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局勢

bookmark

僅僅七日後陽光明媚,孟達來城外軍營巡視。

他的前部營早有準備,堪稱戎裝鼎盛軍容壯麗。

看得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孟達更好奇夷兵營的變化,親眼見了才鬆一口氣。

沐猴而冠,這是鄧賢對夷兵學習漢字的評價。

絕大多數夷兵僅僅只想學會自己名字的書寫,對更多的文字雖然心裡熱切,可學一個忘一個,也沒耐心靜坐寫字,氣餒之餘也就放棄。

孟達來時,每個夷兵脖子上都栓了一塊兩寸長木牌,上面是田信書寫的夷兵名字,絕大多數夷兵沒有姓氏,名字還是音譯的。

音譯時,田信又遴選讀音接近寓意美好的文字作爲夷兵的名字,而夷兵還不喜歡結構複雜的字。

對夷兵來說有這塊身份木牌就夠了,動不動拿出來觀看,用手指頭畫畫一樣描繪自己的名字……這也是會寫了,也會認,這就真夠了。

七百多名夷兵,若能有七個人願意追隨深入學習,那就值得。

田信不以爲意,操訓之餘就按着計劃教授文字,每天教授五個字。

孟達來時,見只有三十多個夷兵圍坐在田信面前,其中竟然還有一名黑服軍吏,不由驚異。

遂側頭詢問:“那是何人?”

“枝江縣兵曹佐史羅瓊,充夷兵營軍正。”

鄧賢和聲回答:“羅瓊推崇田信講學方式,故不恥下問。”

鄧賢瞥一眼一側沉默的李輔,繼續說:“前部營許多軍吏粗通文墨,亦有心聽講。只是田信講解淺白,軍吏還用不上。等課業深入後,前部營軍吏也會來聽。”

孟達是名士姿派,俊朗有威儀。

聽聞後撫須沉吟:“田孝先有教無類,化夷入漢功莫大焉。”

自知自家事,自己部曲中的軍吏要麼是招納部曲前本就有一定文化素養,再要麼就是自己長隨、親兵護衛出身,經自己言傳身教掌握基本的軍政技巧。如田信這樣不計成本講學,他想都沒想過。

自始至終田信也沒停頓,見到孟達在側旁觀依舊繼續自己的講學。

孟達不打斷,自己主動停止講學去迎接孟達,反倒會被人輕視。

孟達官位再高,高的過文字?

田信身邊立着立牌,上面正寫着眉,目,口,耳,鼻五個字,除了羅瓊外,餘下夷人手拿竹條在地上跟隨田信的手勢一筆一劃書寫,黃土地面上劃出痕跡。

五字寫完,田信又多寫一個舌字說:“這就是舌頭的舌,人的面容五官是眉目口鼻耳,那舌頭是不是五官之一?”

夷兵們一臉茫然,羅瓊做思考之色,就聽田信自言自語說:“眉是毛髮,傷之不損血肉。而餘下口鼻耳目舌皆是血肉所成,血液相連,與肺腑機理相呼應。故醫家看來人之五官是口鼻耳目舌,因能察五官而辨肺腑病理。”

“今日五官六字,各書寫三十字,還要勞煩羅軍正監督。明日一早,默寫這五官六字。明日講脣齒相依、脣亡齒寒之典故,典故後教授手掌五指名字。”

田信結束講課,上前與孟達見禮:“拜見府君。”

孟達展臂邀請,一同沿着校場走向營房:“無需多禮,先生接掌夷兵營以來可有爲難之處?”

“確實有一些,夷兵營中並無軍醫,也無常見藥材儲備,如今入夏,營中一無避暑藥劑,二無各類溫養身體的藥劑;其次是服色雜亂無章,若有三百匹粗帛,應能解決此事。”

田信實話實話:“最後是口糧,雖粟米供應充足未有短缺。但軍乃國之爪牙,豈能終日食素?”

