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

bookmark

錦馬超的兒子模樣的確討人喜歡,虎頭虎腦的,坐在那裡不時微微扭頭斜目去看虎欄裡的虎羣,即緊張又期望的樣子。

大半年沒見,馬超的衣着品味又高了一些,不再是受封公爵時的鮮亮紫色,而是細布勾花,只在肩袖、衣領有暗紫紋飾,背後刺繡一輪燃燒烈焰包圍的紫日。

馬超坐在一側,右手握着一柄素絹摺扇,講述江夏局勢變動。

江夏守將丁奉已經決定舉義,就丁奉的待遇問題陷入爭論,遲遲不決。

現在大漢各軍,除了劉家、三恪及馬超之外,餘下擁有私人部曲的只剩下李嚴、夏侯蘭。

其他人的部曲或被兌換爲食邑,或瓦解。

就丁奉的事,馬超說起來一波三折,有點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意思,滿是風涼話:“起初大軍將發,丁奉願效仿棘陽侯。棘陽侯何等功勞?區區江夏一城如何比得上棘陽侯所獻舟船輜重?”

當時徐祚的反戈,極大緩解了荊州軍急缺的軍械、糧秣;間接使漢軍、吳軍的水師大型戰艦的數量持平。

就徐祚所獻的那批大型戰艦,荊湘二州用兩年時間才能造出來;換言之,徐祚的反戈,是促成劉備東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即反應出江東人心不穩,也讓漢軍水師力量與吳軍齊平,有了那麼一個橫掃江東的戰機。

從戰略上來講,徐祚反戈,使漢軍縮減了一年的修養期;而現在一座江夏孤城,軍民人口合計也就一萬多人……有什麼戰略意義?

徐祚反戈後,是田信力保徐祚的待遇,是關羽給田信背書。

現在丁奉想取得徐祚的待遇,僅憑江夏孤城是不行的,也沒有一個類似田信、關羽的存在願意信任他,爲他擔保。

荊州治中從事甘述的份量不足以爲丁奉擔保,關平有心擔保,卻因身邊的親黨反對,遲遲不能給與丁奉一個準確的答覆。

以至於拖到現在這場局部戰爭因旱情而取消,丁奉所要求的基本待遇只能一退再退。

現在丁奉只要求漢軍出兵接應他後撤,但漢軍更希望他堅守江夏城,等到秋收後漢軍再發兵向東。

接應丁奉,最少要出動萬餘軍隊……如今是旱情,許多人力投入到水利方面,實在擠不出接應的軍隊,和後勤人力。

馬超笑容狹促:“今徐盛率軍萬餘駐屯舉口,丁奉已受猜忌,我又無力接應。他若早早舉兵,又豈會如此爲難?倒是孝先勇名冠絕當世,若是能親往漢口,徐盛不敢追擊,自會放任丁奉率部歸漢。”

田信細細聽着,策反丁奉的事情對自己來說不是機密,關平也有相關的書信陳述此事。

關平只在信裡闡述丁奉慾求不滿,難以說服;現在從馬超嘴裡看這件事情,應該是丁奉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滿足。

否則馬超直接罵丁奉貪鄙、目光短淺即可,絕不會嘴下留情,遮遮掩掩,意猶未盡的說道此事。

與關平有聯繫,馬超多少要回護關羽的面子,興許還顧及了自己的感受。

對於馬超的試探性提議,田信略作考慮說:“丁奉是甘興霸託付家室、宗族之人,必有不俗之處。然我係國家重臣,無有詔令,不宜干涉江夏戰事。”

自己手裡不缺丁奉這樣的名將種子;丁奉手裡握着的三千甘寧部曲,也漸漸貶值。

如果是劉備東征之役時,丁奉舉兵反戈,肯定會有不俗的待遇……如果這樣,當時留在江東的甘寧子孫就完了。

甘述歸漢時,丁奉本可以舉兵相隨,但還是顧前顧後,沒有施行。

甘述就如探路石,已經取得荊州方面的極大重視……這種時候丁奉若率部來歸,自然是一時佳話。

可丁奉並無相關舉動,這讓人心裡不是很痛快。

丁奉麾下戰鬥力量主體源自甘寧部曲,他是擔心率部歸漢後,部曲歸附甘述;還是擔心像周胤那樣瓦解部曲,暫時閒養起來?

總之荊州方面五郡爭舉,公府同徵甘述的場面十分盛大,丁奉卻沒有做出相關的迴應姿態,這讓荊州各處有所誹議。

現在又談條件,漢軍主事的關平及左右人心裡有芥蒂,實屬正常。

在談判中拖一拖,結果拖出一個旱情來,那就從頭再談……談判中,徐盛率領三支大吳新軍入屯舉口,就近監視丁奉。

如果丁奉變心了呢?

不管什麼原因,讓丁奉產生其他想法……若派軍隊去接應,或自己本人去接應,都是一場災難。

自己質疑丁奉的誠意,關平、馬超會不會質疑?

肯定會質疑,信任危機已經爆發。

說話間田信心思打定,說:“孟起將軍,我以爲旱情今年若是消退,明年若不復發,也該有澇災。近期實非用兵良機,不宜輕動。”

馬超不缺江夏這塊屯兵地,地廣人稀絕非什麼假話,漢水北岸有太多的土地可供馬超軍屯。

“嗯,孝先告誡,某當銘記於心。”

馬超斂容,說話間拱拱手,落臂時側身露出身邊的六歲大的兒子,鄭重詢問:“孝先有識人之明,可能看看我這大兒。”

馬承抿着嘴脣,努力揚起下巴去看田信,又有些拘束,把頭垂下。

可能是馬超有告誡,他又擡起頭,用一雙圓大、黑溜溜的眼睛看田信,努力把單眼皮的眼眶瞪圓。

這小傢伙也剛從益州回來不久,江都設立城門校尉,衛將軍趙雲也轉移到江都,趙雲來時有太多的官員、家眷跟着一起來;秋收前後,最後一批留在成都的官吏家眷會跟着劉禪遷回江都。

“益州天府之國,人傑地靈,倒是養人。”

田信稱讚一聲,笑說:“適才見你不時偷看門外虎欄,你若喜歡,去選一頭。”

馬承側頭看一眼馬超,馬超故作無視。

他則恭謹施禮:“遵命。”

見田信微微頷首,馬承只覺得渾身充滿力量,轉身就噔噔跑出去。

馬超扭頭去看,就見兒子小身板從柵欄隙縫鑽進去,不由乾嚥一口唾沫。

又扭頭去看田信,見田信端茶小飲,不徐不疾,反而笑說:“孟起將軍,且安心。”

自己還有一個小兒子,以後還能生十個兒子……馬超大概這樣安撫自己情緒。

不多時,馬承從柵欄鑽出來,沒走幾步,一條體型相對瘦弱的老虎一躍而出,田信一眼認出,是虎羣裡最瘦弱的虎。

不由多看了幾眼馬承,馬承一步三回頭,或許他眼裡虎就是很大很大的橘色花貓。

或許他母親餵養的那些橘色狸貓長大了,也就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讓田信去啓蒙,鬼知道能把兒子教養成什麼德行。一樣的道理,他自己也不敢給兒子啓蒙。

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五百章 預估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九十五章 借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三十三章 塔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