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

bookmark

“有名,萬物之始也。無名,則無物無始無終。”

“古之諸羌,風俗迥異,各不知所出,生活愚昧,彼此爭殺,或有爭而相食者,或有爭捕而做祭品者。彼時,諸羌各部內爭於河湟之西,不知有夏商,更不知有宗周成周。如井底蛙,不知天地廣闊無垠。”

“後秦拓邊,西戎略盡,始與諸羌接壤。”

“及漢代秦,諸羌犯境。漢初諸人謂之曰羌,諸羌始知自身爲羌,遂有羌部聯合結盟之事,推選盟主,與漢爭鋒。”

“昔年之羌,如今之南方蠻夷諸部。”

“臣思慮不如先賢深遠,但也知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故而,臣以爲當開路徑,使蠻夷能歸華夏。”

“蠻夷者,蚩尤之裔也。”

“今不能同化,千百年後更難矣。”

“伏望陛下明鑑之。”

成都,依舊簡陋並未增修的行宮裡,劉備在桑園裡曬太陽,六隻瑞獸就在不遠處的圍欄裡攀爬樹樁、假山,給寂靜的桑園帶來一些生氣。

他握着這卷田信的奏表久不言語,逼着眼睛彷彿在溫熱陽光下睡着了。

腳步聲由遠漸近,關興揹負玄鋼劍,引着衛將軍趙雲來到桑園。

衛將軍,顧名思義,是拱衛中樞的將軍。

城門校尉習珍被派到江都尹接管城內治安工作及各門值守大權,自然地,衛將軍也要調到江都尹。

原來的萬餘衛軍,算上劉備帶來的中軍、後軍五萬人,將合併重組爲中軍、後軍。

趙雲將帶一部分軍吏前往荊州,籌建衛軍框架,等劉禪抵達江都後,衛軍將與劉禪的太子羣臣相互融合,方便北伐時配合。

劉禪親征,自然要帶自己的軍隊,若帶着三恪家族的軍隊……這算什麼事?

荊湘二州有沒有多餘的兵員?有沒有供養衛軍的預算?

沒有,可關羽、田信會壓縮編制,幫趙雲完成衛軍重編工作。

趙雲的工作壓力很重,故面容沉肅……他始終都是這副模樣,很少露出笑容。

論體格,趙雲長得十分雄壯,臂膀比關興的腰粗,四方臉,略有雙下巴,目光沉靜,看不出情緒波動。

劉備細細看着趙雲面龐,似乎已經記不起趙雲笑容模樣。

張飛是個愛笑的人,喜怒哀樂不做掩飾,熱情奔放;關羽在得意時會做笑,得意洋洋又自矜的笑容。

馬超平日陰鬱,若能佔到一點便宜就能又唱又跳的,身上依舊有遊俠習性。

諸葛亮生活張弛有度,該笑笑,該嚴肅則嚴肅,十分得體、從容。與諸葛亮坐在一起辦公,久久不言也不覺得尷尬,沉悶,突然開口彼此也能相互理解,默契深厚。

而田信呢,有些不適應地位的躍遷,也不適應戰爭的創傷,也只有面對江陵之戰前認識的老朋友時纔會流露自然笑容,其他時候的笑容缺乏誠意。彷彿在敷衍周圍人,也在敷衍本人。

趙雲的笑容……想不起來了。

劉備看着日光下的趙雲面龐,只覺得恍惚,一時之間甚至想不起初次見趙雲時的場景。

“子龍,北府吏士考覈之法頗有優異之處,衛軍更該效仿。”

“是,臣明白。”

趙雲拱手答應,靜靜等待下話。

劉備遲疑模樣顯然在猶豫,還是說道:“子龍,公胤立志要爭,是朕失算。公嗣安危,就託付於子龍。”

要保護好劉禪,現在劉禪若出問題,會引發更爲嚴重的動盪。

組織規模越來越大,涉及到的人也越來越多,競爭的烈性也在上升。

劉封爲了履行諾言,不得不保護曹植的性命;自然地,劉封也失去了今後退往遼東、朝鮮的退路。

爲了最終的勝利,劉封可以守底線,劉封身邊的人可不會守底線。

趙雲不做猶豫,還是回答:“是,臣明白。”

劉備也就遣退趙雲,關興送趙雲離去。

關興這邊離去,接替夏侯獻成爲駙馬都尉的法邈趨步來見劉備:“陛下。”

法正孝期結束,法邈以亭侯的身份入仕,徵入內廷擔任駙馬都尉,與奉車都尉關興一起負責典持劉備的日常宿衛和出入儀仗。

沒錯,堂堂大漢皇帝的宿衛工作就握在兩個少年手裡,一個十八歲,一個將近十四歲。

暖暖陽光曬的劉備昏昏欲睡又懶洋洋十分愜意,不願多語,將田信的奏表遞出,詢問:“卿可願前往湘州,將此事詢問明白?”

“臣願往。”

法邈應下,才攤開這封白紙奏章閱讀,不是一張白紙,而是素絹裱裹硬木片製成的摺子,素絹質地的摺子裡夾帶書寫奏表的白紙。

這份奏表……奏摺外表精美,還能重複利用,裡面夾帶的白紙取用方便,原理雖說跟摺扇一脈相承,可真的非常令人驚奇。

物美而實用,法邈細細打量奏摺的工藝,看一眼就能明白……事情就這麼簡單,可誰又能想到硬木片、素絹還能製成這種實用的東西?

奏摺中除了田信對劉備的陳述外,還有相關蠻夷制度的改進政策。

第一是以軍功冊封積極效力的蠻夷酋首爲封君;功勳略遜一籌者,封爲士。封君賜姓賜氏,士賜氏,在姓氏、名稱方面與大漢靠攏,方便今後同化。

封君爲一部、鄉邑之長,士有上士、中士、公士之分,爲村落頭人。

第二是荊蠻、五溪蠻、百越之民願編戶造冊繳納稅租的,則受漢律保護,稱之爲漢土之民;其中願意服徭役的,則與漢一視同仁,能有被推舉爲孝廉、方正的資格。

第三是凡爲漢軍出力,征戰過的土民及後裔,允許自取姓氏,子嗣血裔稱之爲漢僮。州郡於土民中募兵時,優先選拔漢僮。

退役的漢僮,另造戶帖,名列漢籍。

尤其是第三條,哪怕你外祖父的外祖父是漢僮,那你也是漢僮,有資格擁有自己的姓氏。

你想用什麼姓氏都可以,爲了紀念老家山上的杉樹,你可以弄個上杉氏……或木氏、林氏,或大林、小林什麼的。

等過個百年左右,官吏們謄抄戶籍檔案時嫌麻煩,會幫你簡化的。

不管怎們弄,必須要讓蠻夷之民擁有姓氏文化,擁有姓氏承載的榮耀感……而姓氏來源於爲漢軍效力,即榮耀與漢一體。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八十四章 蛹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三十三章 塔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四章 孟達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九十三章 畫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