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

bookmark

鄧國,安衆,安衆港。

說是港,實際上是這裡有大片的水泊積聚,實屬一片沼澤爛地。

北府軍屯以來雖修復水利頗有成效,但依舊沒有能全面恢復水利設施,更不可能增修、超越前人修築的水利體系。

但比較往年來說,因排水疏浚的原因,這片水泊也漸漸縮小。

今年乾旱,水泊更是退縮顯著,露出土地皆是膏腴。

這片新出現可利用的肥沃土地自然引人注目,新的鄧國白牛君典滿的封地就在這片區域裡。

安衆北邊的白牛邑已經全面規劃,擠不出封地。

典滿刺殺魏國重臣杜襲來歸,即抵消了吳班叛逃的負面影響力,也爲田信報了一樁私仇。

田信不以爲意,可關姬另有封賞,劃出十里方圓(平方面積)的土地封賞典滿,成爲鄧國境內第一位封君。

典滿受封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父親典韋的衣冠冢從宛城遷來,領着幾家部曲一起修繕這座新的衣冠冢。

作爲有封地的封君,典滿已經有資格建立家廟。

就他一根獨苗,家廟無非供奉典韋一人,簡陋異常。

而他的平靜生活被秦朗打破,秦朗見證了的夏侯尚的入棺儀式,現在懸棺於鹿門山,就等幾日後下葬。

秦朗急着返回雒陽報告此事,現在順道來看典滿,彼此身份雖有不同,可都是一起在曹操家裡長大的。

典滿穿短衣、短褲,踩着一雙草鞋與十幾名部曲一起打製磚坯,見秦朗時雙手染泥,渾然不見外,秦朗也不以爲意。

打量周圍的簡陋屋舍,還有大片草棚下陰乾的磚坯,秦朗問:“長豐兄,這值得麼?”

“曹子恆也這麼問,我無言以對。”

典滿盤坐在地,身邊陶壺裡是熬煮濃濃的茶水,自己提着倒茶:“今元明又問,那就讓元明知曉。”

秦朗伸雙手接住茶:“此我疑惑許久,實在難解長豐兄心中所想。”

“呵呵,使我離心者,非曹子恆無德、兇暴,實系女色。”

典滿又爲自己倒茶,口吻沒多少情緒,彷彿陳述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前年陳公破斬徐公明,兵出宛口時,曹子恆使我隨於文則編訓精兵。”

“當時於文則常說陳公事蹟,言陳公廉勇公允,並說陳公即不喜金玉也不愛女色,性格純良。我自然不信,以爲於文則誇讚陳公,是爲掩飾自家之敗。”

“後與漢軍屢次交鋒,陳公地位越發高隆,及我兵敗被俘,深入漢軍腹心,與許多軍吏攀談,才知於文則所言是真。”

典滿端茶小飲,用一種秦朗陌生,第一次見的輕鄙目光看秦朗:“我父歿後,武皇收養我在府內,世人眼中此乃再造之恩,我就該父死子繼,爲曹氏盡忠效命。又有幾人明白,我寧不要這恩。”

秦朗啞然,飲着濃茶,良久才問:“那長豐兄今後有何打算?”

“待安置部伍親族後,就去鹿門山聽講。”

典滿語氣隨意:“我係陳公麾下封君,今後亦隨陳公轉封,或許會爲軍吏,或許會做縣令長。北府司直張公實乃當時奇節之士,與張公同僚奉公,倒也安心、愜意。”

額外點出張溫在北府體系發揮的重要監察、表率作用,典滿又說:“蔣濟、董昭貪鄙小人,皆通權變,非守節之士。俱佔高位,魏之朝堂如何能安?”

這話讓秦朗繼續沉默,董昭、蔣濟的名聲始終不好,亂世時他們做事情是沒問題的,手段靈活,往往能擔負起身上的使命。

可位列中樞重臣,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是表率能力,這恰恰是大魏朝官所欠缺的,或多或少有各種瑕疵。

而劉備這邊,各類楷模人物不斷涌現,相互砥礪,更顯清厲。

除了馬超、張飛有性格缺陷難做世人楷模外,餘下許多人都可以視爲學習榜樣。

而馬超、張飛的缺點,放到魏軍、吳軍之中,反而算不得缺點;也就是在漢軍中,相互對比,才讓這兩個人的缺點無限放大。

如果漢朝廷恢復御史臺,張溫不做御史中丞,那就沒人能坐穩。

張溫擔任御史中丞,實系衆望所歸;他不當,任何人只要還要臉,就不會去做。

短暫交流後,秦朗就走了。

跟典滿已經沒了共同話題,典滿可以用田信節制女色來攻訐曹操當年的宛城之敗,進而引申到父親典韋。

因爲女色,曹操將不該敗的仗打成了敗仗;也因爲女色,不該死的典韋因此而死。

典韋盡忠而死,典滿也有其他選擇,沒必要父死子繼子子孫孫爲曹家盡忠;典滿還可以選擇盡孝,不原諒曹操當年犯下的錯誤,拒絕爲曹丕效力。

典滿有改投陣營的正當理由,且孤家寡人無所牽掛,說來就來……可秦朗呢?

母親杜氏是夾在曹操、呂布、關羽之間的話題人物,妹妹是曹操的女兒,親生父親秦宜祿又被張飛殺死。

誰都可以背魏,秦朗不能背;誰都可以投漢,秦朗不能投。

大廈將傾,母親、妻兒都在魏國,秦朗漸漸能清晰感受到曹彰破家時的絕望,也能感受到曹植在青徐的苦苦掙扎,就連曹丕的癲狂行爲也多了些理解。

現在帶着夏侯尚病死的消息回去,不知又會如何刺激曹丕。

鹿門山,本該死去的夏侯尚曬着太陽,端着粟米稀粥飲用,思索自己的前路。

荊州不能待,消息走漏,就很難給曹丕製造驚喜。

何況,死訊傳到雒陽,曹氏宗族也是要臉的,會給譙沛鄉黨一個交待。

到那時,自己又該怎麼面對隨行而來的子女?

是該去益州,留在劉備左右做個近臣,等待機會;還是去湘州,在田信身邊等待機會。

夏侯尚沉吟之際,徐庶來訪。

中原動亂,太多鹿門山、劉表官學出身的士人或被漢軍俘虜,或被吏民裹挾,或出於本心帶着鄉黨往荊州遷移。

徐庶只是其中的一員,許多人無顏留在朝廷效力,遂來到鹿門山隱居、講學,或求學。

今年長江中游都如此乾旱……那屢經戰爭摧殘的中原,雖未赤地千里,但也相差不遠。

徐庶是來勸夏侯尚的,夏侯尚近千部曲安置在鹿門山附近屯種,就是隱患,已嚴重影響鹿門山的寧靜氣氛。

徐庶勸道:“此山在江都尹治下,我等願休書一封呈送李正方,爲伯仁說項。”

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九十一章 易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三章 嚮導官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三十三章 塔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五百章 預估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二十章 夜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