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

bookmark

江都十一月末時,已然匯聚天下州郡的上計吏,或上計代表。

楊儀已官拜少府,這是個很難辦的差使,不管是從郡縣地方索要山林湖澤礦藏的開發權,還是去跟北府討要開發許可金,都是讓楊儀頭大的事情。

擺明了要得罪人,得罪天下的官吏、豪強,還會影響各地既定的民生,影響範圍很大……收益也很大。

這個事情,算賬難不倒楊儀,難的是說服對方,把該給少府的那一份例錢交出來。

朝廷很需要這筆錢,有這筆錢的朝廷,就有餘力調節、拉近與北府的經濟差距;有這筆錢,朝廷可以做很多事情。

而這筆錢,收的名正言順,自古以來的傳統、理念、律例都是如此規定的。

去收,對方死活不給……幾乎等同於抗稅、目無天子、朝廷,可以理解爲,開戰。

這是用開戰、決裂去脅迫北府繳納這筆允許開發自然資源的許可文書;對付北府如此,對付地方更是如此。

拒絕交錢的,哪裡有問題就收拾哪裡。

朝廷很缺這筆錢,關羽很缺這筆錢,需要這筆錢去做大事情;而朝廷、關羽手裡有足夠的機動兵力,以保證這筆錢的正常催收。

兵,是收稅的底氣。

在重設少府氣氛更加壓抑的時期裡,楊儀輕舟渡江,前往武陵一處田信的茶莊拜謁逗留此處的廖立。

隨着北府關中決戰取勝,集結、逗留在象邑的人力、機構也開始紛紛運往南陽。

因爲漢津稅關的原因,許多匠人重新返回丹陽邑,爲關中明年的春耕打造更多農具。

除了長江以南的茶莊、夏侯國的鐵坊不能搬離外,其他一切正有條不紊撤離;同時南陽地區也開始整理合適的丘陵,籌建新的茶莊。

哪怕茶的品質不如江南,有茶莊,也好過沒有。

田信、陸議都在關中,目前能替北府拿主意、管事的只有關姬,這種產業遷徙……引發了士民恐慌,許多遷移到平原的山民自以爲天下將亂,又在這個冬季逃歸山林。

戰爭實在是太過恐怖、殘忍,不論戰爭在身邊還是五百里外,只要爆發戰爭,凡是官府管理範圍內的所有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朝廷必須跟關姬談一談,不能再助長民間的惶恐情緒。

原本各地已經有流落野地的百姓漸漸落籍、迴歸官府管理範圍內,也有各種零散武裝陸續投降,各地民生在漸漸好轉。

現在都因爲關姬往南陽遷移、集中產業,製造了緊張氣氛,讓今年州郡的休養成效大打折扣,說不好還會倒退。

可怎麼去找關姬談判?

誰合適?

幾乎沒有合適的人。

朝廷沒有合適去找關姬談判的人,但朝廷可以先跟合適交流的廖立進行接觸,觸摸底線。

至於李嚴,被許多同僚誆騙一次後,已經拒絕談判。

他就任江陵郡守、南郡郡守、江都尹以來已有三年,已經到了升遷、調轉的門檻兒。

拒絕談判就是不給朝廷面子,朝廷也不會給李嚴面子,今後李嚴江都尹的工作自然無法正常做下去……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把李嚴外放。

既然有出路,李嚴爲什麼還要冒險跟朝廷談判?

李嚴這裡走不通,楊儀只好來見廖立,摸摸湘州人的底線。

湘州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零陵南部都尉一共四個郡尉、都尉被關羽一口氣調回朝中,現在的湘州對朝廷而言是不設防的。

楊儀也摸不準湘州人的想法,他登門時,廖立親自熬煮泡發的幹鮑,熬製了一鍋濃稠鮮香的海鮮鍋。

江南冬季無雪,庭院裡,廖立將鮮切的羊羔肉片在沸騰鍋水裡涮了涮,稍稍沾點清甜果醋送服口中,入口就化的羊羔肉片令廖立眼睛都閉上了,爽快異常。

呼一口白氣,廖立又給楊儀夾幾片:“威公啊,這幾年以來,可知我最難忘的一事?”

