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

bookmark

建興元年、黃初六年十一月十四;夏曆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長安南郊,長樂坡。

田信在此大設千人宴,招待馬超以及北府舊人。

馬超急匆匆跑來關中,自然不是爲了什麼救死扶傷的仙藥,是爲代王劉理一事來感謝田信的。

這段時間以來,馬超也是好事不斷。

自光復關隴後,馬超見吳質對關中大族破壞很大,就很好心的收養了一批孤寡女子。經過一年耕耘,這段時間裡先後臨盆,子嗣漸漸繁盛起來。

當一個人專注於某事時,自然會獲得相應的成功。

按着當下的宗法,馬超今後還要分出庶子過繼到幾個弟弟名下……所以他有這麼辛苦的必要,何止是他,今年北府上下幾乎都有添丁進口。

唯一一場戰爭還是由漢僮義從去打的,北府吏士並未參加遠距離的征伐。他們的家眷不斷從南陽遷移到關中,自然地也就開啓了生育潮流。

在今年,過往的袍澤、同僚、親友依舊健在;家家生活趨於穩定,這場宴會自然是賓主盡歡。

馬超不由酒酣,意氣發作臨時提議:“陳公,聽聞龐夫人臨產在即,若是男兒,我願納爲婿;若是女兒,可能許配我家孩兒?”

田信正端起茶色琉璃杯不由一愣:“此事不急,非我不願,而是要看長遠。”

見馬超斂容,田信纔不相信這是酒後直言……作爲一個頗爲自律喜歡飲酒微醺的人,最見不慣的就是故意玩酒後吐真言、耍酒瘋那一套把戲。

酒只是個情緒催化劑,不是膽量放大器。

還是飲下琉璃杯中的茶水,田信說:“若是馬氏今後有賢淑女兒,我自會爲阿平求娶。龐夫人這裡,已有人約定了。”

把女兒嫁給田平?

馬超也是意動不已,按着他的猜測,小田平的正妻人選要麼是先帝的某個孫女;要麼是張飛的孫女,和自己不會有太大交集。

自己的女兒,哪能比得上先帝、張家的孫女?

這是個影響力、位格的問題,跟目前彼此的親近程度沒什麼關係。

漢室、三恪,這纔是一個級別的;自己雖是公爵,但依舊不如,對此要有清晰認知。

見他一副很感興趣的模樣,田信就坦言講述:“龐夫人子女,應會與定國、安國子女聯姻。”

相互聯姻要避免夏侯獻、北海長公主;曹操、丁夫人這樣表兄妹的婚事,今後與關家繼續聯姻是保持親密關係的有效辦法。

關姬這裡生育的孩子不行,現在只能拿龐飛燕生育的這個孩子頂上,先跟關平的子女訂親。唯有這樣,老丈人那裡也就放心了一大半。

至於張家……實在不行,只好辛苦自己上了。

如果張飛另有其他想法,聯姻一事可以落到下一輩。

還有跟先帝后裔聯姻,劉禪一系直接被田信忽略,倒是可以跟劉永一系聯姻。

原因也簡單,門風使然。

就劉永幹練、爽快的性格,以後的子女也不會是多麼鬼祟、陰翳的人。

像劉禪這種,陰極而生陽,即便有性格陽剛的子嗣,也是那種厭惡、叛逆父輩而形成的極端剛烈。

現在短期內戰爭打不起來,只好做一做‘內功’,如何聯姻,就是一次從上到下的站隊。

原本太多人都在等待曹丕的死亡,曹丕死後,那魏國請降成爲藩屬也就不存在感情障礙。可偏偏這麼個一腳踏入鬼門關的人,硬是讓田信拉扯回來。

那原本期盼的事情不能再指望……田信能以毒攻毒讓曹丕九死一生續命五六年,誰知道五六年後,曹丕會不會再來個百死一生、續命成功?

