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

bookmark

鹿門山,還是散養性質的教學方式。

講師輪流講學,前來求學的學生擠在一起聽講,師生關係並不固定,只有主講跟學生有較爲深厚的關係。

這是個老師講學過程中尋找優質學生,學生聽講時尋找合乎自己理念的老師,是個的相互尋求過程。

鄧小滿、蒯濤被趙雲削職後,短期內回不了武當道理學院,只好來鹿門山聽講。

都是單身,沒有養家的負擔,缺錢了跑到漢津去打工,攢點錢再來鹿門山聽講,日子倒也過的瀟灑。

鄧小滿又在北府培養軍吏的訓練中學習過獵戶、漁家技藝,不管是山中埋設陷阱,還是捕魚籠子,都能帶着蒯濤一起吃些肉。

北府軍吏教育後,只要是個勤快人,就沒有被餓死的可能性。

唔,也有亂吃東西把命丟掉的例子。

山中不知年月,某日清晨因夜間降雨,晨霧瀰漫。

鄧小滿、蒯濤兩個人結伴入山,搜索戰果;捕獸夾、大型陷阱之類的需要工具太多,鄧小滿採取的是麻線搓編的繩套。

先在一處陽坡灌木叢中找到一個被鷹吃的只剩下皮毛、頭、腿,將要風乾的兔子,殘存的腿還被繩套綁死。

蒯濤遺憾不已,又神色悻悻,這是自己沒有檢查到,遺漏的兔子。

鄧小滿也沒有說什麼,鹿門山周圍太多山陵,分開搜索繩套時有所遺漏也正常。

沒什麼好抱怨的,沒人會故意忽視一頓肉餐,這事不能怪蒯濤。

抓了只鮮活山雉,兩人當即朝鹿門山趕去,講師講課是隨緣的,聽講也是隨緣的。

因爲昨夜降雨,兩人回來時見周圍只有百多人在活動,不見講師蹤跡,鄧小滿略有得意,低聲:“看吧,我猜就這樣,昨夜降雨,上山路滑,山下道路又泥濘,沒幾人能上山,幾位先生自不肯厚此薄彼。”

蒯濤點着頭,看到習忠、龐宏在遠處樹蔭下閒聊。

彼此不是很熟,雖說父輩還算熟悉,也僅僅是認識,談不上交情。真要說交情,要從祖父一輩纔有些交情,可歷經亂世,鄉黨情誼早就淡了。

鄧小滿也看到了這兩人,低聲詢問:“阿濤,太子之名,可是跟龐巨師一樣?”

“不甚清楚,我隱約記得龐士元投奔陛下時,習氏一分爲二。習文祥兄弟三人與馬季常等人追隨丞相投奔陛下,另一支則與龐士元友善,投陛下後皆受軍職。”

蒯濤低語回答:“劉景升大治荊州以來,時人以軍吏爲賤業。自公上創立北府以來,軍吏復爲良吏。”

陳太子田平的平字來源於舅舅關平;於是就有許多傳說,一種傳說是田信受龐宏、習宏影響,認爲龐宏的宏字,是龐統從習宏這裡借取的。

習禎的妹妹是龐林的妻子,習禎兄弟三人以參贊、縣令、郡守起家;習珍、習宏兄弟則更親近龐統,似乎是龐統帶大的小兄弟。

兩個家族很親近,習珍、習宏追隨龐統,由龐統教授才學,也存在這種可能性。

反正鹿門山是龐家的,也是習家的,最多有個客居講學的司馬徽。

當年的司馬徽,就如現在的徐元直一樣,哪怕是首席主講,可鹿門山依舊是龐家、習家的。

鄧小滿有許多好奇,求證一條不知真假的流言,見徐元直這個潁川人從館舍裡走出,就問:“聽聞當年龐士元公曾往潁川求學於司馬德操公?”