“願聞其詳。”

“是與陳公探討夏禮、夏祭之事,據公上推斷,夏商喜好祭祖,祭品以身份尊貴者爲上。祭祀後,則羣宴共享。至紂王時,祭品不足,則選伯邑考爲祭品,因文王、武王與伯邑考一同入商朝見、入貢。故殺伯邑考做祭,文王、武王身在席間,故能分食。”

楊儀正細細嚼着這三月大小的細嫩羊羔肉,頓時胃口大無,以一種厭棄眼神看廖立。

廖立不以爲然,只覺得楊儀心境不夠,自顧自夾一片帶着潔白油脂的羊羔肉片沾了果醋,吃着入口就化的肉片,見楊儀模樣有心調笑,就說:“威公啊,俎醢(阻害)之刑,比之若何呀?”

楊儀頓時臉色發白,廖立慢悠悠又說:“昔年子路死事於衛,爲亂賊所醢。孔子聽聞子路爲人所醢,捂目,命人遮蔽肉糜。何故?睹物傷人也。”

“嘔!”

再也控制不住,楊儀急忙轉身對一側痰盂嘔吐,隨即乾嘔不已,以至於淚水都流淌下來。

廖立夾着肉片本要吃一口,可看到楊儀嘔吐模樣,就沒了胃口,可又想到要說的話,面色不改把肉片送服入口,細細咀嚼,吞嚥,一副受用神情。

這讓楊儀瞥見,更加難受,精神臨近崩潰,左手擡起以袖遮面,右手甩袖:“公淵!何故如此!何故如此啊!勿再食,速速撤去!撤去!”

“唉。”

廖立長嘆,招來侍者囑咐他們把海鮮鍋底的銅鍋端走,連着食材一起便宜他們了,四五個侍從笑嘻嘻你兩端着鍋,我倆擡着菜,歡快離去。

沒有了鍋底沸騰的聲音,也沒了濃厚的海鮮氣味,楊儀纔好受一些,以布巾擦拭眼角、嘴角,不滿、哀怨:“公淵兄,何故恐嚇小弟?”

“臨時起意而已,實在抱歉,不過與我心跡有些關聯。”

廖立又不是狼人,多少也有些不適應,端着熱茶緩緩飲用鎮壓內心不暢快和陰翳情緒:“就如夏禮、夏祭,久不爲人知。而孔子子姓孔氏,乃系殷商之裔。雖崇尚周禮,但也熟知夏商禮祭,更知上古之事。”

楊儀將手巾摺疊收起,皺眉:“這又如何?”

“儒者推崇上古賢王之世,而夏商好以爲人爲祭,且食之;夏商之前,可想而知該是何等愚昧、血腥之世,茹毛飲血而已。”

廖立說着做笑:“陳公破藍田,登七盤嶺而望驪山,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大將軍、朝中諸人眼中,那山就不是山。或明知是山,卻不肯承認。良知啊良知,如此自昧,如何能致良知,知行合一?”

楊儀面有慚愧之色,但還是微微搖頭,又不知該從何處反駁,有一種自己會被說服的預感。

廖立也沒有遊說楊儀的心思,問題不在楊儀,而在大將軍、丞相和陳公,說服一個楊儀,下回還有一個劉儀。

道理是講不通的,如果道理處處都能講通,還要刀劍做什麼?

ωωω• ttκǎ n• ¢o

廖立就說:“如今世道,推舊陳新而已。自陳公掌權以來,不曾凌虐弱小,更不曾濫殺,重罪不過斬首而已。比之前漢刑律,可謂寬厚仁德。前漢刑律,又寬於先秦。而先秦諸姬之國,又輕於夏商。”

對於體系複雜致人殘疾的肉刑,以及各種花樣繁多的殺人刑法……田信是厭惡的,再重的罪也只是斬首,下葬火化前也會縫合在一起,其他死罪能絞首的,絕不會斬首。

處死方式就兩種,而先秦、前漢、後漢的死刑,真的比九種還多!

看着若有所思的楊儀,廖立認真說:“此先帝之仁也,亦陳公之仁。朝中諸人若事敗身死,也能坦然受死;而我等若事敗受死,必無好死。依我看,是欺陳公之仁,朝中諸人才如此放肆。”

“敗,罪死不過一人,事成則富貴三世……若是某,亦難免心動,何復諸人?”

廖立說罷,握着茶碗走出庭院,望着冬季寒冷顯得蕭索、灰敗的庭院,自言自語:“南陽冬季偶有積雪,今歲不能觀雪,實屬憾事。”

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九十三章 畫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七章 夷營督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