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千鳥

bookmark

次日一早,田信在軍中清理場地,領上下軍吏百餘人接受劉備的正式封賞。

黃權捧着詔書,田信穿鐵札盆領鎧勉強單膝跪地,跪的不是很標準。

就聽黃權念:“奉義校尉信隨前將軍北伐,爲大軍先,凡戰皆克屢有先登,勇冠三軍將士稱頌。並敘獻《四龍真跡圖》功,拜虎牙將軍,爲左軍副將。”

超擢任用,直接跨過了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一級。

田信雙手接住詔書,面有激動之色:“臣領詔。”

黃權攙田信起身,笑問:“孝先可知王上賜軍號虎牙之意?”

“末將雖幼,也知京兆有虎牙營。”

田信鄭重將詔書交給自己的護軍羅瓊,從羅瓊手中接住奉義校尉銀印交還黃權,並從黃權手中領取虎牙將軍銀印,及虎牙軍左虎符。

奉義校尉銀印是關羽臨時刻給他用的,就一個普通的四四方方鼻鈕印,銀印背面有一個栓繩子的鼻狀橋環。

虎牙將軍銀印則是精雕製成,不是簡陋鼻鈕,是昂首龜鈕。

漢末時大漢常備軍的軍號也就二十幾支,除了禁軍、邊軍常設的軍號外,還有漁陽營、黎陽營、虎牙營等腹地常備。虎牙營駐地京兆長安,由虎牙都尉統率,是關中地區唯一的常備。

虎牙軍這個番號,對關中人更有影響力一些。

還有特意鑄造的虎牙軍虎符,說明今後虎牙軍將是一支常備營伍。

稍後簡單休息,田信就領着黃權視察營壘,檢查降軍狀態。

有些不理解自己的超擢升賞,本以爲會在劉備當面晉升爲雜號將軍。

但也能理解一部分,馬超是假節的左將軍,給馬超當副將,要有一定份量才行。

隱隱也能察覺這個虎牙將軍任命的不同意義,關羽、張飛或其他雜號將軍,他們手裡有虎符,但虎符更偏向於出征時的裝飾品,而非調兵信物。

其他將軍的兵,聽的依舊是自己將軍的號令,與虎符是否持有沒有多大關係。

似乎這次會在馬超的左軍搭建出新的軍制體系,方便中樞節制的一種新體系。

以此爲榜樣,今後在關羽的前軍,張飛的右軍裡推廣。

馬超的左軍,已搭建好指揮框架,就看兵力、物資能否補齊。

主將左將軍、都亭侯馬超,副將虎牙將軍田信;左護軍黃權,左軍司馬董種,牙門將馬岱。

新的左軍體系裡沒有別的軍頭,如何搭建、組織軍制,左護軍黃權有很大的權力。

新的領兵體系正在醞釀,可能會隨着關羽、張飛等老一輩影響力巨大的將領死亡,軍隊會被納入正在構建的五軍體系內,逐步消化。

田信對成型的季漢五軍體系有大致印象記得不是很清楚,現在有自己參與,也不知道五軍體系會怎麼發展。

黃權視察降軍狀態,當衆對田信說:“氣候漸寒,江陵周邊草木不豐,的確該往糜城遷移。此舉勞師動衆,將軍需先制定詳細計劃。否則等到十月、冬月,天冷酷寒,若爲柴草遷營,徒增傷亡。”

隨着他抵達江陵宣佈詔書,降軍隸屬已從關羽的前軍轉移到左軍。

三萬多俘虜安置在江陵,實在是太危險。

江陵儲有軍糧,能就近供養降軍節省虛耗;也有駐軍能節省看押降軍的軍力支出,。

一旦吳軍解放這三萬降軍,稍稍進行武裝,其後果不堪設想。

好在降軍有紀律約束,遷移時田信要做的就是規劃好路線、場地,和後續補給。

降軍也不敢跑,現在天寒地凍跑出去,又手無寸鐵,根本活不了幾天。

領兵打仗,很多工作其實就是數學工作,是個統籌、計算工作。

當日天黑前,田信就拿着遷移計劃來找黃權,同時還帶來夷兵的功勳賞賜名冊,希望黃權能從糜芳那裡討要應該撥發的冬衣料、賞賜布匹。

黃權翻閱這份計劃,頗感驚奇:“善,此舉甚妙。”

這不是簡單的人力調動方案,田信提議益州水師運輸馬超本部至江陵後,將降軍軍吏盡數裝船運往益州。

wWW .тTk ān .C 〇

益州水師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承擔運輸任務。

反正回去船空着,不如把降軍中的不穩定因素統統運輸到後方,既算是獻俘,也交給劉備去感化。

軍吏投降、改編的成本太高,這都是有根有底的人。

但普通降軍就沒那麼多顧慮,與原來的軍吏分隔三千里,降軍的顧慮會更少。

除了原來的軍吏知道他們是誰外,誰還能證明他們是他們自己?

將近兩千的軍吏,在益州閒置三五年,絕大多數人也會重新娶妻,有新的羈絆,開始新的生活。

身爲曹操中軍、外軍的軍吏,這些人普遍素質優秀。

三萬降軍的人力固然寶貴,其實最寶貴、作用最長久的還是這兩千軍吏。

等他們在益州生根發芽,會成爲新一批北伐積極者。

黃權細細審視這份計劃,有些不理解問:“爲何不許于禁、浩周、東里袞等將校入蜀?”

“護軍,此類人功成名就,與敵牽扯過深。”

田信斟酌語氣說:“欲引吳軍入彀,還需借于禁之手。”

土房內沒有第三人,黃權起身來回踱步:“漢賊不兩立,乃是我等共識。若引吳軍背盟,恐有誹議。”

黃權是益州人,更是荊州人,可他最認同江夏黃氏這個身份,這是父祖榮耀所在,世族身份來源所在。

吳軍連年攻打江夏,後破江夏殺黃祖,多少黃氏族人死在戰爭中?

黃蓋是吳軍元勳將領,攻打江夏時黃蓋始終在後方擔任民政工作,打完黃祖,黃蓋才重新掌握兵權。

見黃權事到臨頭開始重申荊州人‘東和孫吳’的底線,田信也知道這個底線意味着什麼。

現在西線有漢中緩衝,中線有襄陽做緩衝,跟孫權討回江夏三郡的形勢已經形成。

可一旦再次和吳軍交戰,那荊州就會淪爲前線。

шшш✿ ttкan✿ C〇

關中混戰、中原混戰的慘景歷歷在目,荊州人寧肯暫時屈服於孫權,也不讓荊州成爲三方拉鋸的戰場,成爲第二個中原、第三個關中。

現在劉備、法正應該是頂着治下荊州人不滿,讓馬超率軍移鎮荊州。

黃權擔任左護軍,估計就是妥協讓步,避免馬超求戰,故意激化與吳軍的矛盾。

引發戰爭,對馬超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生特長。

可黃權更想振興江夏黃氏這個招牌,不打回江夏安陸縣,他憑什麼振興黃氏?

再次回到荊州,黃權難道僅僅就是爲了勸馬超剋制?

田信不信,說:“護軍,我聞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爲王上慮,爲三興漢室慮,東征伐吳勢在必行。季漢天命應在大王,吳軍有何面目與漢爲盟?”

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五章 年俸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七章 夷營督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九十一章 易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