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大唐錢多任性

bookmark

當一個新生的石油行業,其產值都已經是超過了出口總額的時候,也是非常好的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大唐國內的市場容量是非常大的。

同樣,也就導致了大唐的企業,對本土市場的依賴性,要遠遠超過海外市場的依賴性。

因爲從始至終大唐的經濟體系,都是屬於內需導向經濟,而不是出口導向經濟,真正說起來,其實大唐對外部幾乎沒有什麼依賴性。

如今的大唐雖然已經發生了工業革命,但是某種程度上依舊和以前一樣,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

只不過以前的小農自給自足經濟體系,其覆蓋的範圍是非常小的,而如今的工商業經濟體系,則是覆蓋了更廣的區域,甚至是整個本土乃至全球市場。

但哪怕是放大了這麼多倍,但是大唐的經濟體系依舊是屬於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

龐大的本土加上諸多海外領地,帶來不僅僅是龐大人口以及消費市場,同樣還帶來了幾乎所有的農產品以及工業原料等。

基本上如今要什麼,大唐帝國的本土以及海外領地裡都能找出來,而且產量都還不小。

比如說近代工業裡最爲重要的多種資源,也就是煤炭、鋼鐵、橡膠、石油這幾種工業原料,大唐都不缺。

農產品更不用說了,大唐的幾個海外領地基本都是屬於密集產糧區,南非平原、南洋的幾個地方再加上北美洲,這些地方都是產糧區。

而這種經濟體系相對而言,比外貿型經濟體型要更加的健康、強大,甚至帶來的稅收也更多。

稅收的來源,不僅僅是生產,更來源於消費。

這也是大唐帝國的財政收入這麼高的緣故。

同樣,這也是爲什麼的大唐的財政支出同樣高昂的緣故。

因爲資金是流動的,當社會的財富通過稅收被集中到官府手中的時候,肯定是要花出去的,不管是通過軍政僱員的薪資也好,各類官方採購、基礎設施建設也好,總體上,其實官府每年收上來多少稅收也就意外着花出去了多少的資金。

這樣才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循環。

宣平三十六年裡的財政收入預算達到了三億四千萬唐元,這麼多錢總是要花出去的,而這些錢花出去去的過程裡,同樣也能夠帶動着經濟發展。

比如說軍政官員們拿了薪水,他們就會消費,這就形成了消費市場。

軍械採購、基礎設施建設大多也具有同樣的功效。

這麼龐大的財政支出裡,李軒這裡擠一擠,那裡擠一擠,就能夠從中擠出來幾千萬,然後用於去其他方向,如果是幾百萬,這都不用特地調整了,隨便搞一下就能夠搞出來幾百萬了。

沒辦法,大唐錢多,任性!

海軍連兩百多萬一艘,都能一艘接着一艘買。

陸軍那邊爲了和海軍爭雄,也是幾十萬幾十萬的列車炮也是一門接着一門搞。

然而裝備的這些兩百多毫米甚至三百毫米的巨炮打誰去啊?

打土著根本用不上這些玩意,一萬多噸的戰列艦如今就是個超大號的吉祥物,最大的作用就是安排到各地沿海港口城市裡展示,用以炫耀海軍的強大。

列車炮也是差不多同樣如此,這麼大個的玩意根本沒啥用處,甚至連前線基本都上不去,至於打敵人,擺脫,陸上哪有這麼強大的敵人值得大唐陸軍費盡心思動用兩百甚至三百毫米的列車炮啊、

打海軍還差不多!

好吧,實際上海軍和陸軍彼此間還真是把對方作爲了潛在的敵人防備着!

很多東西,其實就是陸海軍兩家彼此競爭搞出來的東西。

所以,由此你也能看出來,縱然大唐的各部門年年喊窮,但大唐其實真不差錢。

要修西南鐵路,要修入川鐵路,要在西南等幾個經濟比較差的省份發展經濟,這投資自然是少不了的,不過對於大唐這樣的帝制國家而言,真要搞什麼事,其實也是容易的很。

李軒一聲令下,整個帝國都是行動了起來!

