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姜述來講,研究如何對付爭功、搶功問題不是難事,與手下文武商議之後,決定在軍中配備軍功體系。每什設立軍功記一職,兵丁不必在戰場上爲搶軍功爭着去割敵人頭顱,由軍功記觀察記錄,看似減少了戰鬥人員,但也避免了兵丁搶割敵軍人頭等問題,實則增強了部隊戰鬥力。每標軍設軍功統一職,每次戰鬥完畢,軍功記將各人戰功報到軍功統處統計,然後依律獎賞。又設軍功察,若有人對軍功有異議,可以向軍功察舉報,軍功察會派人調查審覈。軍功體系自爲一體,不受主將控制,從而杜絕了將校搶奪部下軍功的弊端。
還有兵餉、撫卹、賞金等方面的改革,漢朝實行兵役制度,募兵佔據比例很低,兵丁沒有兵餉,只管吃住。兵役制有不合理之處,若無兄弟族人幫助,父母家人無法奉養,如此有誰願意當兵?
姜述注重商業,關重民生,更關心士兵,不會讓兵丁在前方流血殺敵,家人在後方忍飢挨餓。姜述成爲青州牧以後,有了制定地方法規的特權,便將兵役制改爲募兵制,爲兵丁發放兵餉。又制定完善各項撫卹政策,士兵戰死家人享受免丁免役等優惠政策,可按月去官府領取補助糧米。募兵制和憮恤政策的完善,從根本上解決了兵丁的後顧之憂,新老兵丁因此對姜述感恩戴德。
爲了避免將校扣發兵餉,又在軍中設立兵餉司馬,專管士兵兵餉、撫卹、賞金髮放,士兵應得銀錢直接發到士兵手中。實行兵餉司馬制度還有一個作用,士兵皆知兵餉爲姜述發放,從某種程度上減弱了將領威信,從而減少將校自立的可能。
軍功獎罰制度參照秦朝軍制,秦朝以一國之力,攻取六國,得以統一天下,其軍事制度是取勝關鍵。在此基礎上完善軍功獎罰制度,有過就罰,有功重賞。雖然軍事改革剛剛開始,還未完全成型,但是青州兵積極性空前,聽聞出徵在即,不是厭戰畏敵,而是爭先恐後。
各路兵馬聚齊,姜述統兵出征,進了徐州地面,已是任平勢力範圍,姜述分出偏師三路,讓關羽、張飛、張遼各引三千兵馬,沿途攻打縣城。任平聞知青州出兵,早將兵馬聚集在琅琊郡城開陽,縣城只留有少數兵力,破城自是輕而易舉。很快北方諸縣收復,三路偏師在開陽與主力匯合。
姜述在開陽城北紮下大營,沿城觀察一圈。琅琊爲漢代封國,治所開陽城牆高厚,只有一段因年久失修不很堅固,近期雖然經過修繕,但是倉促施工,效果不是很佳。姜述轉了一圈回到大營,召賈詡前來商議,道:“開陽城牆寬厚,若是強行攻打,兵丁損折必衆,欲用火藥炸開城牆,文和以爲如何?”
賈詡道:“如此開陽城可以立下。未知主公攻下此城,欲復其餘兩郡否?”
姜述道:“自應一舉而下。”
賈詡道:“此物雖是神兵利器,但還是不示於衆最好,若是泄露消息,朝廷前來索要配方,主公給是不給?琅琊、北海皆爲大城,城牆寬厚,但比起下邳,卻是遠遠不如。若是攻取堅城,使用炸藥尚可,如此小城有些不值。”
姜述沉思一會,咕囔道:“若是有個合適藉口就好了。”
賈詡忽然眼神一亮,道:“裝神弄鬼。”
姜述略一思忖,不由拍案叫絕,道:“好主意。”
次日上午,姜述召集衆將商議攻城事宜,有位老道在營前求見,姜述命人將老道召進帳中。老道神態傲慢,進帳之後行個團揖,道:“老道前來助你等破城。”
姜述聲色不動,道:“請指教。”
老道說:“老道師從神人,今奉師命,前來助汝軍破城。”
姜述道:“願聞何策。”
老道說:“吾有天雷之法,可讓城牆倒塌。”
姜述起身,迎其上座,道:“請問道長姓名?”
老道說:“老道姓張,出家日久,名字已不記得。”
衆將聞聽其言,皆面露譏諷之色,張飛性急,道:“敢問道長高壽?”
老道說:“少年之時曾與陳平爲友。”
陳平乃漢初人物,衆人皆不信,欲再發問。姜述止住衆將,道:“道長行法需用何物?”
