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

卻說在荀諶啓程出發的前一天,也就是曹操、荀諶、審配等人離開了袁紹堂上後,等諸人都走開後,逢紀、許攸兩個又轉了回去。

袁紹還在堂上坐着,見他兩人轉回,問道:“卿二人怎麼又回來了?”

逢紀說道:“請將軍屏退左右。”

袁紹於是命堂上的婢女、侍衛都出去,只剩下他和逢紀、許攸三人。

逢紀說道:“荀、孫二將軍今敗董卓,獨得光復洛陽之功,將軍意下如何?”

逢紀、許攸都是袁紹的心腹,聽了逢紀這麼說,袁紹也不隱瞞自己的擔憂,他嘆了一聲,說道:“當日貞之邀我共擊洛陽,我沒有答應,如今想來,悔之不及。”

他問計道:“現下形勢已是如此,卿二人以爲我該當如何?”

許攸說道:“有兩策。”

“哪兩策?”

“一則如適才荀文若所言,荀侯、孫侯必會再邀將軍追擊董卓,將軍可應之。”

袁紹默不作答。

剛纔袁紹對荀諶說,他先遣淳于瓊過河,之後他再親提兵馬去和荀貞、孫堅會師,這只是當着衆人面前說的假話。自到冀州以來,他一直首先想要得到的就是冀州,又怎會肯在得到冀州之前浪費兵力,去追擊董卓?

許攸和逢紀對視了一眼,逢紀接着許攸的話,說出了第二策,說道:“聞軍報稱:荀、孫二將軍擊破太谷後,董卓曾遣李傕至太谷求和,許荀將軍以司隸校尉,許孫將軍以執金吾。這第二策就是:將軍可表一人爲潁川太守,表一人爲廣陵太守。”

相比第一策的無用,許攸、逢紀的這一計可謂毒辣,乃是釜底抽薪之計。

司隸校尉、執金吾固是位高權重,可現在洛陽是個什麼情況?

不但洛陽城池被毀,內無居民,而且周邊數百里也無人煙,荀貞、孫堅如真是留在了這裡,別說壯大實力了,便是他兩人現下的那各兩萬多人馬恐怕也會要養不起了,當此亂世之際,沒了兵馬,只有個“貴重”的空銜,又有何用?

可以預料到,袁紹的這兩個表只要一出來,荀貞、孫堅別無它法,爲了免得地盤被別人佔去,只能立刻從洛陽撤軍,各歸本郡,如此一來,他倆追擊董卓、再擊長安、迎駕東返的打算也就只能落空,而他倆的這個打算只要一落空,袁紹也就不用擔憂他倆的威脅會變得更大了。

只是,這個計策毒辣歸毒辣,如是施出來,卻未免會有損袁紹的名聲。

明眼人誰會看不出袁紹真實的用意?

袁紹因之遲疑,說道:“貞之與我爲盟,我如表他人爲廣陵太守,會不會引人非議?”

逢紀說道:“成大事者,何在意他人非議?今世亂,兵強者勝。將軍只要能得到冀州,以冀州爲資,憑將軍的家聲、名望,襲光武故事,削平諸亂,定天下如反掌之易!待天下定後,誰又還會再來非議將軍?”

袁紹問許攸:“子遠,卿何意也?”

許攸答道:“誠如元圖所言,荀、孫二將軍今已敗董卓,獨得光復洛陽之功,以攸之見,將軍如不早謀,再等到他兩人克取長安,迎駕東返,將不可複製矣!”

袁紹做出了決定,說道:“我即表周昂爲潁川太守,表淳于瓊爲廣陵太守。”

……

魯陽,袁術軍中。

聞報荀貞、孫堅大敗董卓,已光復洛陽,袁術大驚,下意識得從席上站起,追問道:“果真已敗董賊,克復洛陽?”

來報信的人答道:“是。”

袁術良久無言,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落座,打發了這報信之人出去,問席上諸人道:“不意荀、孫二子竟這般僥倖,居然能擊敗董賊,光復洛陽。”

席上衆人也各驚詫。

一人離席起身,說道:“荀、孫既敗董卓、克復洛陽,值此之時,將軍不可猶豫,當立即親提兵馬,急至洛陽,與荀、孫合兵,共追董卓。”

又一人起身說道:“此言謬矣!”

