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送來戰書。開山犀擔心一擺陣就遭遇象羣的衝擊,舉棋不定。這時,斥候從江北迴來報告說,因爲象打了敗仗,帝堯把他趕走了;他們親眼看見象和他的老婆趕着象羣往北去了。
開山犀大喜,沒想到帝堯把自己最擔心的對手趕跑了,立即批轉三日後在丹水北岸決戰。一場大戰在即。
太陽剛剛露頭,三苗部隊就已經渡河完畢,擺成一字長蛇陣。放眼望去,旌旗獵獵,猶如森林,將人馬淹沒其中。三路帝師相繼出現。開山犀陣中亂箭齊發,射住陣腳。帝堯所在的中軍很快排列成陣,左右兩路大軍還在陸續進場。此時,只聽得三苗陣上鼓角震天,殺聲驟起,突然發起全線進攻。紀昌、鴻鈞各發一箭射倒兩名敵將,驅動騎兵猛攻三苗中軍。兩軍相接之時,不料對方忽然馳馬跑向兩旁,讓紀昌他們撲了個空,險些衝進水裡。當紀昌、鴻鈞控住陣勢轉身尋敵搏鬥時,發現周圍已空無一人,唯見旗幟飄揚,三苗的長蛇陣已經從中間斷開,蛇頭和蛇尾重新組合成兩路勁旅,放過帝堯的中軍,分別擊向左軍和右軍。
原來,三苗主帥開山犀通過偵探得知,帝師的中軍是朝廷嫡系部隊,訓練有素,將領配有罕見的鐵劍,士卒一律使用青銅戟矛和箭鏃,又有紀昌、鴻鈞等猛將率領的鐵騎,與之硬碰硬勝算不大;而左右兩軍,則是由其他部落武裝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較容易對付。爲此,開山犀在佈陣時,只在自己的中軍佈置了少量騎兵,多插旗幟以障人目;而在蛇頭和蛇尾的陣後,卻俯伏着大批精兵強將。此陣叫做斷蛇陣,按他的計謀,開戰時,當對方的中軍主力撲空進至河邊後,他的主力已經擊潰了雜牌軍,並從側後展開攻擊,把帝師主力壓向丹浦,可一舉活捉帝堯。
此時的戰場形勢一如開山犀所願。帝師左右兩軍果然不堪一擊,士卒
望風而逃。開山犀兄弟率隊猛攻,很快對帝堯形成包抄之勢。帝堯察覺開山犀的意圖,立即鳴金,命令掉過頭來,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向來路突圍。紀昌、鴻鈞也急忙回師護駕。這時,只聽海嘯般地震天價轟響,水面頓時沸騰起來,浪潮洶涌,從水下翻出無數神兵,呼叫着撲上岸來。紀昌等人救駕心切,哪敢迎敵?快馬加鞭往回逃。江上神兵本來是埋伏在水下,等帝堯將士被趕下水時捉人的,此時見敵軍撤退,於是跑出來助戰,一路狂奔,緊追不捨。
帝堯主力的確訓練有素,令行禁止,在三苗大軍三面圍攻之下奮力突出重圍,避開了陷入背水作戰的險地。但此時戰場大勢已去,三苗將士氣勢正盛,帝師收腳不住,只好一退再退,連喘息的機會也沒有。
帝師退入一道山谷,有名叫丹巖谷。開山犀見谷口寬大,裡面空間開闊,有迴旋餘地,於是下令繼續追擊。他不願放棄這次抓獲帝堯的機會,驩兜氏的千秋功業,也許就在此一舉了。
越往深處走山谷越窄,三苗的隊伍拉長了,擁擠了。紀昌和鴻鈞率精銳騎兵殿後,不時轉身放箭,射殺跑在前面的追兵。開山犀的行進的速度明顯地降了下來。
帝堯將士開始爬坡,居高臨下就地還擊。開山犀依仗人多勢衆,命令仰攻,並親率強將悍卒、集中優勢兵力衝擊帝堯立馬之處。直到此時,他仍然認爲,帝堯兵敗至此,已被*上絕路,正是擒拿他的好機會。
但是,開山犀錯了。帝堯在自己治理的土地上不停息地奔走了一個甲子,熟悉各地的山川形勢、風俗人情。他知道丹淅城憑水守險,而自己的軍隊不善水戰,若是硬要渡水作戰,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勝算極小。況且,三苗的勢力遍佈大江南北,即使攻下丹淅城,擊潰其軍隊,也一時難以迫使驩兜父子就範。因此他精心選
址設計了一個陷阱,處心積慮要把開山犀往這裡引。但是,這次帝堯卻不是詐敗,而是真的上了開山犀斷蛇陣的當,差點被趕進丹淵,只是由於撤兵迅速,才逃出包圍。不過壞事變成了好事,倒使得開山犀毫無不懷疑地鑽進了自己的包圍圈。
滾木擂石劈頭蓋臉砸下來,丹巖谷裡慘叫聲此起彼伏。開山犀擡頭觀察,發現草木間一堆堆擂石懸在頭頂,竟如城牆上的雉堞一般。直到此時,他才突然感到鑽進了帝堯設置的口袋,三軍已處危牆之下,大禍臨頭了!
“傳令撤軍,撤!”開山犀急促地發佈命令,並率他的隨護向谷口急奔。他擔心後路被堵塞。但爲時已晚。
烏壓壓的象羣出現在谷口兩旁的山坡上。每隻大象都用鼻子卷着一捆龍鬚草,派成數列縱隊向下運動。三苗軍士見象羣居高臨下奔來,早已嚇破了膽,紛紛逃避。那些腳步遲緩者,都被踏成了肉泥。還好,大象們似乎有了好德之心,並不去追逐人羣,而是一個接一個地把草捆子攤開,一如鋪設地毯迎接貴賓一般。
這裡補充交代一下。當初帝堯藉故罷免象的先鋒之職,把他趕走,是爲了讓開山犀大膽地渡水作戰,以實現其誘敵深入的計謀。不然,有這麼一羣龐然大物橫衝直撞,人家怎敢放心地登陸呢?象趕着象羣沒有走多遠,就被叫了回來,承擔了一項新的任務。還別說,在兵戈如林的戰場上植苗種草這事兒,別人還真難勝任呢!要說帝堯的用人之術,讓人不得不佩服。
注(1)《辭海》荊山條:“在河南靈寶縣閿鄉南,相傳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此。”
(2)《呂氏春秋•召類》:“堯戰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注云:“水出丹魚,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浮水面,赤光上照如火,網而取之,割其血以塗足,可以步行水上,長居淵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