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

bookmark

深夜,宴席漸散,醉酒軍吏勾肩搭背去了一邊的軍營裡休息。

姜維飲酒適度,留下協助打掃場地。

場地最中間的帷幕裡,田信、馬超已經離去,虞世方、陸延、杜恕正親自打掃這裡,免得田信有重要物品遺落。

打掃時,受宴席時軍吏之間的粗鄙言語影響,餘韻尚在,杜恕講了一個他聽父親杜畿講述過的事情。

大意是某次魏王賜宴,由某人去前線嘉賞合肥立功的吏士,結果這批吏士飲酒沉醉,等酒醒後發現少了兩個金酒杯,這還得了?

然後其中一個身形雄壯、面目堂堂英武不凡的軍吏主動攬下責任,去找前來賜宴的黃門侍郎請罪。

隨後這個人就得到迅速提拔,從都伯直接晉升爲牙門將……之後追隨張遼戰死在宛口。

杜恕口吻惋惜不已,卻讓虞世方、陸延聽着有些腿腳不舒服。

張遼、李典、樂進守合肥時,兩淮幾乎是無人區;長期駐守在這種與世隔絕的環境裡,中高級軍吏還好說;下級軍吏、軍士的日子就很孤苦了。

各種亂七八糟的感情糾紛都可能發生……這跟北府不一樣,北府最初形成時田信就很重視軍市建設,努力讓軍中吏士感受生活氣息。

後來有駐屯區域後,又積極開展家庭重組工作,儘可能的讓軍中吏士有正常的男女感情。

當世風氣中,軍吏、從軍漸漸成爲賤業,遭受鄙視的原因,就在於軍隊的主體由良家子,變成了私人部曲。

破產的災民、流民,纔會淪落爲部曲。

時刻在生存線起伏的這些人,很難有一個相對正常的心態。

而這種部曲構成的軍隊,若是地方鄉黨、宗族武裝還好,上下感情親密,不會有離譜的事情。

若是災民、流民改編的部曲,那內部烏七八糟,什麼奇怪的人物都有。這樣的軍士、軍吏,外出征戰的軍紀可想而知;平日裡的作風也可想而知。

風評下降,自然就成了賤業。

杜恕講了一個魏軍內部流傳的黃段子,這顯眼是個硬通貨,當即拉近了與虞世方的關係。

虞世方、陸延也算見多識廣,則向杜恕講述一些南中、嶺南、湘州山林裡夷人迥異於華夏的婚俗。那麼多的部落,總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部落。

與這些比起來,魏軍某個軍吏賣屁股已經不算新聞了。

帷幕外面,不飲酒的鄧艾不喜歡開口指揮其他吏士,挽起袖子跟着搬運桌椅;姜維是從小就習慣了指揮別人,身邊人手被他安排的井然有序。

而他卻在思索重設官職一事的背後,身爲弘農都尉,郡中軍務由郡尉管理;他這個都尉只負責境內巡防、捕盜事務。

他又被虞世方推薦在南山學院掛了個騎科講師的身份,因此他得到了北府上軍校尉的軍階,每月也能領一份軍階補助。

不論是都尉、還是上校軍階,還有叔父的那層關係,都意味着他就那麼突然,又自然而然的一腳邁過了中級軍吏、高級軍吏之間那道深淵一樣的門檻兒。

作爲一名預備的高級軍吏,他的目光也要達到相應的水準。

有一個原則是很明確的,那即是目前司州依舊是大漢的疆土,湘州、嶺南除了南海國以外都是漢室疆土……雖然是田信打下來的,可名義上是漢土。

所以治理各個地區,就需要不同的頭銜。

目前北府治理關中的法理依據是姜良的關中都督一職;這個職務太重要了;因此姜良還兼任着北府中將一職,是受北府管理的一名將軍。

因此北府的治政策略,可以通過姜良發佈到關中。

同理,其他地區也都維持着這種表面的尊重,北府是通過正常的官職、法理管理這些地方。

而同爲三恪的關羽、張飛都已經有了封國,田信至今沒有封國……這就意味着陳國的新官制,目前只能用在南海國,並遙控治理整個嶺南地區。

現在更改官職,在關中設立、加封陳國的官職,這肯定是來治理田信封國的。

以關中的重要性,斷然不可能裂土,淪爲田氏的封國。

所以只會在關中周邊找一個大郡,裂土爲田氏封國,由陳國的官吏管理。

然後,陳國官吏兼職北府的職務,就能達到陳國官吏治理大漢司州的實際效果。

或許,楊先只是先自己一步受封陳國官職,想來自己也快了。

身在這裡,避無可避也沒有逃避的理由,坦然接受即可。

姜維思索着,目光落在不遠處哼哧哼哧氣喘吁吁搬桌子的鄧艾背影。

這個南山學院的同僚,被田信冠以期期艾艾之名,拿前漢名臣周昌做比較,不知道這個人眼前在思索什麼。

不由想起了江都爲期一年的郎官生涯,規模千人的郎官裡,值得刮目相看的也就那麼寥寥數人而已。

回到關中,才感覺到自己的才器不足……也只有這裡,纔會吸引天下英才主動來投,這裡是天下在野英傑的聚集地,是智慧碰撞、交融的地方。

也是砥礪自我的地方,只有在這裡保持一流,那纔是當世一流。

君擇臣,臣亦擇君。

天下熙熙攘攘,往往都是強強聯合,弱者則相互鄙視。

姜維思維落定,也抄起地上一條長板凳往庫房搬去。

營房裡,田信臨睡有觀摩地圖的習慣,有一種隨時分割天下的暢快勁兒。

地圖上,關中之北的北地、安定、上郡、西河郡、朔方郡、五原郡已經被重新畫圈,標註爲夏州。

漢中、漢興、武都郡,則被合爲一州,這個州不好起名字。

總不能叫做漢州、天州,其境內有古漢水即嘉陵江過境,因此田信取名爲嘉州。

嘉,本就是非常好的意思。

涼州東部的安定郡、北地郡分給夏州;天水郡、隴西郡則分到司州。

司州今後從西向東,會擁有隴西、天水、扶風、京兆、馮翊、弘農、河東、河內、河南,一共九個郡。

同時爲了削弱關東,田信的地圖裡,將潁川郡的陽翟、輪氏、郟縣、陽城四縣併入河南尹……這裡本就是潁川郡對河南尹的突出部,彷彿一條那啥擠進了河南尹。

而陽翟又是潁川郡的郡治、精粹之地,這一刀切下去,河南尹與潁川郡的接壤邊界就齊整了,也能佔據鷹山。

臨睡,他目光落在河東郡。

自己倒是想把河東郡劃入幷州,成爲山西的一部分;可老丈人絕對不同意。

人家打生下來時就是京畿士人,雖是寒門,但也是京畿的士人。

而河東的鹽池、富饒、地形,對司州的整體防禦來說是重要的一環。

因此,不出意外的話,今後河東永遠都將在司州範圍內,享受司州的種種好處。

目光還是釘在河東的鹽池,在風陵渡修橋,保持對河東的軍事壓力;既能壓迫魏軍向太行山以西投入更多人力;也能恐嚇朝廷,以保證自己的鹽路順暢。

只有做好隨時能出手拿到河東鹽池的姿態,那麼朝中就不會有人拿關中食鹽問題做文章。

食鹽,是民生穩定的重要物資。

一旦做了這個文章,那很容易失控。

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四百章 衛軍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三十二章 貪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五章 年俸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八章 文字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