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舉事以來,關係大漢社稷存亡,靈帝一改往日作風,上朝次數很勤,但是身體因爲征伐無度,又服食丹藥,已是弱了下來。前些日子受了風寒,剛剛好轉,聽說有重要事情需要朝議,無奈抱病上殿理事。
靈帝上朝先問黃巾戰事,聽聞互有勝負,還是不勝不敗之局,心中不悅,但又無奈。又問錢糧,大臣奏明,籌措了不少,缺口還是很大。提起錢糧靈帝心中就煩,訓斥相關官員幾句,接着再議其他事情。
崔琰出班說道:“臣轉呈昌邑侯姜述奏摺。”
內待接了奏摺呈給靈帝,靈帝看完,長嘆一聲,道:“四路亂軍兵力皆衆,姜述以一郡之兵,恢復青州全境,驅逐官賊亂黨,朝廷重兵爲何奈何不了其餘三股反賊?”
衆臣皆沉默不能相答。劉辯出列道:“父皇,姜述爲東萊太守,以德化治理百姓,甚得百姓人心。黃巾初入青州,姜述夫婦振臂一呼,三天內成兵兩萬,實是得人心之故。姜家爲兵法大家,族人多有熟諳兵法戰陣者,成兵之後其族人擔任將校,訓兵得法,馭兵有道,戰鬥力比尋常新兵要高,所以依賴合族協力,方能靖平青州。又聞其平定叛亂,安置流民,已將姜家歷世積累錢糧耗盡,其所以能抵拒叛賊,非一人之力,而是合族之力,人、錢、糧皆以公心而奉之,因此爲轄下文武表率,官民以其爲榜樣,衆志成城,得以抵住十餘萬賊軍。若是衆文武皆如姜述摒棄私心,攜合族效力朝廷,叛賊易滅也。”
靈帝點頭道:“姜述雖是國戚,但其破族報國實是可嘉。姜述奏稱青州軍政事務正常,兵馬部署得力,有其坐鎮青州,青州無虞。然其所請設州牧一事,衆人以爲如何?”
宗正劉焉道:“青州與京城官道隔絕,若有大事發生,往來請示不及,久後必然誤事。此平叛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臣以爲姜大人所奏有理。可委以全權,代陛下牧守青州,待黃巾平息,將姜大人調入朝中,青州恢復常制即可。”
靈帝略一思忖,道:“如此就讓姜述任青州牧一職,代朕管轄境內軍政事務。青州錢糧緊張,應當如何處置?”
劉辯道:“姜述與兒臣交好,前些時日已委託兒臣將姜家在京商鋪、家宅全部變賣,想來青州錢糧已是緊張至極。其在信中言及,謂如今大亂,朝廷兩方平叛,錢糧緊張,因此一直沒有上表求援。如今上表,想是錢糧已盡,乃無可奈何之舉。然而道路隔絕,縱有錢糧亦無法運去。姜述主意頗多,若是授權許其自爲,或可以解青州錢糧窘狀。”
諸臣只想少付錢糧,其餘皆不計較,聞言皆出言附和。
靈帝隱覺不妥,但事至如此,卻無他法可解,當朝下旨:昌邑侯、鎮東將軍、青州刺史、東萊太守姜述破家拒賊,靖平全境,有大功於國,授爲青州牧,代朕鎮守青州,凡青州文武升遷去職,皆聽所轄,不得有違。平亂非常時期,青州賦稅錢糧,由州牧自行決斷。因道路隔絕,授州牧逢事自處之權,勿須候旨。”
太傅袁愧下朝歸府,召集家族重要人員聚議,道:“今日朝廷下旨,封姜述爲青州牧,管理合州軍、政、財、民。州牧之道,將開割據先例。姜述雖非諸侯,但已實爲諸侯。袁氏根基皆在汝南,從今日開始,合境族人皆往汝南聚集,候得時機,袁家可據汝南而自立。”
此時洛陽與青州聯繫,陸路已是不通,唯有通過水路輾轉傳達。朝廷旨意未到青州,姜述已得飛鴿傳書,不由興奮異常,召集心腹文武,道:“朝廷已下旨意,許本侯以青州牧一職,代天子牧守青州。前番諸位所設計策,已得成效。賊喊捉賊之策,謀得青州之地。養賊自重之策,已使青州獨立。只須聖旨送到,青州各郡依照計劃,開始行動。鼓勵經商、重視農桑、大開礦藏、訓練精兵,爭霸之道自今日開始。”
衆人齊道:“願聽主公之命。”
姜述道:“使國淵掌農桑,糜竺掌商稅,姜戰掌民政,荀彧掌錢糧,陳羣掌政務,蔡邑掌教育,姜合掌司法。軍事以奉孝爲主,雲長爲副,總掌軍務。文和掌機要事務,隨我左右參謀。遼東太守姜東年紀已大,我已讓太子舉薦仲德爲遼東太守,公明爲遼東郡尉。遼東雖是苦寒之地,但馬匹、鐵器多賴此地,仲德擔此大任,要多勞心。”
衆人齊答道:“諾。”
中平四年十月,皇甫規使人勸降韓遂,又得涼州大族馬家相助,大勝羌族聯軍,殲敵近兩萬,俘虜三萬餘,餘羌四散,羌亂始平。
中平四年十二月,朝廷急調皇甫規統兵入京,任命中郎將董卓爲後將軍、西涼太守,總管涼州邊事,鎮守西北。封韓遂爲徵西將軍,駐金城;馬騰爲鎮西將軍,駐武威。
中平五年二月,皇甫規統領大軍八萬到達洛陽,屯於城北軍營。皇甫規交接軍務完畢,次日上書稱病辭職。靈帝下旨不準,又讓劉辯去其府上探望。皇甫規聞劉辯前來,大開中門迎其入內。劉辯見皇甫規年紀雖大,身體尚是康健,問道:“將軍身體硬朗,正是國難之時,爲何稱病不出?”