“是有此事,龐士元至時,司馬德操正騎在桑樹吃桑果,暢談甚歡。”

蒯濤語氣尋常,鄧小滿聽過這個說法,只是有些不敢相信,司馬徽竟然會騎在桑樹上跟龐統交流。

見徐庶與龐宏、習忠交談幾句返身就回館舍,兩個人互看一眼,就提着鮮活野雉去館舍。

終究出身北府,一個蒯氏子弟,一個鄧氏子弟,族系再偏遠,也是大族末裔,兩人駐步先與龐宏、習忠打招呼。

龐宏對這兩人有些印象,就說:“侍中廖公淵不日將往北府主持軍中考覈,此次選士兩倍於往年,你二人終究是北府舊吏,又無新罪,可往參考。若考中,就學武當,也能省去三餐奔波。”

兩個廢棄軍吏再去參加軍吏考覈,幾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以軍吏身份去武當求學,三餐有保障,可以專心求學,這幾乎是最大的幸福了。

“謝巨師先生提點。”

兩人施禮道謝,又一起去館舍裡給徐庶送野雉改善生活。

習忠見兩人背影:“巨師,不妨再做等待。朝廷絕不會任由陳公專美於前,必會徵集全國學者、雕工於一堂,專司字典編纂。陳國雖富裕,但人力寡少,縮編字典僅限啓蒙,也算是量力施爲,遠遠比不得朝廷器量恢弘。”

“不能再等,陳公有所徵,我若婉辭,必使外人笑話。”

龐宏耐心回答:“公上做事,謀定而後動。待朝廷湊齊人員、物力着手編錄,陳國字典已然暢銷郡國矣。”

“話雖如此,可以陳國之力,絕無可能編纂大典、正典,唯有朝廷纔有能力召集當世學者。到時候朝廷所徵,陳國學士、物力還不得爲朝廷所用?此去麥城,縱然有所得,今後必有所失。”

習忠繼續規勸,陳國編纂的字典絕對算不得大字典、正字典,唯有大漢朝廷纔有這個資格。

陳國哪怕編好字典,漢室朝廷稍作刪減補充,那就是大漢的字典,平白爲朝廷做了嫁衣。

除非陳國卡死朝廷的印刷渠道,讓朝廷即便編纂出字典,也無力大規模印刷,只能以謄抄、石經的方式存留、傳播。

可陳國會卡死朝廷的印刷渠道?

陳國不會,很多方面,陳國的先進技術都是樂於分享的。

所以習忠斷定陳國不可能獨力編纂字典,耗費人力、物力編出的字典,會迅速被漢室朝廷拿走,改頭換面,到頭來一無所獲。

因此最大可能性是陳國與朝廷協力編纂字典……這樣主導地位是朝廷的人。

現在急着去麥城加入啓蒙字典的編纂團隊,固然能積累經驗,可今後編纂大字典,絕無可能再躋身於主導地位,會喪失許多文字的解釋權。

龐宏擔任過一年多的北府主簿,北府機密他幾乎都知道,就連田信與曹丕的書信聯繫,也是他經手整理的。

總的來說龐宏對曹丕沒有多大惡感,曹丕即位之初,青徐不穩,曹丕率軍巡視到譙郡,期間做了許多撫慰人心的事情。

比如聽說龐林妻子習氏撫養孤女的義舉,就派人送了一套生活器具、服被,以改善習氏母女的生活狀況。

而陳國與漢室的關係早晚會發生變革,特別是如曹丕信裡推論的那樣,維持目前的狀態,對陳國最好,對此田信也是認同的。

天下一統,朝廷內的核心問題就從統一,發展爲削藩、強幹弱枝、裁軍、休養生息,處處都跟陳國的發展相矛盾。

在這個天下一統的前夜,龐宏斷定陳國字典肯定會加速編纂,還會卡死印刷技術,趕在大漢字典面世之前,將陳國字典送到各郡各縣!

這種話,是不能對習忠說的。

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七百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二十四章 彩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十八章 先登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八十四章 蛹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