不是很愉快,依舊坐在桌案前用短匕削切餐盤裡的烤肉,細嚼慢嚥:“驍騎校尉?元明麾下無有驍騎,來借我麾下驍騎……此事可有詔書調令?”

“大司馬持節出征抵禦賊虜,末將持大司馬調令,自有調令。”

秦朗手裡的調令已在賈逵、滿寵手中轉了一圈,雙手捧着語腔清晰:“還請徵南大將軍撥付兵馬,末將也好向大司馬交令。”

“謬矣,元明此言不妥。”

夏侯尚不用正眼看秦朗,拉長語調說:“長平侯亦持節,陳侯向長平侯轉交大將軍印乃朝野共知之事,我部調歸長平侯節制也是陛下詔令之事。故我徵南軍上下,只認大將軍教令,不認大司馬。”

“伯仁兄,如今哪能意氣用事?”

秦朗面有苦色,哀聲請求:“還請伯仁兄以大局爲重,調撥騎士歸大司馬節制。”

“可笑!若無騎士壓陣,北府兵棄營殺來,我軍如何抵擋?”

夏侯尚冷着臉:“他若非要我麾下騎士,可以給他,將軍印也一併給他。無有騎士,請恕我無力牽制北府兵。”

秦朗去看賈逵等人,這些人也都面有難色,失去手裡萬餘騎士,面對北府兵的進攻,徵南軍會失去唯一、僅有的反制手段。

萬餘騎士在手,北府兵攻勢再兇猛,也要講究前後相連,左右呼應,始終會保持一個整體;如果沒了這股騎兵,北府兵就敢全面開花,圍着徵南軍打,到時候徵南軍任何一個環節、組織被打崩,會引發連鎖效果。

賈逵勸說:“無有騎軍,我軍實難久守。若大司馬就缺這一萬騎,非這一萬騎制勝不可,還請移文長平侯,請長平侯發來調令,我軍騎士自能調歸大司馬節制。”

不是不給兵,要講基本的調兵程序。

秦朗聽了氣呼呼去看另一個影響力較大的滿寵,滿寵閉口不言。

就秦朗在軍中的威望,還不足以逼迫滿寵開口。

長呼一口氣,秦朗忿忿:“此萬衆一心之際,焉能兼顧兩頭?劉備弱而田信強,大司馬兵衆而長平侯軍兵寡,此揚長避短,避實擊虛之時,豈能瞻前顧後?”

夏侯尚面無表情質問:“依元明之意,欲勝敵,非集兵於大司馬一人不開口?”

“是,僅有勝機就在大司馬處,我軍各部當全力以赴,不留餘力!”

“懇請伯仁兄憐惜譙沛父老!”

秦朗說完打量周圍其他將領,這些將領大多沉眉,混到將軍一級,年紀最輕也有三十多歲,自然知道軍權集中於一處意味着什麼。

調騎兵過去不難,難的是留下的步兵、車兵,此刻沒人願意跟田信、北府兵交手。

未戰生懼,這沒什麼好羞恥的,大多數人都這樣,已經習慣了。

夏侯尚放下短匕,側頭對賈逵說:“田孝先系方正之人,有古人遺風。我欲出陣與之談論時局,拖延此人。期間若長平侯率兵來援,可調騎士交付元明。如此我軍密集調動,難測虛實,能瞞一時。待天色遲暮,長平侯與我匯合,自不懼北府兵夜襲。”

“或許,明日會有大司馬捷報傳來。”

夏侯尚說着露笑搖搖頭,側頭去看邊上愣神的兒子:“準備車馬,向北府兵遞送請帖。”

聽這意思,曹休率軍靠攏就出借騎兵,曹休不來的話,借調騎兵的事情就沒必要再談。

秦朗張張口想申辯什麼,就見帳中賈逵等人先後施禮,秦朗目光落在張虎幾兄弟臉上,也只是一掃而過,不動聲色。

夏侯尚這裡點頭答應借兵,徵南軍各營加大了戰場封鎖力度,爲騎兵百里奔襲做準備。

只要曹休的大軍漸漸靠攏過來,己方營壘穩固能得到保證,就能出借騎兵。

騎兵肯定想去宛口戰場,那裡多少能打出戰果,在這裡跟北府兵打……雖然不知道周圍袍澤怎麼想的,可看大家都不怎麼感興趣,那自己也就沒興趣了。

說到底,北府兵中有一騎破千的田信,野戰的話太過被動。

往往下定決心不死不休,可莫名其妙就被左右袍澤、友軍裹挾着潰退。

做了各項準備,夏侯尚在百餘騎護衛下,沿着馳道向南,在約定之處等待田信。 щщщ ◆ttκan ◆C○

雙方大營相距二十里,不算遠,也不算近。

向南而行,夏侯尚突然呵呵做笑,直呼其名點評起來:“都說何晏虛浮,我看秦朗也不遑多讓。何晏幼年尚能畫地爲家,不入武帝家室,秦朗卻是坦然接受,巧言作色頗得武帝喜愛。其父爲張翼德所殺,如今卻不見急色,張口國家大局,閉口譙沛鄉黨……如此遺忘根本之人,豈能大用?”

夏侯玄靜靜聆聽,思索這番評論。

猜測曹丕心性代入曹丕視角來看這一切,危難之際始終四處雲遊的秦朗入仕,充爲驍騎校尉,看似理所應當。

可秦朗表現的不是很好,行爲並不純粹,有太多的變通。

曹丕喜歡變通的人?

不,曹丕一點都不喜歡識時務、會說話、會搞事情的人,這種人在曹丕眼裡與衣服、鞋子一樣,只有合不合身,合不合腳的區別。

這種人不值得惋惜、在意,殺了就殺了,拋棄就拋棄。

曹丕喜歡的是頑固之人,聽話的頑固人。

秦朗的表現跟頑固絕緣,現在又這麼積極的聽曹真的話,可見缺乏恆心,缺乏原則性。

與之相比,漢軍陣營裡堅持原則的人太多了。

正因爲有原則,漢軍上下、同僚相互信任,隔着數百里地也能相互聯動,打出戰術配合。

不由想起了衛將軍趙雲,這是個很有原則的將軍,攻克成都之際依然能保持冷靜,以犧牲自己前途的方式避免劉備犯錯,將所有吏士對劉備的不滿吸引到自己身上。

大魏怎麼就沒有這種捨己爲國的將軍?

想到這個事情,夏侯尚不由輕哼做笑,思索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趙雲不是譙沛人,敢阻攔譙沛人集體變身爲軍功地主豪強,爲了熄滅譙沛人的不滿,只好借趙雲頭顱一用。

如果趙雲是譙沛人,那肯定先開除趙雲的譙沛籍貫,再把這個胳膊肘朝外拐的叛徒砍了,借趙雲腦袋安撫軍心。

沒法比,也不能比,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道路、風格。

或許當年關雲長掛印封金而去,除了敬愛劉備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關雲長的籍貫……不是譙沛人,不姓曹,也不姓夏侯。

不是武皇帝誠意不夠,而是關羽不姓曹。

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四百章 衛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九十三章 畫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