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衛軍

江都北門外,趙雲衛軍軍營。

於公於私來看,田信登門拜訪是一件必須莊重對待的事情。

這也是北府、衛軍之間的第一次會面,將奠立兩支軍系未來長遠的關係走向。

一個鐵一樣的事實就擺在漢朝廷公卿、重將面前……現在田信手下的北府兵是最能打的,而衛軍籌建工作離不開北府兵的割肉、放血。

北府留守長史陸議由主持與夏侯氏的走私貿易,六月上旬時北府終於編立第四支騎營。

整個大漢各軍,騎軍規模最多的是關羽,掌握有三支騎營;就連劉備也只有羽林左監、羽林右監兩支騎營;餘下馬超兄弟有兩千餘騎,但多駑騎,精騎不足一半。

張飛手裡的騎兵一分爲三,算不得威風。

就騎兵力量來說,如今田信手裡四個營,走私若持續發展,或許能攢到六個營……再多的話,就養不起了。

北府騎兵擴充,又依靠相對穩定的南陽軍屯獲取補給,說一說兵強馬壯也是恰當的。

府兵且耕且戰的耕戰體制在今年難得的和平氣氛中顯露出猙獰的另一面……北府兵並不依賴州郡的軍費預算,反而不時有數名、十幾名的軍吏被提拔,流入地方。

現在田信威勢正盛,這些北府軍吏相對來說作風過硬,又流入南陽、鄧國、江都尹任職……已展現出對外的侵蝕、擴張。

北府軍吏上升渠道必須保持暢通,就軍吏來說,必須保持活性。

一個崗位待兩三年,軍吏勢必懈怠,滋生不滿、懶惰等負面情緒;唯有放開晉升通道,不管本性貪婪還是精明強幹,都將爆發出工作熱情,本分於職守。

現在北府正處於良性運轉、擴張狀態,底層吏士好學,中級軍吏心懷希望有幹勁,高級軍吏更是摩拳擦掌等着撈一票更大的。

這種情況下,趙雲來江都籌建新的衛軍……兵源哪裡來?器械哪裡來?養兵預算又從哪裡擠?

無疑,擁有百營編制的龐大北府兵到了分割的時候。

如何分割,田信說了不算,趙雲說了不算,要協商。

這個問題關係內部均衡,關係自然是長遠的,任何一個細節,都將影響深遠。

當田信與趙雲碰面時,兩個人都沒什麼笑容,以至於兩人的屬吏、親隨面面相覷,總擔心談崩。

從個人品德、操守來說,趙雲是過硬的,田信身邊人自然敬佩趙雲;兩家又有淵源,趙雲的屬吏也對田信、北府持有敬意。

軍營大帳裡,趙雲細細打量赤巾包頭的田信,田信則鋪開趙雲書寫的改編計劃書,他細心閱讀,與自己這邊的預案做對比。

籌建衛軍的兵員有三種補充來源,一個是荊湘州郡兵,一個是北府兵,一個是左軍、前軍、右軍割肉。

首先要明確衛軍的用途,絕非衝鋒陷陣,而是近衛軍。

與禁軍往往合併稱呼爲禁衛軍,禁衛軍實際是兩個指揮層面的軍隊。沒有意外或特殊因素,這兩支軍隊不能交給同一陣營的人節制,這是基本的常識,無須細說。

而衛軍的軍士,可以稱之爲衛士,負責京畿戍守、防守。

從秦漢軍制來看,衛士由地方適齡的郡兵番上組成,這些郡兵往往都是地方完成新兵訓練的青年士兵。他們服更役,就是輪番到京畿編入禁軍、衛軍,充任衛士;如果去邊塞服更役,那就是戍卒,屬於邊軍。

所以荊湘二州抽選郡兵充入衛軍,是應有之意;今後也將執行,用不着趙雲親自操持,他只負責接收兵員,檢閱合格驗收即可完事。

前軍、右軍、左軍也好說話,少了割兩個營意思意思,要麼給三個營也行。

給出的不僅是一個營的器械裝備、兵員,還有這個營的編制,以及編制佔走的軍事預算。

這個事情也不復雜,關羽一道命令,不管六個營還是九個營,就能撥給趙雲,其他人沒有敢誹議、抗令的。

唯一複雜的就是北府兵。

首先北府兵是以怎樣的方式併入衛軍,是繼續保持府兵編制,以輪番服役的方式,如地方郡兵那樣去衛軍服役?

還是如前軍這樣直接切割編制,讓出十幾個,或二十幾個營併入衛軍,徹底由衛軍管理。

如果是前者,北府吏士考覈、選拔、晉升權力依舊握在徵北幕府;吏士犯法,也是北府負責審判。

除非執行戰場軍紀,否則趙雲不能越過北府;然後人事權也在北府,趙雲只有調度的權力。

這樣一來,趙雲幾乎很難統合這部分北府兵;鑑於衛軍的特殊性,這種強行拼湊是不行的。

所以這件事情沒得選,趙雲要永久割走北府部分兵員、軍械和編制;自然也要拿走這部分吏士的人事權。

普通大頭兵怎麼都好安置,當府兵還是當衛士,對這些大頭兵來說眼前沒什麼區別。

難的是軍吏安置,軍吏團隊是否調入衛軍?還是說裁退這些軍吏,由北府另做安置?

軍吏的人事調動,纔是這次會面的重中之重。

田信細細研究趙雲的解決辦法,趙雲要親自考覈吏士,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退回北府。

也沒什麼不合格的,北府吏士的體格基本是合格的;頂多軍吏素質不達標,降級任用,或遣歸北府。

龐宏見田信始終沒笑容,見對面趙雲也沒笑容,遂開口:“茲事體大,不若容後再議?”

與趙雲同系列坐的衛尉卿輔匡也做笑緩解氣氛:“理應如此,是我等怠慢陳公了。”

“不。”

田信斷然阻止,說:“事在軍吏留任,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不必延後。”

割讓十幾個營或二十幾個營,並不算意外,自己底線是帶走一半的北府兵遷往關中,餘下北府兵都是要拋棄的。

被拋棄的這部分北府兵籍貫多在中原,沒必要跟着自己跋山涉水去荒蕪的關中,隨着軍隊重返中原或收復河北,這些府兵帶着家屬迴歸鄉土,或跟家人團聚也是不錯的歸宿。

自己可以全權處理北府的事情,沒必要與幕府僚佐商議討論;趙雲也是說話算話的人,能貫徹諾言。

起碼,趙雲就任衛將軍期間,他答應的條件是能作數的。

田信稍稍猶豫,詢問:“子龍將軍,衛軍之中可能教授千字文,爲軍士啓蒙,並考選吏士簡拔英才?”

趙雲面有嚮往之色,還是搖頭:“衛軍自有都試、歲考揀選幹才,至於啓蒙教學,非我能做主。”

從衛軍自身存在的使命來說,衛軍不需要自己培養軍吏。

шωш ★Tтká n ★¢○

衛軍的軍吏應該來自五湖四海,來自方方面面,應該是個大雜燴。

衛軍的職責是衛戍,不是征戰。

趙雲說出這個字,才露出一縷輕鬆笑容,田信也是隨意笑了笑,這場會面就此結束。

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五百章 預估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二十章 夜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九十一章 易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九十三章 畫第四章 孟達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十二章 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