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

幾日後,渭河南岸距離長橋不遠處的灘塗地。

午前正落着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驅散了關中夏日的沉悶。

陳國廷尉卿張溫、刑部卿申儀、督察院左督御史周白這三法司堂官一同出席,同時郎中令姜維隨同監斬。

申儀從軍中退出,也意味着所部建信左衛、右衛改編歸入田信的親軍五衛。

北府新一輪、也是最後一輪軍制正有序改編,除了親軍五衛番號不動外,餘下府兵都接受番號改易,改軍爲師,改衛爲旅,再下的團、營制度不變。。

暫時只有關隴八師、東南四師,雒陽府兵、南陽府兵在新朝行政規劃裡都屬於司州、京畿,所以關隴八師囊括這些地區;東南四師包括江東、嶺南地區、南洋地區,其中一個是橫海軍改編的南洋水師。

關東四州的軍隊還需要逐步梳理,今後關東四州會施行徵兵制。

此刻油布傘下,申儀看着押解而來待斬的死囚,心中觸動,低聲感慨:“自入主關中以來,今年首次斬首百人。”

張溫聽了也是跟着低聲輕嘆,關隴犯罪處死的死囚沒有多少,主要罪囚是大漢廷尉卿劉琰審判、送來的,既有與魏國聯繫的奸細,也有參與神兵盜竊案的舊臣子弟。

張溫的殺性不大,此刻也覺得監斬的壓力有些大。

北府成軍以來就沒有大規模殺過俘虜,唯一一次嚴懲張遼本部,也只是執行了十一抽殺。

再後來治理地方,或軍中執行軍法,尋常犯罪行爲也多是判處長年的勞役爲主,不提倡死刑和肉刑。

倒是周白不覺得有問題,正是過去北府刑罰鬆弛、寬和,才助長了反對分子的囂張氣焰。

殺戮從來都不是目的,現在一口氣處決這麼多,就是爲了警醒世人,避免更多的人犯錯。

河岸灘塗地,除了固定處刑的一排絞首木架外,外沒有別的處刑工具……要說有,則有一批軍中推選出來的行刑手。

除了關隴積壓的死囚是絞首外,餘下參與神兵盜竊案的死囚皆是斬首……這種規模接近百人的斬首,關中官民吏士已有三年沒有見識過了。

不止有吏民冒雨前來觀刑,南山學院的法科、醫科、兵科學員也被集體組織過來,還安排在最前排近距離觀察,以鍛鍊膽魄。

同樣是死刑,絞首與斬首顯然是兩種待遇。

在絞首木架排隊的死囚反而有了一種優越感,出於最後的人道,也因爲物資的充實,這些死囚此刻正接受灌酒。

司馬文一身短衣,神態麻木站在隊伍裡,很想大吼幾聲敞亮、壯烈的言辭爲自己壯行,可就是聲帶喑啞,喊不出來。

隨着鼓聲響徹,押解司馬文的兩名軍士提留着他上前,接受灌酒。

司馬文勉強還能動手,自己兩手抱着竹筒小心翼翼飲用,很是珍惜這最後的時間。

他身邊不遠處,向條也小口啜飲略苦澀又辛辣的蒸鍋酒,本就是空腹,火辣酒水入喉,頓時就膽氣舒張,回憶自己一生,經咧嘴露笑。

向條環視周邊,與其他舊臣子弟交流目光,漸漸穩定情緒,烈酒衝擊心神,一個個都暈乎乎的,想做點什麼,又不知做什麼。

陳矯之子劉騫也勉強咬牙飲了一竹筒烈酒,搖頭晃腦淚水止不住的流淌,他身邊一些死囚在大惶恐之下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

袁渙三子袁奧以行奸之罪判處死刑,此刻已然盤坐在溼滑灘塗地,閉着眼睛哼唱家鄉歌謠。

不知道是誰起的頭,開始高歌,扯着嗓子唱誦樂府詩歌:“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鬱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

一遍又一遍的悲歌中,先是絞首木架上受刑的十二名死囚頭裹粗布,繩索繯頸,在雨水、歌聲中掙扎、搖擺,很快有序擺動。

兩名府兵也有序提留司馬文上前,他軟綿綿趴在血污爛泥地上,伸頭枕在木樁上,嘴裡嗚嚕嗚嚕唱着變調的悲歌。

行刑的軍士高舉斬馬劍重重斬落,闊刃斬馬劍砍在木樁裡釘牢固,司馬文脖頸輕輕滾落,斷頸處噴涌而出的熱血衝在斬馬劍上,血液四濺染紅了行刑軍士的褲腿、蓑衣以及周圍的灘塗爛泥地。

跟在司馬文後面的劉騫擡手抹去濺到自己臉上的血跡,雨水沖刷面龐,很快就露出蒼白、泛青的面龐。

他有序上前,見司馬文神情呆滯的頭顱正面朝上,沾染在鼻樑的血泥正漸漸被雨水沖刷乾淨。

劉騫聽說過遼東的新聞,想到城中、城郊八千戶男女老弱被六鎮胡兵圍堵、屠戮……看着親人接連被殺,該是何等絕望?

腦袋裡遲緩思索着,他就被壓倒,頭枕在木樁上,想到了兒童、少年時期,閉上眼睛彷彿看到了大魏一統天下,自家世卿世祿與大魏休慼與共的富貴生活。

隨即略感到暈眩,彷彿從馬上摔落一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雨水沖洗灘塗爛泥地表面的血污,匯聚涓涓流淌,向着渭水蔓延,漸漸染紅了渭水南岸的河面,向下蔓延四五里,才淡化不見痕跡。

帶兵監斬的姜維眯眼眺望,對身邊胡濟感慨:“只望平生僅此一回。”

胡濟是臨時借調給他的助手,與他一見如故,此刻也覺得場面慘烈。

新朝建立若只有這麼點殺戮那自然什麼都好,可就怕仇恨累積……這種事情越殺,激發的反抗情緒就越強烈,那就要更酷烈的殺。

所以不能進入惡性循環,要在一開始完成人心的整合,達成意識、輿論方面的統一。

胡濟點着頭,見最後一批十個人用刑完畢,就起身:“願如公所言,僕告辭。”

姜維回頭目送胡濟離去,胡濟走出遮雨棚戴好斗笠,匯合部屬拉着牛車去收屍。

已經歷斬首酷刑,沒必要棄市、曝曬屍體再行羞辱。

胡濟的任務就是收斂屍首,分別火化後送歸家人。

關隴判處絞首的死囚經過層層驗刑後,在三法司堂官、監斬官姜維一起簽字後,就由家屬接走屍體。

若無人認領,就火化後集中安葬到南山。

而司馬文的屍體拖走去與他母親張文華火化,由司馬芝遣人帶回溫縣安葬。

張文華終究是女眷,私下縊死了事。

至於司馬文的頭顱則要經過一系列中專業的處理,然後送到河東,託曹真、趙儼送到司馬懿處。

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八十四章 蛹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八十二章 貓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七章 夷營督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三十三章 塔第九十五章 借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六百章 缺糧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五百章 預估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