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驚醒

bookmark

九月二十四日時,黃權終於從糜芳手裡討來粗帛、麻布各五千匹。

之所以強調粗帛,是因布帛成爲硬通貨後,新織造的布帛有日漸輕薄發展的趨勢,就跟官鑄、私鑄錢幣越來越薄一個道理。

一匹布帛長四丈,寬兩尺五寸,足以縫製兩套半衣裳,

田信與羅瓊一同監督左營布帛發放工作,營督摩崇略有忐忑,不時扭頭張望。

左營發放冬衣、賞賜後,就會遣散回鄉視親,誰也不知這一千九十人撒出去後能聚攏回來多少。

全營將士興高采烈,除了寥寥無幾犯錯誤的夷兵只抱了一匹帛,絕大多數都是兩匹帛,或三四匹。沒有五匹以上的,他們的功勳已用官職賞賜,不需要額外用帛酬功。

即將解散離營,他們早已解除武備,只帶了隨身器具,田信額外允許他們攜帶軍中配發的戰刀回鄉。

荊州軍的軍中戰刀,在這些夷人部落、鄉邑中來說堪稱神兵利刃。

受冶煉技術限制,吳軍戰刀長三尺六寸,益州能造五尺二寸戰刀。

荊州軍裝備的環首刀普遍在四尺以上,比吳軍精良許多。

不過這些夷兵帶回去的環首刀來自降軍,質量也比吳軍的好一些。

這一營夷兵籍貫武陵郡,大小軍吏二十餘人站在田信面前,就聽田信說:“君侯北伐以來,攻掠襄樊多賴諸君勠力死戰。此功已刻碑標示以告後人,不需贅言。今有營士千人,諸君分率以回鄉裡視親。我深知營士苦兵役,故今與諸君明言。”

“我將於十月十五前率部北歸襄樊助戰,左營千餘營士,諸君能聚五成歸營,無罪;能聚七成歸營,賞帛一匹。”

“若有營士執意返鄉,亦不可爲難、欺凌,任其自去。”

田信格外囑咐摩崇:“左營吏士,亦君鄉黨也,當懷寬厚之心。”

宜都郡跟武陵郡接壤,摩崇是武陵蠻,卻在宜都郡應募……屬於正常現象。

摩崇抱拳:“將軍,縱我營吏士崩散,末將亦歸將軍麾下領罪。”

田信微微頷首,後退幾步露出笑容,看着摩崇指揮軍吏,各軍吏領着一隊隊或三四十,或七八十人一隊的營士從城門走出。

遷移糜城中的萬餘降軍站在柵欄後眼巴巴看着千餘夷兵解散回鄉,一些降兵忍不住啜泣哽咽,半城哀鴻。

襄樊戰役前,武陵郡有三個營的夷兵,後來增調一個營,共有兩千九百人,現在能回鄉的只有這一千九十人,另有七百餘人編在中營。

其他的要麼陣亡,要麼逃亡、失蹤。

左營夷兵拿到足額的賞賜、冬衣返鄉,還額外帶了一口環首刀回鄉,讓各營夷兵士氣振奮起來。

遣散左營夷兵後,剩下半天時間裡田信又監督麻布發放工作,五千匹麻布是給一萬降軍制作冬衣的。

шωш_tt kan_C O 降軍依舊按着籍貫編隊,百人一隊,內部施行連坐制度。

一百個降軍裡,推選幾個願意吃雙份口糧的頭目還是很方便的,有這些頭目協助管理,倒也能把命令傳到降軍基層。

可即便這樣,願意接受改編加入荊州軍的降軍依舊寥寥,幾乎沒有來自豫州、兗州的中原士兵。

反倒是關隴降軍不抗拒,每天總有幾十人站出來。

“樊城一日不破,曹仁一日不死,這些降軍顧慮重重,不敢投效我軍。”

負責勸解降軍投效的羅瓊有些苦惱:“將軍,君侯究竟何時要破樊城?”

