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沈惟敬爆了肺管子的倭寇就好像一陣狂風般席捲了整個朝鮮半島,朝鮮大片國土陷落,國王李昖無處藏身只能託庇於大明,兩位王子成了階下之囚,生死不明。
шшш◆тTk ān◆C O
說朝鮮現在已經亡國都不爲過。
屬邦朝鮮哀鴻遍野,屍骨如山,如果再不大發援兵,藩籬將失,泱泱大國也將有池魚之禍,尤其是加藤清正所部居然越過鴨綠江,侵入大明的勢力範圍,雖然是海西女真,但道理上來說,那裡也是大明朝的疆土,自家後院都被人來去自如了,萬曆皇帝要是還能忍耐的話,他也就不配做這個皇帝了。
“倭寇猖獗,居然敢冒犯天朝上國,實實可恨!”這會兒萬曆皇帝也沒心思去理會那個沈惟敬,他已經被倭寇在豆滿江的惡行,氣昏了頭。
堂堂大明天朝,居然被一個小小的倭國欺負到了頭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肖太亨忙出班道:“聖上!倭寇實在無禮,臣請聖上即刻調集大軍,加以征剿!”
萬曆皇帝看着滿朝的文武大臣,朗聲道:“此言甚善,諸位卿家,哪位願意領軍出征,經略遼東,爲朕除此大惡。”
階下內閣首輔趙志皋出班道:“聖上暫熄雷霆之怒,那倭寇雖然無禮,但畢竟偏居海島,向來不堪教化,其冒犯大明天朝,雖然罪大惡極,然當初本朝開國太祖皇帝曾有遺詔,列其爲不徵之國,今若加以大軍征討,豈不是違背了太祖皇帝的遺訓,臣以爲不妥,不如再派使臣前往招撫爲上!”
萬曆皇帝一聽又是這種陳詞濫調,險些把鼻子都氣歪了,太祖遺詔不得未被,那萬曆皇帝屁股底下的這張龍椅是怎麼來的?
成祖皇帝不去搶的話,傳到萬曆皇帝手中的家業能有幾畝薄田,就已經算不錯的了,還能輪得到他做皇帝,號令天下,自稱九五。
當初太祖皇帝大行,傳皇位於建文帝,要是成祖皇帝不違背遺詔,這皇位豈能輪得到他們這一支朱姓子弟來坐。
這趙志皋簡直是讀書讀傻了,要不然也不會說出這麼一番迂腐書呆子的傻話。
“迂腐之言!”朝臣之中,立刻就站出來了一位,正是兵部右侍郎宋應昌。
宋應昌,字時祥,號桐岡,明浙江仁和人,生有異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劍客,天生豪傑。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中進士,授絳州知州。歷濟南知府、福建布政使,進副都御史。巡撫山東,上《海防事宜》,預策倭患,進選將、練兵、積粟三策。官至兵部右侍郎,加左都御史。
“太祖皇帝當初將倭國列爲不徵之國,乃是看其恭順,孰料其如此狼子野心,窺伺我中華疆土,若是太祖皇帝地下有知,也必將施以雷霆。如今倭寇侵入遼東,佔我疆土,殺我百姓,若是我大明不予懲戒的話,這天下豈不大亂,到時候天下洶洶,皆來瓜分我大明疆土,該如何對待,難道趙大人親自去施以教化不成!”
趙志皋被說得面紅耳赤,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是訥訥不言。
萬曆皇帝對趙志皋也不禁大爲失望,心裡已經生出了要將其罷黜的心思,反倒是宋應昌一番言語,甚得萬曆皇帝之意。
“宋卿家所言甚是,倭寇猖獗至斯,若是不加以征剿的話,何以揚我大明國威。”
加藤清正的一次報復性進攻,最終讓萬曆皇帝在盛怒之下,決意大動干戈,不惜傾全國之力,與豐臣秀吉哪隻死猴子決一死戰。
隨即萬曆皇帝正式下達詔書,任命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爲經略使,,趕赴遼東,統籌援朝抗倭事務。
八月二十六日,宋應昌親自率領援朝大軍,浩浩蕩蕩開向遼東,大明朝已經做好了準備,打算狠狠教訓一下那隻在海島上上竄下跳,時時都不肯安分的野猴子。
十月初六,萬曆皇帝從肖太亨之意,下旨徵調各路援軍,入朝徵倭,令參將吳惟忠率南方義烏兵三千人,限五天之內到達遼東。同時調遣遼東兵一萬人,於鴨綠江邊集結,隨時準備入朝抗倭。
之後,還從薊鎮、保定的駐軍中,精選出五千人,宣府、大同駐軍各挑出八千人,組成抗日大軍,聽命於經略宋應昌的指揮,赴朝剿敵。
所有被集結起來的軍隊,堪稱此時大明帝國最爲精銳之師,特別是吳惟忠的義烏兵,更是號稱“倭寇的剋星”。
