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

bookmark

飯後,田信與廖立會面。

飲茶解膩,田信說:“翼德公有意斡旋,已跟我交換了北府番號。這樣一來,只有衛府番號適合衛國。西府空置,絕無可能讓與尋常人家,此馬孟起之機緣也。”

馬超最近的表現很平靜,在原來的軍制改革中,他沒有撈到一個府兵的番號;意味着沒有養兵的地盤,也沒有固定的兵源。

只要北伐成功後,他的左軍就得讓出來。

不讓出來,朝廷停發軍餉,馬超也抓不穩左軍。

意味着他撈到一個趙公爵位,一縣封國之外,再什麼也沒剩下。

關羽、張飛那裡不可能再幫馬超說話的;所以把兒子寄養到田信這裡,暫時由廖立啓蒙,今後算起來是田信的第一個徒弟。

對於馬承,廖立這個啓蒙老師是很滿意的,馬承表現的謙遜、懂事,還十分專注的進學,極有求知慾,這讓廖立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看馬承很順眼,也很感激田信給與這個啓蒙的機會。

馬承看他這個老師也很順應,師生關係很是親近。

這只是田信的實驗,感染廖立、馬承後,以確認知識的傳承效率。

感染馬承也是不得已,馬超歲數大了,對這個長子很看重,萬一在自己這裡夭折,自己可沒法向馬超交待。

別看馬超一副很能經受打擊的模樣,如果馬承真的夭折,馬超肯定也活不了幾年。

馬超的希望,繼續生活的信念,其實就寄託在馬承身上。

特別是廖立啓蒙,讓馬承表現的越發出彩後,馬超對這個兒子傾注了太多的想法。

西府番號在魏延手裡,西府未來肯定安置於河西走廊,魏延和馬超誰更合適?

應該是魏延,可如果由馬超握着,最終會傳到馬承手裡。

廖立思索一番:“公上,馬孟起不適合外放。”

“是啊,他不適合外放,可魏文長爵位較低。世代執掌西府,與禮不合。”

禮是秩序,秩序是尊卑有序,不需要自己強調,朝廷自己會強調這個事情。

如果尊卑秩序亂了,朝廷的根本也就亂了,朝廷比自己還要在意這個尊卑秩序。

魏延功勳不夠,爵位不夠,這就是最大的缺陷。

皇帝肯定會給魏延補償許多機會,能不能抓住機會就看魏延自己了,如果抓不住,皇帝也沒理由強行提升魏延的地位。

地位不夠,那就別想世代掌握西府。

兄弟幾個分家產尚且要劃分明確,更別說朝廷這個大染缸,裡頭形形色色的人太多了,總的來說馬超還是比較熟悉的。

拉着馬超一起打牌,總好過跟幾個陌生的人打牌。

把馬超推到牌桌上,馬超打牌有個分寸在……最起碼自己準備胡牌時,打個眼色,馬超會考慮是否配合。

至於陌生人……滿滿熬着吧,這種不熟悉路術的人上了牌桌,一時半會摸不清套路,肯定會吃虧。

朋友找熟悉的好,競爭對手也要找熟悉的。

至於找陌生的強敵來砥礪自己……又不是練級、修仙,犯得着麼?

廖立心中焦慮,自己是來討論字典的,卻被拉着討論北府、西府、衛府的事情。

又不能發作,聽田信說:“北伐歸來時,北府有百營編制,後割二十營南陽籍貫吏士給衛軍;今北府保留建制,兗州、豫州籍貫吏士有三十八營,也應安撫。我不知彭永年能否安撫吏士,還需公淵前往北府,代我撫慰各營吏士。”

彭羕這個北府行軍長史到處跑着蒐集資料,編纂《北府戰紀》,職權由留守長史陸議施行。

對這個任務和安排,彭羕表現的很是積極。

做好這件事情,他才能由內而外融入北府,而非表面職務的融入。

所以更改北府番號的事情通知下達後,田信也不覺得有問題,結果自己的安排下,行軍長史彭羕不管正事,對軍中醞釀的牴觸情緒缺乏敏銳嗅覺。

張白溺亡,陸議跑回來奔喪,沒能第一時間處置軍中情緒,結果勢態擴大,完成串通,就已經不是陸議能處理的,只好上報給自己。

北府不滿情緒由來已久,先是關中籍貫吏士所編的四十二營兵不滿意主攻地位被取代,北府番號改易與否,與他們關係不大。按照預定的方案,這四十二營關中籍貫吏士會改爲西府兵。

對番號改易最不滿的反而是兗州、豫州籍貫的吏士,這是田信沒有想到的事情。

照理來說,北府改易,這三十八營中原籍貫的府兵就能遣還原籍,過上平民生活。可事情就是這樣,從軍吏到軍士,都不願脫離北府這個自給自足的大集體……他們已經受夠了中原的動盪。

對未來是否能維持太平,許多人持悲觀態度。

擔心被武裝起來,去打一場必輸的仗。

與其那樣,還不如待在北府不走,這樣自身的安全、溫飽也有保障,也能受到世人的尊重。

物資極爲充足的時代,依舊有人爲了一點扭曲的心裡感受故意去折騰、迫害別人。

而這個物資生產艱難的時代裡,什麼都缺,離開北府這個大集體,每個人都顯得脆弱,經不起打擊。

因此引發的情緒反響是很強烈的,太多的吏士不信任北府外的生活,不認爲外面的生活,能比北府的生活更好。

現在已經跟張飛達成協定,自己脫不開身,只好請廖立這個北府護軍前去南陽通知此時,安撫軍中躁動情緒。

見廖立神情焦慮,雖知他會服從,可心裡也會有所不滿。

著書立說,是廖立這類人的終極夢想。

寧肯一天吃粟米粥,也不肯放棄夢想。

夢想就在眼前,卻要去南陽公幹,廖立怎可能情願?

田信早有準備,安撫:“此去,前後非一月時間不可。何況編纂字典,僅靠四五十人是不夠的。公淵此去,正好從各營挑選精幹軍吏,使來麥城助我編纂字典。恰好也到北府春試的時節,公淵主持考覈事項,擴大軍吏錄入名額,取士兩倍以充各營缺額。”

“哦——!”

廖立反應過來,語氣拉的很長,眼睛睜的的圓圓:“公上要在軍中選取佐史?”

按理來說,這麼大的好事情,應該找官吏、故交子弟來打下手,以積累經驗,積累名望。

甚至鹿門山那麼多講師、學生,都可以打包邀請過來,管吃管住,讓這幫人協助工作。

可現在要甩開各種人,從軍中選取軍吏?

廖立有些不相信,又很激動,自己去主持科考取士,能積累一批親近自己的基層軍吏;再從現役軍吏中選拔適合參與字典編纂的人員,又增大了自己在編纂字典時的影響力。

見他連連點頭的模樣,田信也不感意外,廖立又非聖人,自然有所追求。

安排好廖立,田信又給陸議發去一道公文,北府各營的少壯軍吏得往身邊抽一批,讓陸議協助廖立抽選軍吏。

如果繼續放任生長,肯定會越來越歪。

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七百章 抉擇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十八章 先登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五百章 預估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九章 局勢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