樊城東城外那麼大的土山根本不是守軍能摧毀的,一頓猛攻,足以打下樊城。

田信正握着短匕削切松木,製作自己新兵器的模型,腿上滿是木屑:“十月中旬必破樊城,伯雄勿急。”

羅瓊又問:“將軍,君侯要等左將軍率部參戰後,纔會猛攻樊城?”

馬超移鎮荊州的軍情已經通報荊州,也早早遣人去陸口找呂蒙告知,免得友邦驚詫。

馬超率三千騎來荊州,帶來的除了三千騎士外,馬匹數量應該在五六千左右。整個荊州軍團只有關羽麾下有一營騎營,馬超帶來的三千騎,將彌補荊州軍最大的野戰短板。

有馬超助戰,完全可以依託樊城,打一場圍點打援的殲滅戰。

田信心中疑惑,反問:“伯雄怎麼如此好奇樊城戰事?”

“將軍,今軍中、江陵多談論此事,常有人特意詢問下官。”

羅瓊略有緊張,頓了頓才補一句:“下官不敢輕易開口,故想請教將軍。”

他的資歷還是太淺,也沒有更高級別的人脈,也不敢輕易判斷關羽的戰略規劃。

沒幾個人敢判斷關羽的戰略,也只是討論、分析。

田信想了想,微微搖頭:“我左軍不會輕易增援襄樊,除非曹軍大舉侵攻。江陵城中有敵虜奸細,我這些話是實話,你放心透露出去。”

羅瓊愕然,恍然:“將軍之意,可是震懾吳軍使之不敢生覬覦之心?”

“對,這是左將軍來荊州本意,不會輕易更改。”

田信口吻確鑿,卻想到了揚州、交州的商旅,江陵是蜀錦銷售中心,曹軍、吳軍的間諜身份幾乎是明擺着的。

掐算時間,曹操這時候應該給孫權寫信了,就不知孫權有沒有動手準備。

孫權調集軍隊的速度可能會非常快,只要下定決心,從東線調兵入荊州,恐怕十天左右就能完成,用不了一個月時間。

可能現在已經在調兵,就是在等曹軍策應。

曹軍怎麼策應?

徐晃所部多是關中新募之軍,哪怕最近得到呂建、徐商二軍六千人增援,也就駐屯樊北陽陵坡,與郾城雷緒對峙。

關羽已得襄陽,吸納守軍,不需要分兵圍困襄陽,有水師封鎖漢水,主力列陣於漢水北岸,徐晃手裡一萬多人怎麼敢打?

除非夏侯惇、張遼已領着東線戰場分離出來的援軍即將抵達襄樊戰場。

等等……馬超是下山猛虎,究竟有多厲害,割須棄袍的曹操最有發言權。

關羽已經讓曹軍欲仙欲死,若再來一個馬超,曹軍還有活路?

若曹軍放棄合肥、淮南,引孫權發兵背盟,那東線曹軍就能一分爲二,主力精銳火速馳援襄樊戰場拯救大將曹仁,餘下軍隊也能大跨步後撤到壽春佈置新防線,孫權也能以更快速度調兵襲擊荊州。

甚至會和馬超爭搶時間,趕在馬超抵達江陵前動手!

意外攻佔的襄陽是催化劑,引得馬超移鎮荊州;馬超移鎮荊州,極具戰略意義,會促成曹操大手筆放棄合肥,導致曹軍、吳軍提前聯合也就成了很大的可能。

甚至不需要曹操大手筆放棄合肥,孫權自己就會忍不住提前動手。

等田信想明白這些事情已經到半夜,已無心情睡覺。

原來不止是季漢將校麻痹驕橫大意,就連自己也麻痹、大意了。

曹操、孫權怎可能無動於衷,坐看季漢戰略順利鋪展!

這是三國,時時刻刻都在相互抗爭的三國。

當即領十餘騎離開糜城,馳往江陵舊城軍營。

夜色下江陵城、舊城軍營靜謐一片,並無異動。

田信鬆一口氣,直入營中喚醒黃權:“護軍,我得密報,孫權即將背盟來襲。”

黃權瞬間清醒:“將軍,所言當真?”

“願立軍令狀,以項上人頭作保。”

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九章 局勢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九十五章 借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九十一章 易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