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九部制

bookmark

當李軒剛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可沒有什麼雄心壯志,當時他最想做的就是逃離黃竹山,然後隱姓埋名過一輩子,那個時候的他甚至還奢望着自己跑到江南那片地方去,看一看秦淮河兩岸的風光,體驗一番秦淮女子的溫柔,嗯,最好是免費的。

但是隨着時間的過去,他就發現自己最初的這個想法無異於癡人說夢,想要逃出去不容易,而逃出去後想要躲過官府的追鋪更不容易。

後來因爲柳八苟,方東全他們雖然不讓李軒走人,但是各方面的待遇還不錯,都沒虧待李軒,久而久之,他就覺得在這個山溝溝裡當皇帝其實也不錯。

至少在這片小山溝裡,他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大堆人天天吹捧他是千古聖君,待久了有自信!

這種狀態一久,慢慢地李軒也就接受了自己是山溝皇帝的這個事實,平日裡以朕自稱的時候,已經是不會感到絲毫的拗口,現在你讓他以‘我’‘吾’之類的自稱,他還不習慣呢。

既然接受了當皇帝的命運,那麼李軒自然就需要考慮怎麼把大唐王朝建立成一個真正的王朝,把皇帝位坐的更穩一些,免的到時候被明軍擊敗從而被拉上斷頭臺。

之前編練近衛軍,支持方東全他們去攻打雞冠山、黑虎寨、黃桂山,都是他的一些嘗試。

但是這些嘗試之所以說是嘗試,就是以爲它們影響不大,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大唐王朝的兒戲性質。

他編練的近衛軍就算再能打,但是不管在他們自己的心目中,還是說在外頭的那些明軍心目中,他們依舊是一羣土匪。

治下的民衆就算膨脹到了現在的兩千多人,但是這兩千多人一個個都是把自己當成了土匪,絲毫沒有作爲一個普通大唐子民的覺悟。

而這樣的大唐王朝是絕對不可能存活多久的,哪怕是能夠擋住下一次的明軍進攻,但是絕對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的擊敗明軍。

而大唐王朝只要戰敗一次,那麼就絕對死翹翹了。

所以,軍制改革是必須的,而要實行軍制改革,李軒就得先推動官制改革,只有明確的文武官員等級制度,才能夠建立軍隊的指揮體系,軍隊有了指揮體系後,才能夠稱得上是一支軍隊。

如今的大唐王師,不過是幾個土匪頭子帶着一羣土匪瞎打罷了,根本就沒有任何指揮體系可言。

諸多的原因都讓李軒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官制體系!

當李軒在朝堂上說起官制改革的時候,下頭的柳八苟、錢夢久、王文華三人是一臉的驚訝,顯然是沒想到李軒會突然說這些。

反倒是方東全、陳屠夫他們有些無所謂,在他們看來,官制改革無非就是改一改大家的官名罷了,實際影響不大。

但是在柳八苟他們這幾個讀書人出身的文官看來,意義卻是大不同。

當即柳八苟就是站出來道:“陛下所言甚是,我大唐初立之時多有匆忙,未能建立完整之官制,如今局勢稍安,我大唐又實力大漲,這官制的確是要確定下來了!”

王文華也是道:“陛下果然是天縱之才,千年不出之聖君,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了我們大唐現今之不足!”

錢夢久看了看王文華,目光了露出了一絲鄙視,這個王文華就知道拍馬屁,但實際上屁話都沒說。

當即他道:“不知陛下欲採用何等官職?”

李軒道:“縱觀歷朝歷官制已不適於我大唐,古之三省六部早已經作古,僞明之六部亦多有欠缺,朕遍閱周禮之文,意立九部!”

聽到李軒這麼說,方東全他們依舊是一臉楞逼,他們這些人大字不識,那裡知道什麼官制啊,這個時候他們雖然帶了耳朵來,但實際上和聾子差不多。

但是聽不懂詳細內容沒有關係,李軒的話裡頭,有那麼幾個字還是能聽懂的,比如說六部的‘六’,九部的‘九’。

下頭的陳屠夫當即就是朗聲道:“陛下英明,九比六大,我們大唐的官制自然比僞明的更好!”

一旁的方東全也是道:“不錯,僞明有六部,我們大唐的就要有九部,比他們多了三部,還看那僞明以後怎麼囂張!”

黃學仁和蔡二虎也是跟着附和,說着陛下英明,九部有多好多有,但是你問他們九部怎麼就比六部好了?

他們就一個理由:九比六大!

