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鏡

bookmark

如火的炎熱六月,田信一家及衛率童子軍則在上林苑最南邊的一座宮苑廢墟里避暑。

原木壘砌、營寨風格的大廳裡,田信端坐桌前細細擺弄面前最原始、簡陋的顯微鏡,這自然是在單筒望遠鏡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加入細密的齒輪系統進行調焦,倒也能在水晶鏡片上看到一滴水裡的豐富、細微、讓許多人感到不適應、惶恐的畫面。

當魏國的相關工匠去研磨製作墨鏡、眼鏡積攢鏡片研磨技藝時,己方的工匠已開始製作各種用途的鏡片,有大型化的觀星鏡、小型化的軍用望遠鏡,以及更爲精密的顯微鏡。

參與顯微鏡製作的八名工匠都站成一排,等候田信的詢問或指導。

八名工匠幾乎都是魏軍軍吏出身,越是高端的技藝,對從事者的要求也就更高一些。這些軍吏轉職的工匠側重的專長不同,有的擅長磨鏡,有的擅長齒輪構造,有的擅長金屬部件加工,也有擅長作圖的。

被俘的馬鈞赫然在列,他擅長齒輪相關的結構設計,也有學習作圖的天賦,算是這個田信御用團隊裡相對重要的一個人。

“不管是顯微鏡下微觀的世界,還是觀星鏡內宏觀的世界,總是能讓人忘記生活中的雜務。”

田信嘴上感慨,左手用鑷子,右手用剪刀,將一隻肥大青綠的可愛、萌噠噠的螳螂拆分,抽出一條如蛇的鐵線蟲。

沒想到第一個螳螂就中獎了,田信將鑷子舉起給旁邊的關姬看:“蟲內尚且有蟲,以牲畜之大,其毛髮、血肉內必有更多的蟲。這也是我多吃熟食的原由,也不喜歡逗貓玩狗的原因。”

就連養着的大象、滾滾大爺、兩頭胖虎,還有蒙多這些馬兒,田信也只是爲它們洗澡時纔會親近接觸。

關姬以厭棄眼神看着那條頑強扭曲、充滿活力的黑色線蟲,想說什麼,又覺得還沒思索明白具體,故不言語。

龐飛燕見了心中怨氣也就消了,自她懷孕後,田信就派人奪走了她養的小貓。

田信見關姬厭棄眼神之外還有躍躍欲試的勁頭兒,也就領着工匠團隊走出這座原木壘砌的清涼大廳,把顯微鏡交給她們去玩。

有顯微鏡在,她們稍稍沉心研究,接二連三拿出曠世論文……也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外面的涼棚下,田信示意工匠們隨意落座,待上茶後,田信詢問負責這支高級研發團隊的負責人工部中郎真節:“觀星鏡大概何時能造好?”

真節本是徵北將軍圓鄉侯申耽麾下的軍吏,宛口之戰時申耽陣歿,真節負傷腿腳殘疾,就由軍吏轉爲了文職吏員。

觀星鏡很重要,這東西在天文學上有關鍵作用……戰略決戰時,觀星鏡比普通軍用望遠鏡看的更遠,這是魏國騎兵的剋星。

只要舉行決戰,魏軍主力騎兵在戰場上的蹤跡很難掩飾,那己方永遠不會被動遇襲。

當然了,觀星鏡造好後,不能裝備到峴首山的觀星樓。

這座觀星樓帶動新的天文學說發展,自然會衝擊固有的天人感應學說……這就是很致命的事情。關羽沒一把火燒掉觀星樓,已經是最大的剋制了。

從漢室傳承角度來說,不是不能發展、發現新的天文學,只是目前帝室存在感不強,扛不住新天文學帶來的思想衝擊。

宏觀的天文學,微觀的生物學說,任何一個學說的發展都會引發社會認知的巨大變化,如果齊頭並進……那漢室劉姓的神聖光環會被壓制到最低。

所以新的顯微鏡、觀星鏡則要裝備到南山學院,以就近控制相關學說的發展,也控制住顯微鏡、觀星鏡的泄露。

起碼,打崩司馬懿麾下主力騎兵之前,觀星鏡還要藏在自己身邊使用。

至於峴首山的觀星樓,已經完成了其啓蒙的歷史使命,也該換個換地方了。

觀星鏡並不是簡單地將單筒望遠鏡放大比例,需要搭配穩定鏡筒的齒輪儀器……調平後,通過齒輪來調節觀星鏡的角度,出於戰爭考慮,觀星鏡也能車載使用。

理論上,觀星鏡可以通過參照物,用來測量距離。

打仗麼,能平A打死對方,就沒必要玩各種花式操作。

可丞相基本功紮實,是個硬骨頭,平A有些砍不過自己;所以丞相非常有可能玩花式操作,以奇兵制勝。

觀星鏡的存在,能讓戰場敵我形勢變化無所遁形……觀星鏡的視野下,一本正經打結硬寨打呆仗就不會吃虧,越是搞花式操作,就露出的防禦空檔更多,自然暴斃的可能性也就大了。

例如關中決戰,吳質如果始終不到一線來,那戰事還將繼續僵持。

也就吳質一時疏忽來了前線,引發田信突擊,直接遭到擒捕,軍隊當即瓦解、潰敗。

有吳質這麼個生動的例子,想來丞相、司馬懿這些人肯定會小心提防。

甚至來個虛虛實實之計,引誘自己突陣,進而設計圍殺。

因此,觀星鏡很重要,調整角度瞄過去,再調焦……哪怕丞相在城頭彈琴,也能看的一清二楚。

上有所好,下面人自然會積極達成。

目前觀星鏡最複雜的工作量來自齒輪相關的設計,齒輪製作以青銅澆鑄爲主,隨後進行精細打磨、修理。

齒輪相關的負責人是馬鈞,經過簡單《幾何》的學習、啓蒙後,馬鈞已經可以設計出一些田信需要研究、才能看明白的齒輪組合。

齒輪跟水力利用是掛鉤的,也跟田信預設的蒸汽火車是掛鉤的。

他耐着心思聽真節、馬鈞等人講述工作中的難度,甚至會跟原來一樣,一起圍繞着圖紙、模型做討論,爭取一起把問題解決掉。

每一個解決掉的問題,其解決方案,都是一份工部的技術底蘊。

許多技術應用可以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來形容,越多技術堆積,越有可能醞釀出新的革新。

目前以水力補充人力,對各種齒輪的需求量比較大;而最大的來自孟達的太僕衙署。

木軌所需的車軸、齒輪組件,到底是應該自己命馬鈞負責設計優化、製造,進行太僕衙署的專供;還是向關中開放,刺激各軍、各衛、各郡的小工坊,給他們一個競標的機會?

不過現在各處工坊生產壓力很大,暫時沒必要分出寶貴的人力、技術力量去做這類相對重複的優化研究。

而且要進行官方機構的招標,首先應該重新制定度量衡‘權’,即度量衡的標準。

唯有度量衡的重新統一,趨於穩定,才能進行各工坊的配合生產。

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九十一章 易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六百章 缺糧第九十四章 議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十八章 先登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九十二章 勢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九十五章 借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