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

bookmark

建興三年,正月十三,廷尉衙署內的偏院裡。

這是風和日麗的一天,明媚陽光灑在庭院內。

住在這裡的御史中丞廖立伸着懶腰,打着哈欠走出正廳,又甩動雙臂活動肢體。

伺候他起居的兩名青衣小童已跟在馬承左右爲他端來洗漱的熱水、牙刷、硫磺皁、洗牙鹽分。

馬承手裡單獨拿着摺疊成條的毛巾,這是關中在秋冬之際紡織做成的棉質毛巾,比絲巾吸水,比麻布柔軟耐摺疊,因此迅速取代絲麻質地的手巾。

廖立先是漱口,刷牙,問馬承:“城中可有新奇事物?”

馬承略作思考,就總結說:“先生,這兩日城中珍珠價格暴跌,有一家珠寶商縱火取死,金市市長髮佈告示,大意是說嶺南消息有誤,乃民間謠傳,不可輕信。”

臨近舊曆二月,按着去年的習慣來說,二月春耕前,會有大量的北府所產的農業工具在長江流域銷售;購買工具的除了少數是沿岸的村社、鄉里百姓集資外,絕大多數都是由縣衙公款購買,或用分期還賬的方式借錢購買。

農業生產相關的金屬工具……從來不會有人嫌多。

除了例行銷售農耕工具外,二月前,嶺南還會運抵江都新年第一批物資,多是嶺南土特產。

而到了三月,北府船幫往返湘江、灕江重新北上時,則會越過江都,向南陽運輸生產資源。

再有大半個月,北府船幫將來江都,帶來許多奢侈品。

按着馬承講述,今年嶺南橫海軍在南洋各島抓到許多擅長潛水、採珠的野人部族;自然地,今年第一批運到江都的珍珠,會數倍、十倍於以往。

再加上其他一些消息,船幫還沒來,就在市場催動下,讓一些奢侈品商人出現巨大虧損……哪怕虧損只出現在賬面上,或者只是一種悲觀的預估。

奢侈品商人……背後肯定類似持股人一類的權貴勳戚,把勳戚權貴的錢給虧了,哪怕是賬面上虧了,預估時虧了,這都是不可饒恕的重大過失。

馬承理所當然的推論,他眼中一些脾氣不好的勳戚威壓下,一些悲觀的商人自殺逃避責罰也就很正常了。

可廖立握着牙刷一下下搗着,注意力轉移、深入思考。

天下戰亂三十多年,哪裡還有乾淨、能白手起家的商人?

所以馬承推論的對了一半,可另一半不對。

從亂世中剛走出來,即將迎來太平世道的商人本就見識廣博,怎麼可能像被逼債的農民、佃戶那樣取死躲避?

下意識斷定這家珠寶商人死的有問題,也就不再深思,他一個幽禁廷尉府三四個月的人,思考這些不相干的事情做什麼?

待他洗漱完,準備用餐時一名廷尉府司事小吏前來傳話,說是廷尉卿劉琰要宴請廖立。

出乎馬承的預料,他的師尊竟然不假思索答應下來。

他小腦袋裡自然不清楚廖立的各方面衡量……吏部尚書郤揖自殺的風波實在是太大了,他作爲親歷者,本就該有所表示。

如果他也尋死,那反倒會誤事,使事情徹底失去迴旋餘地。

現在這樣就很好,即展現了風骨,也噁心了朝中部分公卿,算是爲郤揖出了一口惡氣。

也出乎廖立的預料,本以爲劉琰這樣的敦厚長者會尊奉諸葛孔明的授意,專程設宴以緩解彼此對立情緒。

結果劉琰面容憔悴、精神恍惚,看着就不像是擺宴來一笑泯恩仇的。

他仍舊強作歡顏,起身迎廖立入席。

落座後神情怏怏不快,擡手示意遣退侍者,試探性目光落在廖立臉上:“廖公,御史臺彈劾不法,無有不糾。若是天子犯法,又該如何?”

廖立眉頭緊皺,仔細看劉琰面容、神情不似作僞,就緩緩開口:“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若是天子,焉有臣從議論君上罪行之事?此大不敬也,系不赦之罪。”

劉琰聽了搖頭愴然做笑,笑容淒涼,低頭端起酒杯輕輕搖晃,握持酒杯的指節用力而發白,自語:“我隨先帝周旋天下,遇白刃能面不改色,蓋因大丈夫死得其所也。今身列卿位,卻不能護持臉面……未見白刃,已方寸大亂。”

廖立也端起酒杯,斜目細細審視劉琰……以諸葛孔明之智,這會不會是一個誤導自己的局?

身在局中,恐怕劉琰這個涉事人不一定知情,是真心實意的憂嘆、憤恨。

劉琰舉杯示意,仰頭自飲一杯,又拿起酒壺斟酒,說:“不瞞廖公,我妻胡氏自入宮爲皇太后恭賀新年至今已有十二日,不曾踏出宮門一步。我遣人詢問,皆推說不知。昨日貿然拜訪向侍中,侍中面有憤然之色,卻也不便明言。”

廖立聽了皺眉,總覺得這種事情不太可能:“恐另有隱情,不宜妄加猜疑。”

宮廷是很亂的,侍中隨意出入宮廷,也夜宿宮廷當值;侍中入宮會戴貂蟬冠,管理貂蟬冠的女官就叫貂蟬,自然也有捧貂蟬冠的宮人。

貂蟬宮人與歷代侍中之間發生的各種故事,傳播於大漢朝野各處。

侍中麼,與貂蟬女官有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麼?

歷來宮人那麼多,皇帝怎可能向入宮拜賀新年的公卿、勳戚女眷下手?

等等……這位皇帝似乎有些慘,宮人規模也就百人,還多是健婦、罪官閹割來的宮人,少有妙齡宮女。

這麼說的話,皇帝的確有一些作案的客觀因素。

廖立心臟咚咚直跳,這可是一個大把柄,足以把皇帝從那個位置上打下來。

可怎麼打呢?

廖立目光直勾勾望過來,劉琰察覺,不由笑容更加難堪,眉宇憤憤之色更是濃烈:“廖公,丞相調查、研究麥城政事未歸,不知宮中變故。我如今只願討個公道問個明白,廖公素來與丞相齊名,以廖公來看,丞相可會主持公道?”

“難。”

廖立略作考慮,口吻明確:“丞相修身有術,豈會行此逆舉?我以爲,丞相會禁足、勸諫陛下,卻不會伸張此事,令先帝蒙羞。”

這已經不是維護不維護漢室顏面的事情、爲皇帝遮醜的事情,這是要爲先帝遮羞。

劉琰恍然大悟,臉色更是難看到了極點。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九章 局勢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