目前能上聯姻這個檯面的,也就田、劉、關、張、馬、諸葛、趙、陸、龐這些個家族;其他家族哪怕如魏延這樣執掌徐州軍事,也如習忠、習珍之類,都有些不夠格,因爲缺乏基本盤。

益州方面就更慘了,哪怕自立國以來,益州人常年佔據兩個卿位;開國之際甚至拿走四個公卿職務……可他們始終沒有基本盤,他們叛亂是作亂,只有有基本盤的家族叛亂,才叫真正的反叛。

原本李嚴、雷緒、申儀、文聘、賀齊這樣的在軍中有根基的,但也被田信逐步剪除、捋順。這樣的小山頭糅合成了北府一部分,但依舊是小山頭……但已經從漢室的小山頭,變成了北府內部的小山頭。

所以在漢室這個大局下,進行全盤聯姻、站隊的時候,這些人沒有資格站隊。

同樣道理的還有衛軍、中軍、後軍的將領,作爲先帝遺留的軍事班底,在當下的普世觀念裡,他們也不需要再站隊。

馬超得到一個田信保底的答覆,頓時心情舒暢,又飲一杯,情緒氾濫很是感慨:“大丈夫得遇如此,復有何求?”

對此田信只是笑笑,只要自己活的好好的,馬超也只能這麼感嘆了。

外圍,身穿赤錦羽絨馬甲的姜維無心飲酒,哪怕隔的遠遠也能聽到馬超那得意的笑聲。

姜維面容平靜,手掌裡緊緊握着漆木小杯。

當年馬超掀起涼州動亂,羌氐響應作亂,他父親姜冏是天水功曹,守衛城池時抵禦亂羌而戰死。

也因姜冏戰死受到朝廷的嘉獎、撫卹,十二歲的姜維就得到了羽林中郎的封賞,孝期結束在十五歲時去許都朝廷做了兩年的羽林中郎。

返回天水,又因朝中服役時的表現出衆,被徵爲州吏,緊接着又轉爲天水郡的參軍;再後來,就出現在鷹山決戰的戰場上。

和數十萬的雙方吏士一樣,姜維如同一個棋子一樣跟着大部隊移動、拼命、逃跑。

作爲田信的同齡人,田信已然大仇得報,戰場上逼死了曹操最有本事的那個兒子,魏主曹丕爲了活命,現在如同北府的附庸。

而自己呢?殺父的罪魁禍首就在裡面高坐,自己卻只能在這裡默不作聲,生悶氣?

可能是姜維一副生人勿進的模樣,周圍鄰座的軍吏都已端着酒杯去遊走,找相熟的袍澤拼桌飲酒。

楊先抱着半罈子酒水走來,直接坐在姜維身邊,給姜維面前的黑陶碗裡斟酒,低聲說:“那人生性反覆,恐難善終。”

“不必好言安慰……這北府上下,往日仇敵也不差我這一樁。”

姜維端起酒碗小飲一口,倒是看得開:“多少人是迫不得已的敗軍之將?如今一團和氣,無非公上英明神武,各人又毫無退路。”

楊先也自己飲一口酒水,臉頰還泛着酒紅,莞爾做笑:“伯約,公上要重改中樞,重申六部權威。很不巧,某遷拜刑部少卿。”

“少卿?”

“是,正四品,等用於漢室刑部右侍郎,六部卿等同於六部尚書。”

楊先又吞嚥一口酒水,頗爲好笑的口吻:“漢室改制困難重重,至如今,六部尚書遲遲不定品級,十分可笑。”

按着田信的規劃,漢室的尚書省,尚書令是正一品,左右僕射從一品;六部尚書正二品,右侍郎從二品,左侍郎正三品。

可是呢,就尚書令黃權資歷穩坐正一品,其他尚書也就二三十歲,如何能服衆?

要服衆,就得等這批年青的尚書下去,換一批夠資歷的老臣上來,再明確規定尚書省的品級、待遇。

郡守正四品,按着尚書外放爲郡守來看,所以目前漢室的六部尚書拿的是正五品的俸祿、待遇。

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二百章 遺憾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四百章 衛軍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三百章 精兵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九十一章 易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四百章 衛軍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三十四章 豬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五百章 預估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