皇甫規道:“臣已年近甲子,昔有相士言,臣壽在甲子。行軍打仗非是易事,臣若在大戰之時故去,軍心渙散,必至大敗。非不欲爲國家出力,而憂誤國家大事爾。”
劉辯默然,入宮見靈帝細說其狀,靈帝嘆曰:“皇甫規忠心可嘉,奈其年老,既然如此,讓其安度晚年吧。”
次日下旨,準皇甫規所請,封邁關侯,賜千金,長子皇甫健爲中郎將,次子皇甫伸爲後軍校尉。
中平五年二月十八日,大將軍何進獻各個擊破之計,建言集中平羌兵將盡至長社,合力攻擊張樑部。靈帝納其計,讓何進負責分派諸將,調動兵馬。
五月七日,衛將軍何苗統兵與朱雋部會合,與張樑部在長社城外決戰。張樑部數戰不敵,折兵大半,往張寶軍靠攏,從汝南一路退至濟陰、山陽一線,方纔跟穩腳根。何苗趁機收復城池十餘。
六月四日,何苗統兵會合皇甫嵩、朱雋兩路兵馬,共擊張寶、張樑聯軍。張寶、張樑統兵數戰不利,收縮防線,退至兗州冀州邊境,重新構築防線。朝廷又復城池六座。
七月,管亥分兵往援張寶,駐紮於濟陰境內,南線黃巾勢力大增,濟陰、山陽防線相連,南線形勢重新穩固下來。
八月,張角率部擊敗盧植,盧植率敗兵退入廣平固守。黃巾軍聲勢復振。張角統兵圍攻廣平,盧植部形勢危急。
至此,黃巾軍力量集中在冀州全境、兗州東部,分散在各地的餘部大多被朝廷集兵剿滅,殘部躲入山林。
黃巾之亂初起,東海巨賊任平舉旗響應,借紛亂之時,奪取東海、琅琊、下邳三郡,兵丁三萬餘衆。任平起初依附黃巾軍,聽從張寶號令,張寶兵敗,命其往援,任平拒之。張寶深惡此事,將此事通報張角,欲起兵攻打任平。張角因爲朝廷勢大,不宜分兵,讓張寶不予理會。使人秘密出使青州,請姜述出兵滅之。
青州此時合境安定,兵馬精壯,兵甲齊備。朝廷與黃巾軍分冀州、兗州兩處戰場大戰,若不出兵,恐朝廷見責。但又不敢輕易出兵,張寶、張樑皆非管亥,不知其中內情,青州一旦出兵,兩人必會分兵相拒。姜述以錢糧不足爲由拖了些時日,正在思慮對策之時,張角密使來到,聞聽任平一事,不由大喜過望。
姜述留下郭嘉坐鎮齊郡,代行州牧權力,處置青州各種事務,以賈詡爲軍師,起兵三萬攻打任平。
姜述接任青州牧以後,開始進行軍制改革,其中關鍵點是軍功賞罰和薪俸發放制度。漢代軍職設定、兵陣戰法甚是合理,與現代軍制大不相同。冷兵器時代,城池十分重要,爲守禦基本。出戰之時,兵甲是基礎,熟識陣法是關鍵。各兵種的人員配置,作戰時的指揮層次、指揮手段,將校臨場發揮,兵丁是否熟識軍令,都是冷兵器時期作戰能否取勝的因素。到了熱兵器時代,甲衣完全失去作用,城池的防禦作用也逐漸下降,整個格局發生質的變化,軍制自然是大不相同。
姜述學過姜家兵法、戰陣,熟悉冷兵器時代的兵事,因此不會無聊到拿現代軍制套在漢代軍隊上。改革的是利益分配製度,兵丁依賴軍功獲得賞金、封爵,如何精準記錄軍功,如何避免將校搶奪兵丁戰功,如何將軍餉、賞賜全部發放給士兵手中等等,這些細節問題纔是提升兵丁積極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