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九部制

bookmark

當李軒剛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可沒有什麼雄心壯志,當時他最想做的就是逃離黃竹山,然後隱姓埋名過一輩子,那個時候的他甚至還奢望着自己跑到江南那片地方去,看一看秦淮河兩岸的風光,體驗一番秦淮女子的溫柔,嗯,最好是免費的。

但是隨着時間的過去,他就發現自己最初的這個想法無異於癡人說夢,想要逃出去不容易,而逃出去後想要躲過官府的追鋪更不容易。

後來因爲柳八苟,方東全他們雖然不讓李軒走人,但是各方面的待遇還不錯,都沒虧待李軒,久而久之,他就覺得在這個山溝溝裡當皇帝其實也不錯。

至少在這片小山溝裡,他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大堆人天天吹捧他是千古聖君,待久了有自信!

這種狀態一久,慢慢地李軒也就接受了自己是山溝皇帝的這個事實,平日裡以朕自稱的時候,已經是不會感到絲毫的拗口,現在你讓他以‘我’‘吾’之類的自稱,他還不習慣呢。

既然接受了當皇帝的命運,那麼李軒自然就需要考慮怎麼把大唐王朝建立成一個真正的王朝,把皇帝位坐的更穩一些,免的到時候被明軍擊敗從而被拉上斷頭臺。

之前編練近衛軍,支持方東全他們去攻打雞冠山、黑虎寨、黃桂山,都是他的一些嘗試。

但是這些嘗試之所以說是嘗試,就是以爲它們影響不大,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大唐王朝的兒戲性質。

他編練的近衛軍就算再能打,但是不管在他們自己的心目中,還是說在外頭的那些明軍心目中,他們依舊是一羣土匪。

治下的民衆就算膨脹到了現在的兩千多人,但是這兩千多人一個個都是把自己當成了土匪,絲毫沒有作爲一個普通大唐子民的覺悟。

而這樣的大唐王朝是絕對不可能存活多久的,哪怕是能夠擋住下一次的明軍進攻,但是絕對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的擊敗明軍。

而大唐王朝只要戰敗一次,那麼就絕對死翹翹了。

所以,軍制改革是必須的,而要實行軍制改革,李軒就得先推動官制改革,只有明確的文武官員等級制度,才能夠建立軍隊的指揮體系,軍隊有了指揮體系後,才能夠稱得上是一支軍隊。

如今的大唐王師,不過是幾個土匪頭子帶着一羣土匪瞎打罷了,根本就沒有任何指揮體系可言。

諸多的原因都讓李軒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官制體系!

當李軒在朝堂上說起官制改革的時候,下頭的柳八苟、錢夢久、王文華三人是一臉的驚訝,顯然是沒想到李軒會突然說這些。

反倒是方東全、陳屠夫他們有些無所謂,在他們看來,官制改革無非就是改一改大家的官名罷了,實際影響不大。

但是在柳八苟他們這幾個讀書人出身的文官看來,意義卻是大不同。

當即柳八苟就是站出來道:“陛下所言甚是,我大唐初立之時多有匆忙,未能建立完整之官制,如今局勢稍安,我大唐又實力大漲,這官制的確是要確定下來了!”

王文華也是道:“陛下果然是天縱之才,千年不出之聖君,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了我們大唐現今之不足!”

錢夢久看了看王文華,目光了露出了一絲鄙視,這個王文華就知道拍馬屁,但實際上屁話都沒說。

當即他道:“不知陛下欲採用何等官職?”

李軒道:“縱觀歷朝歷官制已不適於我大唐,古之三省六部早已經作古,僞明之六部亦多有欠缺,朕遍閱周禮之文,意立九部!”

聽到李軒這麼說,方東全他們依舊是一臉楞逼,他們這些人大字不識,那裡知道什麼官制啊,這個時候他們雖然帶了耳朵來,但實際上和聾子差不多。

但是聽不懂詳細內容沒有關係,李軒的話裡頭,有那麼幾個字還是能聽懂的,比如說六部的‘六’,九部的‘九’。

下頭的陳屠夫當即就是朗聲道:“陛下英明,九比六大,我們大唐的官制自然比僞明的更好!”

一旁的方東全也是道:“不錯,僞明有六部,我們大唐的就要有九部,比他們多了三部,還看那僞明以後怎麼囂張!”

黃學仁和蔡二虎也是跟着附和,說着陛下英明,九部有多好多有,但是你問他們九部怎麼就比六部好了?

他們就一個理由:九比六大!

這聽的旁邊的三個文官是一臉黑,就算是坐在龍椅上聽着他們吹捧的李軒都是面露尷尬之色。

這官制優劣,還能用數字大小來比較的?