吳惟忠,字汝誠,號雲峰,浙江金華府義烏縣吳坎頭人。性聰慧,志剛勇,好習史書,精於韜略。嘉靖中,東南沿海倭寇爲患,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浙江寧、紹、臺參將戚繼光赴義烏招募新兵,吳惟忠等四千青年應募投軍,擔任把總。
當初爲了把義烏兵練成一支虎狼之師,戚繼光特地創制一種新式武器“狼筅”和一種新的陣法“鴛鴦陣”。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義烏兵銳不可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義烏兵所到之處,倭寇無不聞風喪膽,落荒而逃。義烏兵以其強悍善戰、紀律嚴明而著稱,可以說是有明一朝最爲精銳的部隊。在兩次東征剿倭過程中,義烏兵屢屢發揮尖刀利刃的作用,先後有吳惟忠、葉邦榮、茅國科、陳蠶等幾位高級將領率部出征,爲抗擊倭寇作出巨大貢獻。
作爲義烏兵的年輕將領、戚繼光的得力干將,吳惟忠更是在歷次抗倭戰役中屢立戰功。
嘉靖四十一年,戚繼光奉命入援福建抗倭,率軍自溫州抵達福寧。八月初八日,戚繼光從張灣出發,涉海攻島,命令把總張諫留守東牆鋪,以防倭寇掩襲戚家軍側後;兵分兩路,戴都閫率領向東山鋪前進,戚繼光督王如龍、吳惟忠等由蘭田涉渡;調張諫部屯金垂渡,參將張嶽屯石壁嶺,爲左右翼,以防倭寇遁逃;以水兵都司張漢率舟師一隊泊於橫嶼外洋,準備夾攻。
八時左右,戚繼光命令陳大成、吳惟忠、陳子鑾、童子明各部乘退潮涉渡。陳子鑾、童子明從正面衝其陣,吳惟忠以右翼攻其巢,陳大成部從左翼沿山腳繞敵側後。
當接近橫嶼島時,陳子鑾、童子明帶兵衝擊南線敵陣,陳大成沿山麓登山從山頂後包抄,吳惟忠帶兵攻打木柵城,雙方展開激戰。擔任斷敵退路的王如龍帶兵過海,趕到島上投入戰鬥。吳惟忠點火燒燬木柵,島上衝起一股股濃煙,倭巢被燒。衆將見吳惟忠得手,四面合圍,搶佔全島各要道和制高點。倭寇到處亂竄,企圖逃命。義烏兵乘勝追擊,斬敵2600多人,奪回被擄男女3000多人。
此戰吳惟忠斬倭6人,他帶的部隊斬敵477人,收復了被佔三年之久的橫嶼島。這一戰也是吳惟忠從軍以來的巔峰之戰。
將倭寇聞風喪膽的義烏兵投入東征,可見萬曆皇帝抗戰信念之堅決。
十月十五日,明神宗又令陝西總兵李如鬆,改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軍務,充防海御倭總兵官,率領明軍,救援朝鮮。
李如鬆,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人。他是明朝後期赫赫有名的遼東總兵李成樑長子。李成樑鎮守遼東三十年期間,先後十次奏大捷,號稱“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所未有”,被譽爲“萬曆第一大將”,其位望隆貴,足以同唐代的郭子儀相比。
李成樑祖籍隴西,唐朝末年爲避亂遷入朝鮮。洪武年間,先祖李膺尼渡過鴨綠江,歸附明朝。其子李英授鐵嶺指揮僉事,從此李氏便在鐵嶺安家落戶。
李如鬆也不愧爲將門虎子,容貌魁傑,宇量寬洪,少年便從父征戰,頗立功勳。
萬曆十一年,李如鬆升任山西總兵官。
萬曆二十年,韃靼人寧夏總兵哱拜反。四月十五日,經浙江道御史梅國楨推薦,明神宗令李如鬆充總兵官,提督陝西軍務,征討哱拜。這就是“萬曆三大徵”的第一徵,平定寧夏叛亂。
六月,李如鬆抵達寧夏,下令決開黃河,水淹寧夏城。九月十六日,李如鬆募敢死士一舉攻克寧夏城,哱拜自盡,其子哱承恩等被擒,寧夏叛亂平息。
六月到軍中,九月便平定了哱拜叛亂,李如鬆的軍事才能可見一斑,在廷議東征軍統帥時,衆臣無不屬意於李如鬆,至此,寧夏平,萬曆皇帝又將更大的使命賦予李如鬆,那就是揮師入朝,驅趕倭賊,拯救朝鮮于亡國滅族之中。
這次李如鬆所率的東征軍堪稱當時明軍中的最強組合,這當中有吳惟忠的義烏悍兵,有騎射皆精的遼東銳卒,有拱衛京師的薊保步兵,統帥方面,文有經略宋應昌足智多謀,武有李如鬆驍勇善戰。
如此一支精銳戰隊,用來對付倭寇,就連萬曆皇帝都覺得有些大材小用,不過此前倭寇實在是無禮太甚,萬曆皇帝這才下定決心,用這把鋒利的牛刀去殺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