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

bookmark

鄧城,田信接受陸議、彭羕、徐祚、張溫等人的述職。

行軍長史彭羕就任以來時間不長,也無所建樹;護軍、侍中廖立在橘林館養病,北府政務就落到留守長史、兼任鄧國相的陸議身上。

陸議又兼管鄧國政務,徐祚掌握南陽郡政務,郡縣物力征發、調運再分配,是無法繞過這兩人的。

兩郡之地終究不如全盛時期的南陽郡,陸議兢兢業業打理政務,並無疏漏之處,堪稱無可挑剔。

其實最難的不是陸議竭力奉公、精明能幹;而是田信願意信任、放權。

簡單述職後,田信分別進行談話。

最快今年秋收,最遲明年春耕後,劉禪與朝廷班底將遷移入駐江都。

朝廷不偏安,隨時都可以因爲前線勝利而還與舊都,那麼就該充實職能。

己方已經撈到一個太僕卿,獲得了未來關隴地區的馬政管理權,還得到了一個可有可無製造車輛,並制定相關標準的權力。

政務是相府的事情,現在唯一能插手、爭取的只剩下監察。

司隸校尉位高權重,除了三公之外,餘下官職都在其糾察範圍內。

還有負責御史臺實際運轉的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名下有兩個治書御史,這是負責解釋全國律例、條款的職務。

抓住御史中丞,就抓住了許多條律的解釋權;同時各郡的巡查御史……即刺史,名義上也是歸御史中丞管的。

最後是廷尉府,這是個審判機構,得罪人的地方,也是最終收拾人的地方。

朝廷職能擴充,對別人來說是隨波逐流,田信眼裡這是個保一爭二的事情。

“自惠恕入漢以來,不論朝野或是敵國,無不稱賢。”

田信與張溫垂釣於蓮池邊,講述道:“太子歸江都已是定局,朝廷各司日益豐滿。遠近皆有推崇惠恕入朝,爲漢效力者,我不好拒絕。”

現在名義上張溫還是自己的家臣,這種舉薦賢良家臣給國君的事情實屬春秋慣例,司空見慣不算離奇。

張溫也是沉默,長久的執法生活已讓他養出威嚴氣度,已不是當初落魄荊州,爲報家仇卻無力聲張的孤家寡人。

現在張溫執法嚴明、公正的名聲已經蓄養成型,宛若一口利劍,已到了朝廷不得不用的地步。

不用,就無法服衆……張溫不上位,其他人就坐不穩。

現在大家也都是要面子的人,朝野誹議不絕,也沒臉去搶那個位置。

正是因爲有張溫,自己纔有保一爭二的底氣,這個一,是張溫自己掙來的。

田信思索間就見張溫略有傷感:“無有主公庇護,焉有臣之今日?臣能申肅律令,皆賴主公授我獨斷之權。朝中紛紛擾擾,猝然入朝難展拳腳,恐折主公名望。”

“無礙。”

田信臉上沒什麼表情:“凡是依法而行,若有阻礙,就以法度治之。我自幼所受教養時,有一句話深深烙印在心。”

“還請公上明示。”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田信緩緩吐出這句話,目光略迷惘,又是譏諷翹起嘴角一笑,斂笑才說:“我以爲當更進一步,王侯犯法,與民同罪。至於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語……過時了。”

“有朝一日,我更想律令面前人人平等。”

田信見張溫面容微微有變,繼續說:“我無心爭奪司隸校尉一職,此殺人之職,此非殺人之時,奪來無益。御史中丞又牽連廣泛,事務繁瑣,看似權重,實際也難有作爲。倒是廷尉執掌殺人活人之權柄,更該交由可信之人。”

張溫微微頷首,緊咬下脣,默默把這些話記在心裡。

田信察覺魚竿抖動,手腕抖動揚杆挑起,一條一尺半的魚兒咬鉤,半空甩着尾巴。

見此不由露出笑容,這一輪監察、律令方面的職官擴充,自己什麼都不要,就要一個廷尉。

現在是南漢新立,廷尉府的每一樁判決,都是今後判案時可以援引的先例。

如果現在打好基業,可以省去未來無數的苦功。

張溫最終還是點頭,放下魚竿,側身拱手:“臣入朝履職,恐難時時受主公教誨,懇求主公賜字。”

田信不做猶豫,當即筆墨伺候,寫下六個字用印後交給張溫:“上不正,下參差。”

“此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屋坍塌之理。律法,實乃國之筋骨,惠恕不可不慎。”

“臣張溫恭謹受教。”

張溫雙手捧着,只覺得此物沉甸甸的,田信受業於漢博士,如此看重律法,今後廷尉府承擔的擔子很重。

田信攙起張溫,折下一片荷葉捲了魚送給張溫,送他至中門時詢問:“卿之後,誰可繼?”

張溫想了想手下的一衆校事中郎、校事郎:“主公,左校事周白公正勤勉又不失仁愛惻隱之心,可繼臣職。右校事呂定執法嚴酷,尊上而不恤下,不可用之以專。”

他說着笑了笑,開玩笑說:“若是臣入朝就任廷尉失職,主公可舉呂定爲司隸校尉,必能矯枉過正,補臣疏漏。”

田信微微頷首不做表態,目送張溫提着魚兒離去。

處理張溫之後,田信又召見行軍長史彭羕。

彭羕就在中院一側的庭院裡等待,田信洗了手上魚腥味兒,纔來這裡見彭羕。

整個中院左右對稱,左右各有十二個客居的小庭院,典型的中軸對稱明清風格,

彭羕也是第一次來陳公府,就如外界傳揚的那樣,田信不喜歡精緻、出奇的東西,喜歡格局、款式重複的東西。

以至於軍中都有相關的笑話,比如修一座磚木營房,不僅長寬高度尺寸固定,就連每座營房用多少磚塊兒都是固定的。

軍中的服裝款式、器械、營房,田信自己的居住地,還有民田、軍田的規劃,都是整整齊齊,有着一種大家漸漸能接受的工整、對仗美感。

彭羕至南陽上任,並未拜訪過田信,就任以來也只是觀察學習爲主,並沒有提舉、推動什麼工作,更像是一個閒人。

除了有自知之明外,田信沒有親自授權、交待他主抓什麼工作……所以他想做事情,也沒人配合,索性靜靜等待,等待田信的當面授意。

WWW▪ ttκǎ n▪ c o

不給他指派具體工作,那彭羕只能乾瞪眼。

廖立這個侍中、護軍也是一樣,會被其他軍吏架空;至於懲戒其他軍吏……有司直張溫在,你怎麼懲戒?

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三百章 精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八十章 糧食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三十五章 攻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八十三章 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