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

荀貞、孫堅敗董卓、得洛陽,方剛三日,先是河內的袁紹表周昂爲潁川太守、表淳于瓊爲廣陵太守,繼之不久,又有魯陽的袁術亦連表兩人,分爲潁川、廣陵太守。●⌒,

消息傳到洛陽,荀貞、孫堅大怒。

孫堅怒對荀貞說道:“汝南袁氏世受國恩,四世三公,爲天下所重,我向以爲他家乃是國之堅石,今故太傅袁隗無辜被害,袁氏在京者凡數十餘口盡爲董卓所戮,袁本初、袁公路兄弟既不思報還國恩,又不思爲家門報仇,分屯兵於冀、荊,心懷別圖,這倒也罷了,……貞之,你我方破董賊,正要再進兵長安,以迎聖駕,他兩人卻竟在你我的背後插刀子!孰不可忍也!”

荀貞問孫堅道:“二袁已行事如此,文臺,你意你我該將如何?”

孫堅罵道:“豎子不足與謀!”罵完了,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還能如何?你我難道還真的去當這個執金吾、司隸校尉不成?事已至此,總不能坐看潁川、廣陵被人佔去。”

“文臺的意思是:你我當撤兵歸郡麼?”

“也只能這樣了!”

荀貞、孫堅在洛陽城外住了一夜。

次日上午,又得軍報,說周昂領兵五千,已出河內,往潁川而去。

這個周昂是丹陽太守周昕的同產弟。

周氏兄弟共兄弟三人,除周昕、周昂外,還有一個幼弟,名叫周喁,他兄弟三人家在會稽,會稽周氏乃州郡之一名族也,與汝南袁家世代通好,故而周昕、周昂、周喁兄弟與袁紹、曹操皆交好,現除周昕因在丹陽爲太守而未在河內,周昂、周喁都在袁紹帳下任事。

孫堅聽到這個消息,又是大怒,對荀貞說道:“袁本初相逼何急!”

打下洛陽後不久,因見大勢已去,洛陽東、南諸關中的董兵多棄關而走,故而現下潁川與司隸交界處的轘轅關中已無董兵把守,當董兵退後,被荀貞、孫堅留在潁川的部隊接管了此關,因而現在可以經洛陽過轘轅,直入潁川,相比之下,這段路程要比從河內到潁川近得多。

因了這個緣故,孫堅雖是惱怒,但也沒有急着就回潁川。

荀貞對孫堅說道:“有卿與我雄兵五萬餘衆在此,周昂只帶了五千人豈敢入潁川之境?以我度之,他應只是做個樣子罷了。文臺,諸陵被董卓毀壞者,有的還沒有被填塞完,你我不用着急,且再等上兩日,待填塞好了諸陵,等把洛陽宮中收拾妥當,你我再帶兵返郡不遲。”

孫堅應道:“卿言甚是。”

荀貞心道:“我記得文臺便是在此次討董時,於宮中發現了傳國璽,……卻也不知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如若是真,卻爲何直到今日我還沒有得到諸部的回報?”

打着收拾洛陽宮室的旗號,荀貞調集了數千部卒,由趙雲帶着現正在宮中細細搜尋,——當然,荀貞沒有告訴他們要搜尋的是什麼,只是命令他們仔細檢點宮中遺存,凡是發現與天子、皇室、國家有關的器具文牒,首先要來報給荀貞知道,然後再封存完好,以備將來可能的需要,只是,趙雲帶着人在宮中已搜尋了兩天多了,倒是找到了一些與天子、皇室、國家以及公卿大臣們有關的器具、文譜、典籍,可至於傳國璽?卻是半點消息也無。

同時在宮中搜檢的還有孫堅的部曲,荀貞心懷疑惑,又想道:“莫不是傳國璽已爲文臺所得?”

荀貞、孫堅都在城外住,但兩人各有部曲,故而不在一營,辭別了荀貞,孫堅氣呼呼地回到了自己營中。入到營裡,進到帳內,孫堅屏退左右,打開帳角的一個鐵箱,小心翼翼地從箱中捧取出了一件物事,只見此物乃是由玉石通體刻成,方圓四寸,龍魚鳳鳥鈕,正面八個字,乃是大篆,字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可不正就是荀貞所思不得的傳國玉璽!

荀貞猜測得不錯,這個傳國璽正是被孫堅的部曲在宮中發現的。

發現此物的是個兵卒,這個兵卒不知此物是何,只覺得應是一件寶物,因而私藏了下來,結果卻在當夜被巡查的程普發現,程普沒有聲張,因事關重大,爲了保密,他先是尋個藉口殺掉了這個兵卒,繼而便悄悄地將此物獻給了孫堅。

莫說荀貞不知孫堅已得傳國璽,便是孫堅營中的諸將,至今也只有程普、吳景、孫賁等寥寥數人知道傳國璽到了孫堅的手中。

孫堅獨在帳內,輕輕地撫摸着這方據說是傳自秦始皇帝、代表着“天命”的印璽,看向印璽的眼中透出複雜的光芒。他喃喃念着刻在這方印璽上的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他頓了頓,復又唸誦前四個字:“受命於天”,唸了一遍,又念一遍,反覆唸了多遍。

孫堅心道:“‘受命於天’。不意今在洛陽竟卻得到了此璽!……這究竟是代表了何意?”