首先是大唐的中樞喉舌,向來代表着大唐政治正確的大唐朝報,在最新的幾期大唐朝報上頻繁的密集報道對於經濟落後的西南以及內陸省份的發展等等。

今天是說萬古聖君、聖天子李軒召開會議,詢問了某內陸省份的交通建設問題。

明天就是說某某部門相應聖天子的號召,準備對某一經濟落後地區出臺,某種針對性的政策。

然後又是報道了某某企業相應官方號召,發揮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準備對某某地方進行大規模投資,爲某地方的發展提供就業以及稅收等等。

再過來又是某個富裕省份州府等官府衙門,其主政官員也是高調的宣佈,他們已經和某某經濟落後之地區達成了互惠合作協議之類的,準備引導企業前往某某地進行投資,或者乾脆是給予財政扶持,幫忙建設學校、各類基礎設施等。

尤其是富得流油的松江府上海特設縣,就是先後和多地達成了協議,給予部分地方財政援助,引導企業入住等等。

這麼一系列操作下來,西南以及各內陸省份幾乎一夜之間都是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在各方面的扶持下,廣西方面最先行動,他們高調宣佈已經和大唐鐵路總公司等方面達成了協議,將會修築一條從廣東廉州向北延伸,進入南寧、桂平、北上柳州的鐵路線,後續也將會繼續向北延伸進入貴州,最後抵達貴陽。

一旦鐵路建成,將會成爲廣西省內的首條長途鐵路線,開闢新的進出交通渠道。

以往廣西那邊的交通,主要還是依靠珠江流域的西江,聯繫廣東方面。

以往廣西的省府都還是桂林呢,不過後來爲了更好的發展廣西,同時也是考慮到交通問題,其南遷到了桂平。

這主要是考慮到了桂平剛好位於廣西幾個小平原的中間,其地形適合大規模開發屯墾,省府能夠帶來大量的人口遷移並開發,同時還是考慮到了西江所帶來的交通便利,能夠通過西江直接聯繫珠三角,以獲得更好的工商業投資。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考覈承襲制第八百五十五章 貨運馬車第七百一十八章 南昌危矣第九百八十八章 張嶽亡命狂奔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唐人的胃口太大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宣平十年陳立夫回京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六百二十七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六百零二章 炮聲隆隆第八百三十一章 嘀嗒嘀嗒第三百五十章 誓師伐明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蘇伊士運河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天才滿地跑第八百四十九章 忍辱負重的陳立夫第四百八十八章 突擊隊,出擊第七百二十五章 火燒衡陽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鳴金收兵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亂石陣絞肉機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追求幸福自由的宋丸子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二千一十六章 設備到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稅務調查官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兩條腿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鳴金收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攻佔科倫坡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大唐扶桑相親大會第六百七十章 從地球掉下去咋辦?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一百六十三章 風緊扯呼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兩百萬大軍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今晚睡在那個房間?第五百七十三章 特殊西江貿易體系第六百三十章 欽差在廣州第兩百六十一章 當務之急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放飛自我的年輕教授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被堵死了第二千五十八章 工業量產汽車時代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詭異的個稅改革第兩百四十六章 柳八苟出山第七百五十四章 海軍的野心:戰列艦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平開海旨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軍潰逃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你們陸軍想都別想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這些土著太小氣了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不能跟錢過不去第七百四十四章 劃江而治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濟州馬場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當科學家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無用功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海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難兄難弟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規劃中’的美好未來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歐洲艦隊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工業時代的芬芳第六百三十二章 典型的排隊槍斃第九百七十八章 決戰漢陽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內需導向經濟第九十二章 黃竹山大會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特殊西江貿易體系第四百八十五章 柳州總攻戰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駕親征廣州第七百四十三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規劃中’的美好未來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大唐的僞劣產品:出口型板甲第八十五章 久仰丞相風采第四百六十二章 精通僞唐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強大無比的讀書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萬噸豪華客輪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大唐的僞劣產品:出口型板甲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打扶桑搶黃金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竟的征伐(求月票)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納稅光榮,抗稅坐牢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修鐵路了第兩百七十一章 最關鍵的時刻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國家第二千零二章 聖天子全知全能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急迫的陳立夫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一百零四章 整合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唐俍兵(求月票)第二千一百零六章 少花錢多辦事的大唐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歐洲艦隊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大的麻煩第八百七十四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二千一百八十五章 緊抱大唐大腿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六百五十一章 改進火藥配方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戰艦不夠找海軍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