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大唐海軍從不追求數量優勢

bookmark

大唐帝國的本土,如今廣闊無比,但實際上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大規模開發生存的,至少北邊的那幾個省份,現在都不可能大規模開發。

帝國本土的精華地帶,依舊是少數中部省份以及東部沿海省份,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湖廣這四大區域。

而其他地方的話,其實發展的很一般,主要是受到交通、地形、資源等自然條件的限制。

內陸地區中,其實發展的比較好的也只有山西了,而這地方之所以發展的好,純粹是因爲這裡有煤炭,並且開通了鐵路。

如今乃是蒸汽時代,對煤炭的需求是一天比一天高,這也是讓煤炭的產量雖然逐年攀升,但是依舊沒有降過價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而山西也是依靠着大量的煤炭資源,把經濟給發展了上去。

但是,這隻侷限於工業部分。

然而哪怕是現在已經是工業革命時期了,但實際上工業規模依舊遠遠無法和後世相提並論。

對於現在的大唐帝國而言,農業爲代表的第一產業,依舊具有不可動搖的的作用,一個地方的普通民衆生活水準怎麼樣,更多的還是要看當地的農業發展。

至於工商業嘛,這年頭的工業所提供的工作崗位,相對於大唐帝國兩億多的人口而言,其所佔據的比例依舊是非常有限的。

儘管大唐帝國涌現出來了衆多典型的工商業城市,比如說上海、廣州、天津這三大工商業城市,都是發展迅速,並且因爲工廠扎堆,導致城市人口暴漲,已經是先後突破百萬人之巨。

而次一等的武漢、當塗、金陵、鎮江等城市也是達到了數十萬人之巨。

此外還有諸多中小型城市也是彙集了大量的人口,超過十萬人的城市如今已經是非常多了。

這可以看成是工業革命所導致的城市化,大量農業人口陸續轉化爲工商業人口。

累積下來的話,全國本土範圍內,也就是大陸本土以及後續完成本土化的東海省、部分局部本土化的地區在內,城市人口大概也就兩千萬人左右。

城鎮比例都還不到百分之十呢。

因此別看這百萬人口的城市,數十萬人的城市很多的樣子,但是比兩億多人口比起來,那麼所佔據的比例就非常小了。

大唐帝國的絕大部分子民,都還是生活在農村裡,依靠種田爲生。

因此絕大部分情況下,一個地方的農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當地的民生。

通常來說,民生比較好的,都是土地比較肥沃,擁有大量耕地的地方,比如說江南、湖廣、華北等等,都是差不多。

而山西那邊的話,縱然有着大量的煤炭資源,給當地帶來了不少的助力,但是因爲人多地少,因此民生依舊是比較困難的。

因此本土地區其實很多地方的民生條件很一般,看似經濟總量大,但是當地百姓的生活,還真沒有美洲地區的移民們生活質量高呢。

哪怕是跑到非洲南非去,隨便一個移民也能夠獲得大量的耕地,其他不敢說,但是隻要努力耕種,吃飽飯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其實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每年纔會有這麼多的人陸續移民海外,或者到邊疆省份屯墾。

而這一點,李軒也是有心無力,對於這些因爲自然條件而限制的落後地區,作爲官府層面雖然能夠推動其中一兩個地方發展,但是絕對不可能把所有地方都是給推動出來的。

但是就算是困難也不能不搞!

比如說,其實很多地方不是不適合發展工業,而是沒有這個機會!

比如說四川,這個天府之國其實條件也還是可以的,但是這些年卻是沒怎麼發展起來,主要還是進川的交通比較差。

鐵路沒有,而普通的馬路雖然有,但是那個路難走的很。

長江航運的話,從宜昌到重慶這一段可是有着大名鼎鼎的三峽呢,航行非常危險不說,而且航道的水深以及寬度都不足,加上水流非常急,因此往往需要動用大馬力的蒸汽船才能夠溯江而上,這不但加大了運輸成本,而且也限制了運輸量。

所以到目前爲止,四川那邊的工商業發展,更多的還是以服務當地的輕工業爲主,但是比重很小。

更多的,當地還是依靠傳統的農業。

四川如此,其他省份其實也好不到那裡去,比如貴州、雲南、廣西等西南省份都發展的不太好。

但是在李軒看來,要發展還是可以的,哪怕是不搞什麼大型工業,但是多搞一搞輕工業或者特產加工業也是可以的啊。

限制這些地方發展的,在李軒看來還是交通問題!

尤其是內河航運條件不怎麼好的地方,因爲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尤其是工商業發展上已經是被交通便利的地方拉下了太多。

而這種情況李軒自然是不會當做沒看見。

前些年的時候,帝國內政的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哪怕是修鐵路也是在比較容易修鐵路的地方修,重點發展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頂多再加上一個湖廣。

現在嘛,李軒已經是準備朝着其他省份傾斜一二,反正其他發展良好的省份已經能夠自主持續的發展了,不需要金陵方面的支持都能發展的很好。

但是其他省份如果沒有金陵方面的扶持,估計是很難追上來。

而根據後世的經驗來看,要想富先修路!

要發展地方經濟,交通問題必須先解決!