這聽的旁邊的三個文官是一臉黑,就算是坐在龍椅上聽着他們吹捧的李軒都是面露尷尬之色。

這官制優劣,還能用數字大小來比較的?

此時柳八苟開口道:“陛下,不知何爲九部制?”

李軒一邊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官制章程一邊道:“九部,乃從六部擴展而來,除舊有之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兵部、刑部外,增設農、稅、察三部。”

“吏掌管官員任免、考覈、升降、調動諸事。”

“禮部掌管五禮、科舉、教化、外交往來。”

“戶部掌管戶籍、民政事。”

“工部掌管工程營造,器械打造事。”

“刑部掌管司法事。”

“農部掌管農林礦商事。”

“稅部掌管稅賦、俸餉事。”

“察部掌管糾察百僚,彈劾不法事。”

“各部設尚書一名,左右侍郎各兩名,部下設各司,有郎中等。”

李軒簡單的解說着九部制度,而他這麼簡單一說,柳八苟、王文華、錢夢久這三個讀書人一下子就聽明白了,這九部和以往的六部相比,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戶部被一分爲三,從掌管天下所有土地,農商,賦稅,俸餉等事務的大部門,變成了只管民衆內政事務的部門,而賦稅被單獨列出來成爲稅部,農商也是被單獨出來爲農部。

至於察部,這玩意雖然少了一個字,但是一聽就知道是都察院。

李軒搞出來的九部制度,乃是參考了明朝的六部制以及後世近代國家的內閣制度,不至於太驚世駭俗,又有改良,不說有多少,但是用着先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個九部制,簡單來說是具有大唐特色的六部制度,只不過是多增加了三部而已,至於爲什麼要多增加三部,李軒自然有着自己的考慮,只是他現在是不會對柳八苟他們說爲什麼的。

此外,其實陳屠夫他們說的也不錯,僞明既然有六部,他們大唐王朝自然要比他們的六部多,而且多一部兩部還不夠,要多就得多三部!

因此,九部正好!

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大唐第四位大學士第八百零七章 盛大的入城儀式第八百八十六章 一統天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二千三十章 堂堂御書房大佬第二十八章 危機依舊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融改革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非法移民問題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四百三十七章 升官都不要,你想要幹嘛?第二十六章 近衛軍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要破陣?一堆亂石足矣!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這太子當的真累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四百八十四章 奪柳州迎聖駕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子爵世子的戰鬥第五百零三章 張嶽問策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一戰:懷遠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活着就是最大的奢求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大唐死路一條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沒有戰列艦的海軍是沒有靈魂的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放眼全球,無一合之敵第六百七十二章 火力兇猛的王文華第一百四十章 大人英明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她等,他娶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裝甲車測試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扶持英格蘭第八百六十五章 愛卿辛苦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穩賺不賠的買賣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他陳立夫來了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迎風臭十里的大唐外交官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捅馬蜂窩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絕不容有失!第七百零一章 進攻南昌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韃靼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騎出動第五百四十八章 重圍中的興泉府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一個大唐人了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因爲李軒不願意第二千一百四十三章 至少我們還能當大唐人的刀子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後裝炮第八百四十七章 威名遠播的陳立夫第兩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的一見鍾情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一千五百章 攻克南非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繅絲機第兩百七十八章 戰後大擴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沉默的宋志文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福利第六十九章 揚我大唐國威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勞工招募隊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洪水危機第二千八十七章 不打仗就不用彈藥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裁軍,那是不可能的!第二千九十六章 學大唐就必須學的徹底第二千一百八十九章 陳立夫致仕第五百七十六章 廣州戰役起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畢志安身先士卒第九百五十四章 抓進去容易放出來難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二千零六章 來自美洲的牛肉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不一樣的葡萄牙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創業難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電報第二千一百九十章 大學士陳立夫第七百八十九章 兵臨金陵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師克柳州(求訂閱,月票)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抄襲大唐的葡萄牙人第九百一十三章 吾皇之仁萬年未有第二千六十七章 注目禮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每一個殖民地安都是代表着一場戰爭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商務車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殖民地交易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想要繼承皇位,首先要活得久第五百三十四章 千古聖君的醜態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二千四十五章 無法理解的愛德華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大唐暫住證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牛逼第七百五十九章 南澳島大海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禍而非天禍也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曼人的退路:非洲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三萬噸鉅艦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全它嗎是貪官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不了一起完蛋第九百四十章 老子就是比你更牛逼第二千三十九章 大唐禮儀文化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汽車行業大爆發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沒有異域風情的檀香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