袁術看去,見反對袁術提兵去洛的乃是他帳下的長史楊弘。

袁術是貨真價實的後將軍,後將軍是重號將軍之一,可以開府,長史是將軍府中的一個重要吏職,相當於後世的秘書長或幕僚長。

袁術問道:“德業,卿何意也?”

德業,是楊弘的字。

楊弘說道:“今劉表在荊,居宜城,招攬英豪,意在明公,蒯良、蒯越、蔡瑁諸輩皆投從之,在這個時候,明公如提兵出州,則董卓能否爲明公得獲吾不知也,南陽、荊州將不復爲明公所有,吾卻知也!”

劉表在宜城,招攬荊州英豪,聚兵收糧,所爲者只有一事:那就是想要把袁術趕走。在這種關鍵的時刻,袁術如果主動帶兵離境,可以想見,不但荊州他不可能再得到了,並且甚而連南陽他也不能再保有了,而如無了南陽,袁術也就成了無根之萍,將難以再成就大事了。

楊弘這番話說到了袁術的心裡,袁術說道:“誠如卿言,劉景升意圖叵測,我確是不可稍離魯陽,可荀、孫二子已復洛陽,我若是不與理會,萬一他倆再克復長安,迎回天子?這……。”

荀貞、孫堅如真的能迎回天子,那他倆就是此次討董的最大功臣,袁紹、袁術都得靠邊站了。

楊弘說道:“吾有一策,可使荀、孫不得迎駕東返。”

“噢?是何計也,快快道來!”

“荀、孫素不敬將軍,殊可恨也!如無劉表在側,將軍自可趁如今他倆主力在外之機,遣一猛將,入據潁川,只惜今有劉表在荊,此計卻是不得行也。”

劉表已經是一個大敵了,如再遣兵去搶潁川,那便是又惹上了荀貞、孫堅這兩個強敵,此計確是不能用。

袁術說道:“此計既不能用,然則卿計到底爲何?”

“吾聞董卓曾欲表孫堅爲執金吾,荀貞爲司隸校尉,將軍可由此另表一人爲潁川太守,再表一人爲廣陵太守,如此,孫堅、荀貞爲保潁川、廣陵不失,必歸也。只要他倆歸郡,自就不會再有他倆追擊董卓、迎駕東返的可能了。”

楊弘卻是與逢紀、許攸想到一塊兒去了。

袁紹在聽到此策時,因擔憂自己的名聲會因此受損而有所遲疑,袁術卻是毫無遲疑,聞言大喜,說道:“此計妙哉!”立即做出決定,“我這就表卿爲潁川太守,再擇一人表爲廣陵太守。”

袁紹、袁術兄弟雖然不和,但在對付荀貞、孫堅這件事上,卻是不謀而合。

……

荀貞、孫堅敗董卓、得洛陽,方剛三日,先是河內的袁紹表周昂爲潁川太守、表淳于瓊爲廣陵太守,繼之不久,又有魯陽的袁術亦連表兩人,分爲潁川、廣陵太守。

消息傳到洛陽,荀貞、孫堅大怒。

3 陽翟侯扣使不遣27 高素三勸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40 蹴鞠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31 破敵(上)39 班底77 演武薦賢(下)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30 臨大事從容不迫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3 志纔出山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3 典韋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62 太守行春(下)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29 盤點籌劃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52 受表揚威心感動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9 誅滅沈家(下)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69 尋得事由插爪牙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7 獨行28 原師27 如夢27 如夢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6 亂將至中流擊水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32 君爲虎士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3 先表北海刺青州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47 武貴立功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8 府主簿拒降守名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34 馮家19 誅滅沈家(下)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31 唐兒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48 許君卿計敗張遼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49 輜重已備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39 可笑雛鳳誘老薑49 輜重已備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33 督郵一怒(下)42 可願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