在這年頭要解決內陸省份的交通問題,除了靠鐵路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爲此,李軒已經是讓大唐鐵路總公司,開始籌劃修築西南鐵路幹線了。

目前大唐帝國的鐵路修築基本上已經是完成了前期規劃的數大幹線。

主要有從寧波一直到杭州、上海、鎮江、金陵、九江、中間還有一個杭州到金陵的江南鐵路網。

然後是以香港爲起點,途徑廣州、長沙、武漢、鄭州、天津南北幹線鐵路。

再過來則是東西鐵路,從金陵到徐州、鄭州、長安、蘭州、肅州、哈密、吐蕃、喀什、庫裡的超長東西鐵路,這一條鐵路包含了京鄭鐵路、西北鐵路、中亞鐵路東西段。

再過來則是次要幹線,比如:

以濟南爲中心,同時聯通天津、徐州、鄭州、青島的山東十字鐵路網。

南昌到武漢的南武鐵路。

再有則是草原鐵路,天津開始出發,途徑幽州、豐州、黑石城。

再有則是天津向東,經過錦州、瀋陽、哈爾濱的東北鐵路。

再有瀋陽向東,進入高麗半島,一直抵達釜山的遼東鐵路。

上述的這條鐵路幹線,構成了帝國本土的主要鐵路幹線,同時圍繞着這些鐵路幹線,還有衆多的鐵路支線,而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鐵路支線也就越多。

比如說在珠三角和長三角以及華北平原一帶,鐵路線是非常多的,其總長度也是非常的長。

但是依舊有衆多的地方沒有通火車,比如說四川、雲貴兩省、廣西等省份,雖然他們本省內會有一些短途鐵路,但是卻並沒有連接到鐵路網當中來。

下一步,李軒要鐵路公司搞的就是,把上述這幾個省份的鐵路先修通了,至於說更多的邊疆省份,比如說吐魯番省、黑龍江以北區域的東北省、西伯利亞地帶的河西省、西伯省暫時就不搞了。

那些的自然環境太惡劣,吐魯番可是高原,後世爲修個鐵路都是麻煩的要死,現在這年頭是別指望修鐵路了。

而北邊幾個省份連人都沒幾個,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凍土,不好修,修了也沒啥用。

但是西南幾個省份和福建這個省份就不一樣了。

李軒都做出了決定,鐵路總公司方面自然是不會有任何的拖延。

很快就是向李軒報告了預定的鐵路修建方案。

福建那邊,主要是修一條連接江西和福建的鐵路,至於沿海地區,有海運,倒是不用急着修。

而鐵路一直拖着沒修,純粹是因爲地形太複雜,施工成本太大,同時福建的沿海運輸其實很發達的,海運便利,對鐵路的運輸需求其實也有限。

既然能用簡單方便的海運,這難修,成本又大的鐵路自然也就暫停了下來。

畢竟這會的福建進行海運,可不存在什麼海運安全問題。

這東太平海域乃是帝國海軍的自留地,基本不可能有外來船隻威脅帝國在這一海域的航行安全的。

至於說突破帝國海軍的封鎖,然後殺入東太平洋海域,除非是外星人入侵,不然是沒這個可能性了。

這年頭的大唐帝國,海軍實力有多強,這個其實已經很難其衡量,因爲他們隨便拉出一支分艦隊出來,都比其他國家的所有海軍加起來還要強。

日不落時期的英國曾經搞兩強標準,海軍實力要超過世界老二和世界老三之和

冷戰後的美海軍雖然沒有明確公佈,但是人家的常規海軍玩的就是全球標準,也就是美國海軍一家單挑全球其他各國海軍!

但是到了大唐帝國海軍這邊就不一樣了!

大唐帝國海軍從不追求什麼數量上的優勢,人家追求的是全球海軍的絕對控制!

什麼是絕對控制?

就是他們想去那去那!

不想讓誰去那,就不讓誰去那!

第一百三十一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遺臭萬年的呂宋金礦公司第九百一十五章 和大唐平分天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步三回頭的明軍第二千一百二十一章 採購裝甲車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汽車全民化時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史無前例的遠征第兩百七十章 三千虎賁渡瀾江第二千一百四十七章 運河首航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探索新航線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後裝炮第八百三十七章 明軍炮手趙東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淮河啊秦淮河第七百六十六章 秦志福接旨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六百八十二章 督標的衝鋒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遍地黃金第三十章 遲早得睡一起第四百一十九章 僞唐賊軍想要幹嘛?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禍而非天禍也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唐商律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先生教我第九十章 蔡二虎的自信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繼承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難以想象的驚歎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遍佈全球的第四艦隊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臭氣熏天的加迪斯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設省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這些南唐蠻子想要幹嘛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福利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軍來襲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想要補救?遲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能騙就騙能搶就搶(求月票)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宮廷:狼多肉少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發槍初登場第兩百五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一千零八十章 陰險的大唐騎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水面力量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每一個殖民地安都是代表着一場戰爭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設省第二千一百八十二章 韃靼人在非洲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購買殖民地第二千七十九章 全球性民族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慘烈的價格廝殺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衝突和矛盾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只能有一個聲音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輪船時代來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能管只是懶得管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二十年如一日第兩百六十章 插上翅膀的明軍第三百三十六章 擴軍萬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破城而入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葛老弟你這手還得練一練第二千一百九十八章 汽車運輸時代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未來是美好的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讓人絕望的差距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大唐電報公司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一個地球一個帝國第六百三十四章 嗑瓜子看戲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暫住民的榜樣第八百二十八章 剿賊安民檄——北伐!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微服私訪秦淮河第五百六十八章 一切都完了第兩百九十六章 秋風蕭瑟戰鼓響第七百九十二章 遷都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動盪的帝國第九百一十二章 尋訪長生不老藥第八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衝鋒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一百萬扶桑女子第三百二十章 爭渡爭渡第二千九十五章 翰統在英格蘭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海戰新時代襲來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爲了人類早婚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立儲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不滿足的宋丸子番外:李軒遊秦淮(一)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海戰新時代襲來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未來主力艦計劃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打工哪有當老闆好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烏力罕挨炮第九百零九章 你確定這是商船?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帝國丟不起這臉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楊成的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投機,唯獨糧食不行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賠款,撤軍,道歉,質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翰林院調查統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