張道長說:“築一罈,寬一丈,長一丈,四邊皆插五色彩旗,汝軍今夜三更在城西南埋伏即可。”
姜述從其言,在營內擇地搭建高壇,周邊插上五色彩旗,又命關羽領兵一萬潛到開陽城西南埋伏。老道午後登壇作法,至夜間,忽聞開陽城西南角一聲巨響,火光沖天,西南城牆塌了五十餘米。
關羽見狀,大呼道:“神佑我軍,全軍衝殺。”
衆軍隨即殺入城中,城中守軍爲牆塌之勢所駭,亂成一團,未及結成軍陣,關羽統兵已殺至眼前。守軍抵擋不住,紛紛奔散,守將任平之弟任區急怒之下,統領親兵向前殺上,被關羽一刀劈死。羣龍無首,開陽守軍當場崩潰,拜伏乞降者衆。
姜述聞得消息,只留賈詡領三千兵馬守護大營,統領衆軍齊往城中殺來。此時關羽已經率軍打開城門,衆軍合力,未及天亮,全城皆下。八千餘守軍只有千餘趁夜逃出城外,餘者非死即降。
天亮之後,姜述命人張榜安民。衆將聚齊,皆言老道神通,問起老道去向,姜述道:“張真人並非常人,不求利祿,破城之後不知所蹤。”
典韋后來私謂姜述道:“張飛等皆爲主公心腹,爲何要瞞着衆將?”
姜述道:“如今我等勢小,欲行非常之事,須防着朝廷才行。衆將皆爲心腹,不會出賣機密,但其身邊之人皆可信任?瞞着衆將是想彼此少些麻煩而已,以免機密泄露以後,反惹得帥將離心。再則謊言說得多了,萬口皆言,不由不信,朝廷若派探子打聽,必從親信衆將着手,衆將不知實情,不須遮掩,如此探子即便用心,到頭也是一場空。”
又詢問降吏琅琊賢者,降吏道:“本郡望姓諸葛家主諸葛玄,家族居於陽都,甚有賢名,曾任頓丘令,後致仕在家。任平破城之後,數次召請,均被其所辭。又有名士步騭字子山,臨淮淮陰人,亂前被困在城中,任區徵召不從,反破聲大罵,任區欲殺之,被左右勸之,現關押在獄中。”
姜述問道:“諸葛玄可有子侄名叫諸葛謹者?”
降吏道:“玄之侄謹年方十八,亦有才名。”
姜述再問,降吏又說出數人,皆籍籍無名之輩。姜述先讓人去獄中放出步騭,候步騭至,姜述下階去迎,道:“聞子山罵賊,痛快淋漓,忠義之士,本侯敬之。”
上前握住步騭之手同行,步騭道:“在下身陷牢獄,幸侯爺相救,然入獄已久,衣着污濁,恐污了大人。”
姜述笑道:“述重子布忠義之心,安重衣衫?”
入室後坐談幾句,見步騭不自安,讓從人帶其沐浴更衣,重新坐談。步騭換好衣衫,卻是翩翩才子,相貌俊郎,舉止有儀,姜述笑道:“向聞子山才子之名,此時方見本色。”
步騭謙道:“侯爺聲名傳於天下,在下與侯爺相比,猶滴水比滄海爾。”
姜述笑道:“子山若不嫌棄,本侯左右缺一書記,可否屈就?”
步騭聞言大喜,下拜道:“蒙主公看重,當效死以報。”
姜述爲何看重步騭此人?因爲步騭在歷史上大大有名,爲東吳重臣,三國志評其“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姜述知步騭家境貧寒,派人將步騭家人接去東萊,又予其千金安家,以結步騭之心。
姜述安排完諸般事務,使賈詡坐鎮開陽,使典韋、許褚統領親兵護衛,趕往陽都拜訪諸葛玄。姜述看重諸葛玄,非重視諸葛玄此人,而是看重諸葛謹、諸葛亮兄弟。
諸葛亮爲《三國演義》主角,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真正流芳千古。諸葛謹亦是東吳名臣,與步騭同列一傳,《三國志》對此人評價也很高。諸葛亮三兄弟,長子諸葛謹,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均,分別效力吳、蜀、魏,後世人稱“龍、虎、狗”,兄弟三人同爲三國名人,確是諸葛門第盛事。
諸葛玄居於鄉村,築堡自守,因其家書香傳門,周邊百姓多受其惠。任平統兵過境,因其名望過門不攻。後來任平徵召諸葛玄,諸葛玄以病辭,任平甚是不滿,顧忌其賢名故而沒有抓捕。
諸葛玄聽聞姜述親至,率領合族出堡相迎。衆人入室坐下,姜述與諸葛玄交談一番,見他頗有才能,道:“琅琊剛復,請先生出任太守一職,請先生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