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鯀忽然激動起來,“如果我肚子裡這顆星宿就是天帝選定的治水繼承人,鯀就死而無憾了。人言‘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就是說的我鯀嗎?只要是因爲我的失敗最終孕育了成功,那麼,在九泉之下,鯀也可以笑對千古評說了!”
鯀的一席話改變了原本悲慼的氣氛,連顆手也顯露出激昂的情緒,她搶着問:“那你會怎樣才能變成新人呢?”
“這只是猜測,一說你就當真了。”鯀拍拍腦袋說,“可能會有這麼幾種方式吧,…”
“你別瞎猜了,我來替你交代後事吧!”衆人吃了一驚,扭頭觀看,發現鴟龜已經上岸,搖身變成了一個人。
“陸吾兄!你怎敢拋頭露面啦?不怕天庭追查你裡勾外聯盜竊息壤之罪嗎?”鯀擔心地說。
“哎,天帝已經採納了我的意見,說不定還要命我協助收拾下面這個爛攤子呢,何罪之有?受委屈的只有老弟你了。”陸吾搖晃着虎頭似的大腦袋說,“天時不可延誤,你沉淵的時刻到了。衆位聽着,三年之內不要來打擾他,有本神在此守護,可保萬無一失;三年之後的今天,在太陽升起的時候,歡迎諸位前來作個見證。”陸吾說完,突然伸出巨掌,掌中有一副用石板打製的枷鎖,又厚又重,赫然送到鯀的面前。
Www▲ TTkan▲ C ○
“陸吾兄,你又來幫鯀了,謝謝!”鯀說罷,用石枷“哐當”夾住脖子,奮力一躍,縱身跳進羽淵。海浪滔天,地動山搖。
由於鯀用息壤修建的堤堰被毀,洪水漫過龍門以上的呂梁山、孟門山,使帝都平陽一帶也遭受水患。虞舜急召皋陶來到帝都,受命治水,收拾災後局面。
皋陶文武兼備,尤其擅長刑法。他率領東夷聯軍進佔三苗之都烈山邑,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對驩兜的親屬保護有加。他認真研究了三苗的刑法,廢除了其中的苛刻條款,重新頒佈了新法,並利用神羊獬豸(
xiezhi)審理冤獄,追查真兇,烈山邑一時秩序井然,竟比開山犀統治時期平穩了許多。驩兜父子投降後,皋陶交還烈山邑,受命監國,以觀後效。接到虞舜調令後,皋陶遣散隨徵的東夷將士,願意回鄉的悉數送回;自願留下的,聽其就地入贅當地氏族或投奔早先遷移來的東夷部落,只帶領少數骨幹應召赴任。皋陶娶少典氏之女女華爲妻,生子大費,就是後來輔佐大禹治水的益。益後來被封爲伯,史稱伯益;爲便於記憶,本書中以伯益稱之。此時女華不幸死於瘟疫,皋陶只好帶着伯益奔走在治水戰場上。
鯀沉淵三年後的那一天清晨,虞舜、后稷和皋陶父子來到羽淵。天氣陰沉沉的,霧靄籠罩着水面,對面的羽山若隱若現。忽然,羽山大放光明,猶如日出一般。少頃,霧靄飄散,羽淵平靜安詳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空氣中還飄灑着雨絲,哪兒來的光亮?莫非太陽出來了麼?虞舜等人驚詫莫名。
太陽還被封在厚厚的雲層裡,這亮光另有出處。當初,顆手並沒有離開羽淵。她躲進了羽山,決心陪伴鯀度過這艱難的歲月。他希望鯀能復生。如果他變成了嬰兒或者生出個嬰兒,她就把他抱養起來。每天太陽一露出水面,顆手就把它的笑臉刻在山岩上,再用神筆描繪一遍,塗成赭紅色;遇到陰雨天氣,則畫上一片雲作爲記號,天天樂此不疲。今天是她期盼了整整三年的重要日子,正爲陰霾的天氣而發愁,突然發現自己刻畫的那些太陽發出光來,不禁欣喜若狂。
平靜地羽淵忽然翻騰起來,水域中間突出一個蓮花形的水柱,托起碩大的鴟龜,儼然一座水上平臺,原來是因地制宜搭建的產牀。鯀被網在魚網裡,肚子又大又圓,像個孕婦一般。鴟龜伸出長長的脖子朝天空張望,似乎在等待什麼。
忽然,一把明晃晃的物件飛來,“唰”的一聲將魚網割破,旋即飛回。一個聲音高叫:“拜見師祖,
吳回來了!”
書中交代,來者就是當年顓頊的兒子、曾任帝嚳火正的祝融氏吳回。吳回本有仙緣,後來拜在青要山仙人吳正門下,修煉仙術和吳刀刀術,竟將那把聞名天下的吳刀使得猶如神靈附體一般,僅由意念控制便可纖毫不差地擊中目標。青要山和崑崙山一樣,是天帝在下方的密都。武羅女神是青要山管家,和崑崙管家陸吾姐弟相稱。因此,吳回稱陸吾爲師祖,這次是被陸吾喚來幫忙的。
聽見吳回的招呼,鴟龜只是點了點頭,就縮回了脖子。只見吳回手中的吳刀又凌空飛來,蜻蜓點水似的在鯀的肚皮上一劃,又回到吳回手中。“師祖保重,吳回回山了!”人走遠了,聲音還在上空盤旋。
人們的目光集中到鯀身上。顆手駕鳥從羽山飛下。宓妃踏波向平臺靠近。她們滿懷希望地準備去迎接呱呱墜地嬰兒。
一條蛇從鯀肚子裡躥出來,把兩個女人嚇了一跳。再看時,原來不是蛇,而是一條還沒有長角的虯龍。虯龍見風就長,體形越來越大,撒歡兒似的振濤揚波,繞羽淵一週,好像是在宣示自己的誕生。當它回到產牀認母時,水柱轟然落下,鴟龜沉水,鯀忽地變成一條黃龍,在浪濤中掙扎。虯龍一躍上前,揹負起黃龍,在茫茫水面上迷惘地遊弋。(2)
鴟龜又出現了。它導引着虯龍遊進河道,擊波斬浪,逆流挺進。顆手和宓妃,一個在空中,一個在水上,不即不離,尾隨而上。
“走,咱們也去看個究竟!”虞舜說。
注(1)《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又:《山海經•海內經》郭璞注引《開筮》:“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爲黃龍。”
(2)屈原《天問》:“焉有虯龍,負熊以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