孫堅出身寒微,其家非是儒門士族,因對巫術神鬼一道頗是相信,又也正是因了出身寒微之故,他本是提足了勁要保大漢,想使得自己的家族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功業而成爲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這樣世代公卿的名門望族,可在保大漢的途中,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竟忽然得到了傳國璽,聯繫到巫道的神鬼之說,他不覺就產生了迷惑,心中想道:“此璽落入我的手中,到底是因爲上天想讓我立下爲漢室找回傳國璽的功勞?又或是在暗示漢家的氣運已盡?”

他又想道:“我與貞之都往宮中派了兵馬,但此璽卻沒有被貞之得到,而是爲我所得,……‘受命於天’、‘受命於天’,這難道就是‘天命’麼?”

聯繫到眼下的局勢,他又想道:“二袁各懷私心,不思爲國,今正當我與貞之要繼續追擊董卓之時,他兩個各自表人,來奪我潁川,卻是逼得我只能半途而廢,不得不撤兵歸郡。……如是他倆沒來這一手,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和貞之就能迎回天子了,而他倆卻偏偏在這個時候來了這一手,我和貞之這一歸郡,迎回天子怕就是遙遙無期了……而就在此時此刻,我得了傳國之璽。……種種機緣巧合,‘受命於天”、“受命於天”,莫非這真的就是‘天命’麼?”

袁紹、袁術如果沒來這一手,孫堅和荀貞肯定是要繼續進兵的,而如果繼續進兵,就有徹底擊敗董卓的可能,一旦擊敗董卓,那接下來,自然就是要迎天子回洛陽了,天子一回到洛陽,傳國璽孫堅就不能自留,就必須要獻還給天子;可現下之時,袁紹、袁術卻在此關頭來了這一手,逼得孫堅不能再繼續進兵,不能再繼續進兵,那此傳國璽就無法獻還天子,孫堅只能把它留在自己的手中了,由是種種,各種的巧合之下,也難怪孫堅會瞎猜胡想,度測“天意”。

……

徐榮等一路向西,沒能找到董卓。

董卓順利逃入到了澠池。

聞得袁紹、袁術各表人爲潁川太守和廣陵太守,董卓大敗之餘,哈哈大笑,對左右跟從他一路逃至澠池的垂頭喪氣的敗將們說道:“我以二袁爲敵,沒料到他兩人卻在此時助我!”

諸敗將們聽了董卓這話,士氣略振,皆道:“二袁鼠輩,焉能與相國比?相國洪福齊天,自是吉人自有天相!”

“洛陽已廢,便是爲荀、孫所得,也無關緊要。”

賈詡說道:“相國所言甚是。只要關中不失,稍微休養生息,相國自便可效仿前秦,遣軍出關,掃平山東。”

董卓說道:“文和所言,正與我意同!這司隸是沒什麼可留的了,稍待兩日,待收攏了諸軍,我就與卿等入關。”

在澠池待了幾天,等收攏完了殘兵,又等轘轅諸關的兵馬各自來到,董卓留了東中郎將董越屯守澠池,使中郎將段煨屯守華陰,又以自己的女婿中郎將牛輔屯守安邑,再以河南尹朱儁留屯司隸一帶,隨後就帶着主力兵馬西過潼關,往長安而去。

臨走前,董卓交代董越等將:“關東諸將數敗矣,無能爲也。唯荀、孫小戇,諸將軍宜慎之。”

1 虎士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47 武貴立功29 鍾繇49 登門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73 鎮東檄調三將援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3 市中美人65 安之若素使人奇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16 爲君請功50 孰謂盜跖不知義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35 褒貶由人81 不足憂懼劉玄德59 吾候諸君久矣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 殺人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75 欺上弄假國之賊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34 大勝(上)11 督郵屬吏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8 清洗潁陰(下)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75 曹純少貴氣吞虎51 無中生有兵家計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7 每思內戰常齧指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93 兵臨西華(下)66 急擊則負緩則勝51 謀算將戰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9 結交3 陽翟侯扣使不遣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27 如夢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36 什伍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2 光和六年(下)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3 典韋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 光和六年(上)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46 可憐的胡/平45 天寒遙寄冬衣去89 智勇兼備褚飛燕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42 馮鞏21 辛璦(下)10 邊文禮攘臂不齒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31 除惡務盡12 道是襄陽德珪來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