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

bookmark

田信沉入日復一日的訓練,生活規律的接近枯燥。

面板數據的提升,自身力量的壯大,精力日益旺盛,洞察力也越發敏銳。

種種提升帶來許多妙不可言的暢快,樂在其中。

郡守府裡的僕役、護衛、官吏也漸漸得悉田信事蹟,這卻讓鄧賢有些難堪。

田信的自制力已成了榜樣,這讓鄧賢有些相形見絀。

至四月底時,一直躲着田信的鄧賢找到研究器械武技的田信,拿出一卷帛書:“吳侯孫權得聞曹賊所率主力羈縻漢中進退失據,欲發兵十萬進擊淮南。淮南都督夏侯惇已調鄧城水師趕赴淮南參戰,以遏制吳軍水師。”

帛書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府發來的戰情通報。

田信掃視內容,荊州軍與曹仁依舊對峙於宜城、峴山、桃林塞一帶,雙方保持克制,對峙範圍沒有擴大。而鄧城曹軍水師萬餘人出動,走漢水經漢口入長江,吳軍江夏水師在淮南參戰,只能眼睜睜看着這支水師部隊順長江而下。

鄧城在樊城北二十里處,城北有池,池水通漢水。赤壁之戰後,曹軍在鄧城建造戰船訓練水師,水師規模日益膨脹,有萬餘人。

鄧城水師東調,曹仁手中不僅僅少了一萬人,更沒了僅有的水師。

鄧賢見田信遲疑深思,就問:“田先生可有見解?”

“南陽水師東調,可見南陽之兵已不能走漢水西入漢中增援曹賊。”

沒有水師封鎖河道,僅靠水寨無法封鎖,單純的水寨面臨水陸夾擊顯得脆弱。

沒有南陽水師協助運輸輜重、兵員,那曹仁的軍隊就不敢走房陵、上庸一線入援曹操。山區行軍的道路幾乎都在河谷地帶,沒有水師充當屏障,行軍的部隊極易遭受分割、封鎖、夾擊。

田信知道答案再分析現在的局勢,自然能表現的多智而近妖:“若無曹賊許可,南陽水師如何能東調?可見曹賊已不需要南陽曹仁入援漢中,可見已有退軍漢中之心。”

“曹賊若自漢中退軍,那左將軍督兵沿漢水而下,蕩寇將軍揮兵北上,會師於襄樊。益州兵挾大勝之餘威,荊州兵以逸待勞,夾擊襄樊必能大破曹仁全取南陽之地。”

“孟府君奇襲房陵之戰機,近在眼前!”

鄧賢面有豁然開朗之色,驚詫莫名,躬身長拜:“先生大才!”

“鄧部督何必如此,我只是善口才,不過誇誇之談。”

田信攙起鄧賢,不以爲意說:“這不過你我淺薄之見,何足道哉?”

鄧賢魂不守舍,聊了聊最近趣聞就起身告辭,徑直找孟達彙報。

田信究竟是不是曹軍奸細?

雖有祖父、胞妹,伯父、叔父等近二十人遷移到荊城,可田信父母、兄長卻死難遷移途中。

萬一沒死,是扣在曹軍手裡的人質怎麼辦?

雖說廖化已親自詢問、調查過田氏宗族老幼,沒發現可疑之處。

可跟着田信冒險的是自己和麾下東州兵四千部曲,不是荊州兵去冒險。

廖化一個小小疏忽,那自己四千人一頭撞進曹軍包圍圈裡,那就真的死定了。

孟達躊躇不已,可又覺得田信把自己想說的、想幹的都說了出來,否決田信,豈不是否定自己,是違心之舉?

鄧賢小心翼翼進言:“舅舅,不若問出田信破房陵之策,舉其爲官,使留夷陵,或遣回襄陽。”

田信籍貫不在宜都郡,又非宜都郡經年老吏,又不是望族出身,也無重要官員背書,所以舉孝廉這種入仕途徑與其絕緣。

孟達斟酌片刻:“奈何彼有異才,此舉猶如放鳥歸林,我心不甘。”

鄧賢又說:“舅舅,田信晝夜砥礪爪牙時時不曾懈怠,可謂聞雞起舞。如今年少,就如此武勇雄壯,今後絕非常人所能制,甥以爲當示好遣歸襄陽。”

“你忌憚他?”

孟達來回踱步,眉宇漸漸舒展:“此人在府中猶如一虎,懼其生變者非你一人。你今夜設宴相待,看他有無喜好,府中財物、器具你擇其喜好相贈一二,不可使之生怨。”

“另,夷兵營已集結在城外軍營,可委他做個假營督。他若同意,明日就遷居營中,與夷兵同住。”

鄧賢暗暗鬆一口氣,田信雖孤身一人,但銳意凜凜,使人如鋒芒在背。

雖每日訓練體能研究武技沒跟其他護衛切磋過,也沒有什麼戰績,看不出武勇如何。

可就是讓他忌憚不已,暗暗思索,把原因歸類於田信神勇。

夜,田信泛白衣袍赴宴,廳側屏風後有鼓吹五人,俱是婀娜女子。

音律繞樑,鄧賢自飲一杯:“田先生胸懷異才,留在夷陵未免委屈。今日我將先生之言轉告府君,府君亦深以爲然。有感襄陽正是用人之際,府君願舉薦先生至關君侯麾下效力。”

田信愕然,自己回襄陽效力,萬一影響到主線,豈不是要後悔死?

鄧賢又說:“宜都郡有一營夷兵效力於蕩寇將軍麾下,下月初正值新舊兩營交替。依慣例,夷兵一營有營督,督下兩曲長、七屯長皆漢官。府君壯田先生氣力,夷兵亦崇尚氣力,故府君有意舉先生爲夷兵營假營督。”

炮灰,典型的炮灰部隊。

輔兵再弱,也是漢人組成的輔兵,荊州方面會斟酌調派;而夷兵就是強徵來的,試探火力、陷阱這種工作都歸夷兵。

這是一份大禮,很大很重的厚禮,足以砸死自己。

跟着孟達去打房陵郡,戰後也不一定能統兵一營;現在一個營的兵權就擺到了面前。

雖然自己沒錢拉攏夷兵,也沒充足人手滲透、掌控夷兵營,可機會難得。

鄧賢緊張注視下,田信端着清淡米酒輕輕搖晃,仰頭飲下:“孟府君簡拔之恩,田某該當面道謝。”

“田先生有所不知,關君侯治軍嚴謹。每回派去的夷兵,關君侯都會考覈軍吏,能任用者留,不能任用者革退。所以……府君也只是隨手施爲,成與不成皆在先生。”

鄧賢有些底氣不足,自己與田信相處都如芒在背,估計舅舅也是這個原因不願見田信。

這個人太過兇險,整日習武、吃飯之餘不近女色也就罷了,竟然還能做到一言不發。

想來古之專諸、聶政、荊軻之流大概也是這樣的剋制、專注,與這樣的人同飲,生怕對方突然掀桌子。

田信一聽還要經過關羽考覈後才能真正得到這一營兵權,見鄧賢推阻模樣也就作罷,另說:“田某若歸蕩寇將軍麾下,那房陵之事便無法親歷親行。待我回去書寫在冊,還請鄧部督轉呈孟府君。”

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十四章 蛹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八章 文字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