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

bookmark

江都,蘭臺,太陽初升之際。

諸葛誕挽起袖子抱着一筐竹簡呼哧呼哧走下臺階,將一卷卷竹簡立着碼放,以便於風乾可能存在的潮溼水汽,避免長期貯存的竹簡、牛皮繩腐爛。

三天前關中傳來一些不好的消息,皇帝很不高興,大將軍也不高興,結果就是皇帝的這一批近臣又被大將軍處理了……比起上一批天子近臣,這次由大將軍親自處置,所以天子近臣們普遍得到正常的轉遷,而非一刀砍光。

七品黃門侍郎諸葛誕,也因此平遷爲蘭臺御史。

蘭臺御史也是御史,自然歸屬御史中丞廖立管轄……廖立很關心諸葛誕的身體健康,畢竟廖中丞與丞相可是摯友親朋,理應照料丞相的族人。

所以特意囑咐,命諸葛誕搬運、晾曬蘭臺所存竹簡,以此好好鍛鍊體魄。

體魄健壯,自然精力旺盛,也就能很好的爲朝廷分憂解難、好好效力了。

身爲下屬,諸葛誕自不能辜負上司的殷切期望和深厚關懷……

他擦拭汗水之際聽到腳步聲,扭頭眯眼去看,就見黃門令黃皓步伐沉穩而來,手裡還端着個木盤。

木盤裡是兩疊紙質書籍,看着沉甸甸模樣,可黃皓呼吸綿長,行走如鬆嶽,給人一種十分可靠、穩定的感覺。

諸葛誕將汗巾後入袖囊裡,起身相迎。

黃皓理所當然的把手中木盤遞給諸葛誕,目光環視周圍地面晾曬的陳舊竹簡,語腔溫和吐字清晰、悅耳:“子修,至尊得衛公進獻經傳十七冊,欲請子修總理校準一事。”

諸葛誕字公休,入漢以後避諱皇帝的‘公嗣’一字,就改字爲子修。

諸葛氏並無什麼明顯的家傳學問,若要說有,那特點就是博學各家。

“衛公所獻?”

諸葛誕呢喃詢問,屈身告罪,蹲坐在臺階木盤橫放膝上,纔拿起紅黃綠三色彩絹裝裱封面的目錄書,翻開先審視這部《經籍列傳》的編纂團隊。

總編纂赫然寫着‘衛公飛’三個大字,諸葛誕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但也理解張飛的心思。

副總編纂寫着曹植,其他編纂來自青徐二州相對有名的士人,都是不上臺面的士人。能躲過曹操、曹丕的殺戮,還能熬到漢軍光復中原的士人……普遍都是小魚,大魚早就被那張大網給撈乾淨了。

即便殘存的大魚,也是魚鱗破裂,品相殘損的殘疾大魚,渾身散着血腥,哪能充當門面?

也就胡昭是條很大,又保持完整的魚,躲過了這場名譽、生命不可兼得的浩劫;但也有代價,胡昭的兒子在魏軍效力,跟在司馬懿左右,結果鷹山之戰裡司馬懿穿戴雜兵服飾出逃,胡昭的兒子戰死在亂軍中。

家學博而雜,就是諸葛家族的特點。

這種家學特點適合不求甚解,只求大略的天才;很顯然,相對於丞相及諸葛瑾,諸葛誕是個小天才。

以諸葛誕的才能、家學淵源來說,去編撰、修訂《經籍》正好屬於人盡其才。

出於一個文化人的直觀嗅覺,諸葛誕立刻就想明白了張飛的用意;張飛用衛府的番號,從田信那裡拿走了許多造紙的技藝和大量紡織布帛的織機、旋車。

經過這兩年的沉澱,發展,張飛那裡已經有足夠的紙張儲備;同時收集古今經文組成合集,再加上刪減的各家解讀經典的傳,就組成了這套《經籍列傳》。

裡面的古今經文不需要分類,直接抄蔡邕、盧植、鄭玄等人修訂的《熹平石經》,再刪減、和諧掉各家‘傳’裡的一些不合時宜的內容,就組成了這套衛公版的《經籍列傳》。

朝廷這裡要做的就是檢校內容,進行小範圍、更高層次的修改,以完成定稿。

定稿後,自然就輪到張飛那裡刊印,然後分發天下州郡;於是乎,衛公飛的名字也就刻在了所有的《經籍列傳》裡。

諸葛誕皺眉不已……雖然很心動,可自己有些不夠格。

很明顯,江東的那位族兄就非常適合這個工作。

跟諸葛亮不一樣,諸葛瑾少遊太學,幾乎是後漢太學教育的最後苗裔。

所以諸葛瑾留在江東輔助鎮東將軍關興理政之餘,主要精力放在學校建設方面。對於編纂、修訂經籍,諸葛瑾是當下最合適的。

諸葛誕心中徘徊,很想接下這個差事,可他多少是個有良心的人,擡頭看耐心等候的黃皓:“僕才疏學淺,恐辜負至尊信賴。”

“子修何必自謙?正所謂兼聽則明,衛公進獻二十套典籍,這只是其中一套而已。至尊以分賜孔明先生、公淵先生等人一併修訂,子修放手施爲,無須顧慮。”

黃皓和顏悅色規勸:“子修若精力匱乏,可邀友人一同助力。”

“是,不敢辜負至尊器重。”

諸葛誕重新抱着木盤起身,俯首應下,黃皓也只是後退幾步,施禮後飄飄然離去。

看着黃皓的背影,諸葛誕心情複雜……皇帝還是一個很想有作爲的皇帝,就連皇帝的近侍中官也這樣的識大體懂大義,今後大漢若中興,怎麼也是太史公之流啊。

可想到咄咄逼人的陳公及北府衆人,諸葛誕忍不住幽幽長嘆。

三天前北府軍令抵達江都,兩千餘長樂宮衛士當即解除武裝封存於長樂宮武庫,僅僅一夜休整,就在前天一早輕裝開拔返回南陽,留下偌大、空蕩蕩的長樂宮。

而原本停泊江都碼頭,準備拜謁皇后,進獻各種禮物的嶺南官吏……也都齊刷刷乘船離去。

留下失落、癲狂的皇后及一個即將舉行,卻不知該不該按計劃舉行的百日宴。

三個營的長樂宮衛士,說走就走,連大將軍、衛將軍、衛尉卿、江都尹、兵部尚書這些人都無法約束,只能放任離去。

若是北府一聲令下,這三個營衛士會不會暴起發難?

就這麼突然的輕裝離去,諸葛誕後怕之餘,也來不及思索太多,當天就轉遷爲蘭臺御史,做起了搬運陳舊竹簡,晾曬防腐的工作。 щщщ ⊕Tтka n ⊕¢ 〇

再看看手裡的一盤《經籍列傳》,就知道皇帝還沒有放棄。

可皇帝這麼堅持的根本原因在哪裡?

肯定有一個大衆……就連自己天子近臣都不知道的隱秘工作線,這條線索給了皇帝繼續堅持的勇氣,似乎能等來時局變化的轉機。

這個轉機究竟是什麼?

諸葛瑾想到了魏國……這怎麼可能,魏國已經實際兩分;曹丕不動手,鄴都方面的曹叡、百官又怎麼敢繞過曹丕,來跟皇帝達成協議?

曹叡的合法權利、資格來自於曹丕;此刻若背離曹丕,那就是不孝;曹叡監國太子的身份會動搖。

究竟是什麼,讓曹叡克服了法理、道德的約束,敢鼓足勇氣跟皇帝合作?

這……可是一條大魚呀。

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九十四章 議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四十章 糜芳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九章 局勢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三十二章 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