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

bookmark

另一邊,陸議則在家中用餐,他的早餐也是粗糧爲主,但多了幾條清蒸的小魚。

他夫人已經生下一子,夫妻之間關係顯然開始真的趨於和睦、親愛。

陸議見她憂心忡忡,索性耐心解釋:“公上遣我去嶺南,非是外人所言排擠,實乃託付我社稷重任。早年時,公上就當衆明言公在南,則託北面事務於我。今公上已至關中,那南面之事捨我其誰?”

“就怕夫君受人所迫,且道路深險,賊人居中作梗,恐夫君即受朝廷猜忌,又不受公上所喜。”

孫夫人以手絹擦拭眼角,態度也是堅定:“夫君既去嶺南,妾身也當相隨。近日也詢問阿姐,阿姐願照料小兒郎。”

“唉,屆時再說。”

陸議嘆息之後,垂頭專心用餐。

從他去嶺南,怎麼也要再等最少五個月。

二月春耕忙,誰都走不開;三月、四月田信要巡視關中三輔;五月麥熟時,田信又要帶着親軍三衛巡視偏遠郡縣,撫慰地方兼剿滅積年宿匪,大約六月末田信才能回到長安。

這個時候各處工坊建設到位陸續開工,會製造出大量工具,也有糧食,也有空閒人力,正好田信監督新城修建。

即,七月時陸議才能抽身前往嶺南;而這之前,只能期望嶺南方面能兼容和睦,不要捅出大簍子。

用飯後,陸議乘馬前往田信的車騎大將軍幕府駐地,參與今天的重要會議。

寬闊的土木大廳裡,田信端坐主位,穿圓領靛青細麻短衣,頭戴輕盈的烏紗翼善冠,畢竟是理政的公共場所,該有的冠帽禮儀要端莊一些。

現在也就在外出遊時會以赤幘、青幘裹頭,或就是寸頭扎一條較寬的青黑護額;如果居家等私下空間,就一個乾爽的寸頭。

髮型,是自己頑強抵禦時代侵蝕、同化的象徵。

此刻廳內陸陸續續進入的軍吏、官吏都已坐滿,約有百二三十人。

姜維等二十二名孝廉在相對靠前的位置,這是孝廉身份所決定的,等他們完成郎官曆練後,就會外放爲縣令長。進行官階換算的話,大致與北府中校類似。

可府兵一箇中校軍階的軍吏想要當郡守……很難,按着現在田信規劃的謹慎路線,中校、上校轉業會擔任縣尉;隨後是郎官、侍從歷練、觀政;再之後是縣令長,縣令長表現優異的擢升郡守、郡尉或邊郡長史。

至於郡丞、縣丞這個職務,多由本地人擔任。

按着現在越來越成熟的升遷體系,一個孝廉經過三年的郎官觀政、學習後外放縣令長,如果三年內政績驚人,會擢入公府擔任重要職務,以積累更高層次的眼界、經歷和人脈影響力。

公府內擔任長史、西曹掾、東曹掾、功曹、司直等重要職務後,就能爲下一步升遷郡守、郡尉奠定基礎。

所以,姜維這批孝廉,理論上最快九年後就能擔任郡守、郡尉,成爲地區實職。

而府兵的上校、中校們轉業,多了縣尉這一道中轉,所以最快也要十二年。

不過這都是理論,如果期間立下功勳,或得到破格提拔,三年的履歷,用半年就能走完。

這種破格提拔也不算常見,這個集體裡的人越來越多,那運轉的規矩就更重要。

每一次破格提拔,都是對現有規矩的刺激;如果提拔的是稀世大才,那自然什麼都好;如果提拔的人幹不出讓衆人信服的政績,那整體風氣就會下降。

破格提拔是雙刃劍,能不用最好不要用。

首次參加這麼重要的會議,姜維只覺得北府官吏相貌普遍年青,不論壯年還是中年軍吏,都不喜歡積蓄大鬍子、長鬍子,都是幹練的髭鬚。

茶水陸續端來,田信當即表明態度:“當世有文和亂武之論,我深以爲然。賈文和已死,我自不會追究其屍骨,但其長子今落在我手,斷不能饒。再者,君子不絕人苗裔。就文和亂武一事,今殺賈文和長子而止,今後不再牽連賈氏宗族。諸卿,以爲如何?”