此時柳八苟開口道:“陛下,不知何爲九部制?”

李軒一邊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官制章程一邊道:“九部,乃從六部擴展而來,除舊有之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兵部、刑部外,增設農、稅、察三部。”

“吏掌管官員任免、考覈、升降、調動諸事。”

“禮部掌管五禮、科舉、教化、外交往來。”

“戶部掌管戶籍、民政事。”

“工部掌管工程營造,器械打造事。”

“刑部掌管司法事。”

“農部掌管農林礦商事。”

“稅部掌管稅賦、俸餉事。”

“察部掌管糾察百僚,彈劾不法事。”

“各部設尚書一名,左右侍郎各兩名,部下設各司,有郎中等。”

李軒簡單的解說着九部制度,而他這麼簡單一說,柳八苟、王文華、錢夢久這三個讀書人一下子就聽明白了,這九部和以往的六部相比,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戶部被一分爲三,從掌管天下所有土地,農商,賦稅,俸餉等事務的大部門,變成了只管民衆內政事務的部門,而賦稅被單獨列出來成爲稅部,農商也是被單獨出來爲農部。

至於察部,這玩意雖然少了一個字,但是一聽就知道是都察院。

李軒搞出來的九部制度,乃是參考了明朝的六部制以及後世近代國家的內閣制度,不至於太驚世駭俗,又有改良,不說有多少,但是用着先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個九部制,簡單來說是具有大唐特色的六部制度,只不過是多增加了三部而已,至於爲什麼要多增加三部,李軒自然有着自己的考慮,只是他現在是不會對柳八苟他們說爲什麼的。

此外,其實陳屠夫他們說的也不錯,僞明既然有六部,他們大唐王朝自然要比他們的六部多,而且多一部兩部還不夠,要多就得多三部!

因此,九部正好!

第五百三十二章 本王有錢,很多錢第二千一十章 一點也不帝國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乾的就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歐洲第一臺蒸汽機第八百七十六章 皇帝對皇帝的對決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師克柳州(求訂閱,月票)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萬人大轉移第二千八十一章 埃及省亞歷港第五百二十二章 王越的梧州大捷第四百四十九章 這簡直是破壞行賄受賄市場!第七百九十三章 皇宮必須高端大氣上檔次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印度泊木州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家族是一種牽絆第八百六十三章 僞明衆生像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三十二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詭異的發展第一百一十四章 珠兒的無奈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登陸馬六甲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掃蕩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軍官候補生第七百四十九章 使團覲見(第六更求月票)第九百四十九章 李軒:真是一羣傻貨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第四百二十一章 關本官屁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不服,一炮打過去!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國的明珠:南非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才子逛青樓被抓姦啦!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陸海軍軍備競賽第三百四十三章 開門,檢查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百六十六章 舉旗誓師伐唐第二千一百四十六章 蘇伊士運河開通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重點封鎖第八百六十九章 唐兵也不過如此第四十五章 鬼子進村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文明人的感覺第七百六十八章 秦志福跑部第兩百四十六章 柳八苟出山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線膛時代的到來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六百一十四章 欣喜若狂的明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又是一場傾國之戰第二千一十四章 華南礦務公司的申請書第九百八十九章 張嶽逃亡記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詭異的個稅改革第五百六十二章 淡定的陳科橋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大唐人最憎恨的機構:稅部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唐俍兵(求月票)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先生教我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奴家見過公子第二千四十八章 西湖汽車品牌效應第四百五十三章 擔憂的錢祧裡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巴博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零三章 大戰爆發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探索新航線第二千八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陸軍上將方希同第三百九十六章 宋志文誤我第二千三十八章 大唐的月亮比較圓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一戰:懷遠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濟州馬場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三百八十四章 兇險的意外第二十九章 備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四十章 危險寶藏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沒人種地吃什麼?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子爵世子的戰鬥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敵騎來襲第兩百零九章 莫名其妙就打下來了第二千四十三章 體面的基礎:工業化第三十六章 原野上的白手絹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曼人的退路:非洲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技術驗證艦第八百四十三章 偷懶的禮部官員第一百一十章 不屑學之,不屑用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步兵不打馬賽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大有深意的謝一衛第七百二十一章 邵陽書生第六百七十四章 戰爭大殺器榴彈炮第六百六十章 大唐第一戰艦第五百零八章 刺蝟一樣的梧州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楊成經商(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王越的梧州大捷第七百一十八章 南昌危矣第七百九十九章 以身噬虎爲民請命第二章 殿下,不可自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