“府君,夷兵善山林奔走,亦長於漁獵。田某想擇精幹之人入山採藥調製藥劑以備不時之需,並修竹筏在江中捕魚以饗士卒。”

兩人落座,孟達搖頭:“非是本官不知軍中疾苦,亦有許多無奈之處還望先生體諒。”

他逐一反駁:“近年來各地瘟疫流毒,醫士多留居城邑中,以便遏制疫情;就軍中藥劑來說,夷兵營……到荊城大營後,自會配發相關應急藥劑。軍中服色也是如此,在荊城大營換防後,自會撥發新布帛製作軍服,旗號、鼓吹之類也會配備。”

“夷陵城與夷兵營中將士鄉土臨近,將士在營雖思念鄉土,卻不敢犯禁出逃。若是離營外出採藥,一入山林就如魚入江河,如何能再找?先生若執意採藥,本官願借調可信部曲,以免夷兵出逃,壞關君侯法度。”

孟達又一轉態度說:“軍中將士造竹筏捕魚亦不算大事,軍營臨江而設,本就有便利營士漁獵就食之意。”

距離夷兵營開拔荊城輪換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兵員都是符合關羽要求的兵員,不管體格、健康都沒問題。

檔案都已送到荊城大營,若走丟一個,要牽連一茬人。

關羽不好惹,孟達不想跟關羽起糾紛。

田信離去後,孟達翻閱夷兵營的軍書,是田信這七天時間裡重新整理的文檔。

軍吏檔案、軍士名錄、每日糧秣消耗、日常記錄應有盡有,還有一些相關藥材的申請文書。

他越看就越煩悶,鄧賢端來蜂蜜水:“舅舅,可是田信惹得舅舅悶悶不樂?”

“與他無關,我所慮在關君侯。”

孟達端起蜜水小飲一口沒有深說,鄧賢也清楚這個話題有些沉重。

關羽以漢壽亭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的職務壓在各郡太守、將軍頭上,壓的大家喘不過氣來。

去年十月宛城侯音舉事時,關羽點起兵馬正要打南陽、襄陽接應侯音;萬萬沒想到這個關鍵的時候囤積在江陵城,準備船運到漢水的攻城器械突然失火盡數焚燬。

因這件事情,關羽苛責於江陵太守糜芳,弄的糜芳灰頭土臉顏面無存。

等再製好相關的攻城器械,已經是三個月後的事情,侯音也只堅持了三個月,就被曹仁攻破。追隨侯音的三四千吏民、守兵及城中家眷盡數被曹仁屠戮,曹仁前後集結近五萬大軍,隨時有南下的可能。

關羽失信於侯音,令許多想要效仿侯音的人望而卻步,關羽之惱怒可想而知。

現在鄧城水師東調,曹仁麾下依舊有四萬人,關羽及整個荊州守軍也就三萬出頭。

曹仁背後、兩側都是友軍,四萬大軍可以拉出來三萬打野戰;荊州軍能擠出多少兵力發起野戰?

關羽執意要打,現在跟曹仁對峙於宜城、峴山一線,孟達心裡很不是滋味。

偏偏關羽又是個不聽勸的人,自馬良調入益州後,已沒人能勸動關羽。

曹魏荊州刺史傅羣徵發的主簿楊儀在前年背離傅羣,投奔到關羽麾下擔任功曹,這也是個能給關羽說進話的人。可關羽委託楊儀給劉備送信時,劉備很欣賞楊儀,很乾脆的留在身邊聽用。

現在關羽的主簿廖化雖然有才幹,可唯關羽是從,哪裡會做規勸關羽的事情?

還有荊州水師都督趙累,比廖化還要盲從。

這讓孟達很是惆悵,萬一漢中之戰再陷入膠着,關羽又在襄樊敗績,那如今大好局面就崩了。

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二百章 遺憾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六百章 缺糧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四章 孟達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