許多人愕然,只覺得太便宜賈詡的子孫。

也就之前關中人沒有話語權,也不敢說話,否則賈詡怎可能善終?

司直周白站起來拱手:“公上,臣以爲賈詡之罪不容寬宥。”

此言一出,廳內沒有第二個人站起來支持或反對,讓新來的孝廉們摸不着頭腦,不習慣北府的議事風格。

田信目光落到刑部尚書呂定臉上:“就無寬宥餘地?”

呂定起身拱手長拜,頭垂着:“公上,兵燹荼毒三輔士民之際,可有人寬宥這百萬男女?”

“唉,既如此,帶賈逵上來。”

田信說着輕輕擺手,周白、呂定先後落座,在廳外等候的賈逵也聽到這些談話,臉色不由僵硬。

賈詡臨終前,已經跟賈逵聯宗;賈逵去涼州監軍時,賈詡長子賈穆跟隨,就是爲了方便賈逵展開工作。

誰能想到如日中天,耀武揚威的雍涼都督、徵西大將軍的吳質會那麼不經打,敗的太過悽慘、迅速,導致涼州西部徵集諸胡義從的賈逵措手不及,只能與張既、遊楚等州郡官吏設計自保。

結果又遇到馬超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根本不像一個守規矩的季漢將軍,硬是挑撥隴西豪強、氐人豪帥反戈殺死遊楚、張既。

遊楚、張既身死,隴西兵也就失去了討價還價的餘地,就勢易幟,引發涼州郡縣望風而降。

被西涼豪強抓在手裡的賈逵、賈穆也就成了燙手貨色,只好送往關中聽候處置。

很明顯,賈逵是個很有價值的俘虜;賈穆則沒有。

此刻賈逵心情複雜,一身粗麻短衣,發須也經過整理,坦然與田信對視,想把田信的面貌看的清清楚楚。

果然如外界傳揚的那樣,田信有一個略大、隆起的額頭……畢竟沒有束髮,比常人略大一點的額頭,此刻就顯得更大,視覺、心裡雙重因素下,賈逵也算認可了傳言。

田信也不以爲意,待賈逵坐在搬來圓凳後,說:“君欲救賈文和苗裔,可謂一波三折。事至如今,君又有何言?”

賈逵輕輕點頭,聲音乾啞:“時乎時乎,某亦無恨。”

剛來關中時,還不清楚情況,面對北府的問詢軍吏,賈逵的投降條件是保住賈穆的命;可北府內關中籍貫的吏士已經過啓蒙,知道當年三輔大亂的直接影響因子是賈詡,遂有‘文和亂武’這樣一個概括、總結。

賈逵只好退一步,以賈穆體面自殺,饒恕賈詡其他子孫爲投降要求。

田信覺得可以商量商量,可內部吏士的態度是明確的,就是要追究到底。

當年其他隨波逐流的人不算什麼,可賈詡明明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還主動去幹了……漢室三興,那賈詡的責任就得追究;現在關中人拳頭大,那關中人就要追究、復仇。

就這樣,賈逵說了八個字,就被帶出去。

不多時,在姜維、董驥、鮑出等孝廉還沒思索明白事情前後因果之際,兩名軍士端着木盤進來,分別擺着賈逵、賈穆的首級。

田信掃一眼這兩顆頭顱:“傳首各郡。”

心中估算,算上馬超弄死的張既、遊楚,再加上這起事件,魏人老一輩沒死絕之前,是不會投降的。

所以,下一輪北伐,就交給朝廷去打好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八十四章 蛹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四百章 衛軍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四百章 衛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七百章 抉擇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四百章 衛軍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