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

bookmark

漢建興三年正月末,因魏主曹丕請降時不耐苦寒,病重而死。

故在死後停棺二十七日,遷葬首陽陵。

首陽陵是黃初三年時曹丕就遣人開挖、營造的陵墓,就在雒陽之東。

這是曹丕早年選定的陵墓位置,修建工程也簡單,不設立陪葬的墓室,地表也沒有陵墓應有的建築。

規劃的陪葬品也很簡單,只有瓦片而已。

整個陵墓就在首陽山上,不栽植鞏固土壤的林木,也不堆積厚厚如同小山、用來防盜的封土。

就彷彿一個很大的深坑,曹丕穿麻衣,以關中新造的棉布裹屍。

前來送葬、主持葬禮的曹植、曹林兩人來送曹丕最後一程,他們兩個人在墓穴底部鋪設磚瓦,懸放曹丕屍首後,又一層層壘砌磚瓦,直到磚瓦將曹丕覆蓋十數層後,曹植、曹林才乘坐吊籃被拖上去。

隨後就是填埋土石,爲免以後盜墓者打擾清淨,這裡的土石都是一層層挖掘、專門儲放,再一層層回填。

這樣盜墓者即便確定陵墓具體位置,也無法通過土壤差別來判斷陵墓精確位置。

與鄴都西郊的曹操墓室類似,等參與建造的當代人離世後,後人是很難從地面上獲取陵墓精確位置的線索。

隨着最後的地面拓實、平整後,就剩下曹氏宗族及近親。

曹休詢問曹植:“子建,關東乃多事之地,子建今後有何去處?”

曹林也關切去望曹植,曹休這是勸諫曹植早早脫身,找個地方躲躲風頭。

曹植眨動眼睛,望着面前光禿禿的地面,周圍其他坡面還有乾枯草叢,而這裡很乾淨,大概明年此時就能與周圍地面融爲一體,不分彼此。

腦海裡閃過許多人的面容,曹操、曹丕的面容最先消失,然後是子文兄長,最後是被曹操以服飾違制賜死的原配妻子崔氏。

之後崔氏的面容也變的僵硬、猙獰,直到消散。

最後是母親卞氏,和子女的面容。

長呼一口濁氣,曹植說:“我欲遣使迎回母親,擇一山野之地,使母親能安享天年。”

先盡孝,奉養母親,然後再討論自己生命、理想、立場之類的問題。

曹休微微頷首:“此人之常理,料想朝廷會許可此事。”

這種事情,河北方面也不會阻撓。

至於卞氏老死之後的世道,誰又能說的清楚?

曹休轉頭去看曹林:“季豹欲往何處去?”

曹林不假思索,似乎早有準備:“陳公遣使迎回河間王,我欲隨河間王研習醫術。餘生,就製藥、行醫,以贖父兄罪責。”

河間王,就是魏國冊封的山陽公劉協;隨着雒陽光復,正月十五江都朝廷大朝會時,就開始敘功、升官。

第一步做的就是將朝廷始終不願意面對的劉協問題進行處理,自然不能承認這位使用天子儀仗的山陽公爵位,必須重新擬定爵位、封號。

後漢從桓帝開始的皇帝,都源自河間孝王劉開這一脈。

將劉協封爲河間王,就能暫時理順這方面的法統。

自曹丕篡漢以來,劉協的生活就始終是平淡且安靜的;除了漢軍北伐期間,走投無路的兗州軍殘部在楊俊、郭奕蠱惑、引導下短暫擁立劉協復辟一段時間外,其他時間裡劉協過着清淨的鄉野生活。

這段時間裡,劉協平日以行醫爲業,善名傳播於各處。

曹休見曹林不是說笑,似乎是打定主意要退出朝政漩渦,去鄉野行醫。

本想說一些勸勉曹林的話語,可又說不出口。

秦朗改名爲呂朗以來,引發了更多的風波。

首先是呂布刺董時,田信此刻名義上的祖父田儀是董卓形影不離的主簿,田儀爲保護董卓的屍首不被破壞,主動撲上去取死。

這是義舉……可把田儀亂矛戳死的,正是呂布及其親信武士。

所以秦朗改姓恢復呂氏後,並不會給他自己、曹林、曹兗兄弟帶來多少好處,反而會引發北府的隔閡、疏遠。

原本曹林還有正常出仕的機會,偏偏因爲秦朗恢復呂氏引來警惕目光,現在這種瓜田李下的環境下,曹林主動退出也是善終。

曹休也只是輕輕拍一拍曹林的肩膀,勸說:“以陳公懷有天下之胸襟,絕不會令明珠蒙塵。”

他扭頭看曹植:“我不慮季豹,只慮子建。”

曹植擠出笑容:“文烈兄,我已是不忠之人,如今不想做不孝之人。”

盡孝一事結束前,不會去搞其他事情?

曹休聽着還是皺眉,也只能點頭:“那子建好自爲之。若再起刀兵,我絕不相饒。”

曹植不語,笑容勉強拱手作揖,曹休也就拱手還禮,又與曹禮施禮分別,遂轉身闊步走向衛士,接住衛士遞來的繮繩,身姿矯健踩鐙上馬,騎乘在神駒白兔之上,拉扯繮繩人馬合一,領着數騎奔下坡去。

曹林眺望曹休背影,如果漢室朝廷遷回雒都還有別的動作,那必然會有一支力量負責清洗、鎮壓。

做這種髒活,還能賣力積極去幹,還能很有經驗幹好的人……已經選好了。

曹休、許褚、夏侯霸、馬超、張郃,這五個人組成的隊伍,足以從方方面面把冥頑不化的敵對分子清洗、鎮壓。

曹林又想到了母親杜氏,此刻也只有一嘆。

還好自己兄弟三個,自己下野閒居,還有姐姐和兩個兄弟侍奉、盡孝。

至於母親,那是在繁華之所生活慣了的人,寧肯吊死在城門,也不願生活在鄉野、荒僻之地。

收斂心神,曹林向曹植告別,曹植也拱手送行。

曹林騎乘一匹駑馬,領着步隨的僕從走下山坡,山坡盡頭有兩輛馬車在等他,妻子與出生不久的女兒正等着他。

待曹林走後,曹植領着自己僕僮、武士也步行下山,在坡下結廬而居,爲曹丕守墓一段時間,等曹邕從關中回來接替他。

曹丕死的太過突然,加上馬超又負責雒陽地區的軍事。

此刻曹邕想回來守孝,也會被其他魏國出身的降將、降臣勸阻。

爲守孝把命搭進去,如何對得起曹丕的期望?

這種特殊的時期,就要有特殊的應對辦法,不能拘泥於教條。

誰也摸不準馬超的行事風格,可能一頓飯的時間就會改變心思。

不能把身家性命寄託在馬超的信用、善良之上,這是很多人的生命教訓。

太多人,包括曹植,都覺得馬超接管雒陽軍務……會給田信、朝廷一個巨大的驚喜。

當場復仇、搞死曹丕只是一個小驚喜,以後說不準還會有更大的驚喜。

到底是個什麼驚喜,還得慢慢計較。

曹植很有耐心,樂意等馬超製造出的驚喜。

今後一兩年裡,天下最大的變數,已經不是司馬懿,應該就圍繞在馬超身上。

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三十四章 豬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三章 嚮導官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