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領正泰縣城

bookmark

衆人包括李軒在內,早就已經是期待着跨過瀾江,進軍興泉府了。

之前是因爲實力弱小,而且河對岸有着上萬明軍擋路,但是現在,情況卻是不一樣了。

通過今天白天的一戰,明軍的主力盡失,不僅僅在二號渡口那邊的兩千多明軍被擊潰,在中午時分的時候,擊潰了明軍渡江進攻的瀾江渡口的唐軍主力,派出了部隊朝着瀾江下游,也就是正北方向追擊,他們要把之前從三號渡口渡江的一千多明軍衛所兵追上並擊潰。

除了三號渡口的這一千多明軍需要擊潰外,還派出了部隊向南方二號渡口那邊繼續追擊早上被郝柏年擊潰的明軍。

這兩個方向都有不少的明軍殘兵逗留,這如果不及時徹底擊潰他們的話,後續有可能給大唐新軍造成麻煩。

但是這些都是後續的小規模戰事,影響不了大局。

自從宋志文下令撤退的那一刻起,第二次瀾江戰役就宣告一段落了,而上萬明軍的已經是損失過半,作爲主力的三千募兵更是隻剩下數百人。

縱然宋志文麾下還有兩千多人的衛所兵和差不多同等數量的青壯,但是靠着這些炮灰兵力,是絕對不是大唐新軍的對手的,只要渡江擊潰這幾千明軍殘兵,那麼整個興泉府是唾手可得。

再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消滅了這上萬明軍後,短時間內明軍是不可能集結大規模的兵力再次來襲。

經此一戰,興泉府內自身的力量已經是被消耗一空,甚至連周圍府縣的衛所兵也是被殲滅了。

明軍要想彙集大軍來攻,單單靠興泉府乃至周圍幾個府縣自身的力量已經是不行了,必須由貴州巡撫牽頭,集中數萬大軍來攻。

而這樣的事,光光是政治上的扯皮就得浪費不少的時間,更何況貴州這地方山路難行,等他們從各地集結起來並走到興泉府,那都好幾個月以後了。

而有了這幾個月的時間,已經是足夠讓李軒把整個興泉府納入掌控之中,並利用興泉府的人口以及物資,再一次大規模擴張大唐新軍了。

依靠一個正泰縣,大唐王朝就能夠拉出來一支將近四千人的軍隊來,如果依靠擁有足足三十餘人人口的整個興泉府,拉出一支萬人規模的大唐新軍是完全有可能的。

從軍事角度而言,攻打興泉府的時機已經成熟!

而從政治角度而言,大唐王朝已經是成立了好幾年了,哪怕之前的一兩年都是在玩過家家的遊戲,但是總不能一直都窩在山溝裡。

不僅僅是李軒嚮往着江南秦淮河上的繁華,方東全和陳屠夫他們也都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走出大山,走出正泰縣,看一看外面廣闊的世界。

渡江、攻打興泉府城,這已經是成爲了李軒和諸多將軍們的共識,但是怎麼打?打完之後怎麼應對明軍更大規模的反擊?

對此,曾子文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方案,佔領興泉府城後,立即開始大擴軍,從整個興泉府內招募新兵,而這一次的擴軍規模,是要把大唐新軍擴充到萬人以上!

除了兵力上的擴充外,曾子文等將軍們還提出了對現有武器的一些改進建議,比如裝備更大口徑的重型火槍,裝備營屬火炮。

而這些改進建議在之前的戰後總結會議上就已經提了出來。

每一次大規模戰鬥之後,大唐新軍總是會舉行一次戰後總結會議,討論此戰的得失,而這已經是逐漸成爲了大唐新軍的傳統了。

而今天的戰後總結會議裡,大問題沒有太多,畢竟這一次打的雖然艱苦,但是各部隊的發揮實際上還是不錯的,也沒有出現太大的紕漏。

不過部隊的表現雖然不錯,但是不代表着沒有缺陷了。

首先是部隊第一次對火槍的現有性能感到了不足,按照道理來說,大唐新軍裝備的火槍的性能在當代已經算得上是頂尖的,但是依舊存在着諸多問題,比如說射速太慢,而且點火的成功率太低。

面對大規模的敵軍衝鋒時,力有不逮!

對於這個問題,李軒自然是清楚的,但是他也知道,一時半會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因爲如今大唐新軍的火槍基本上已經是壓榨出了所有當代的技術潛力,從彈藥再到火槍的設計,已經是沒有什麼太大可供改進的地方了。

唯一能夠改進並大幅度提高火槍性能的地方,就只剩下擊發機構了,那就是把火繩擊發換成燧石擊發。

但是這涉及到了一個看似不起眼,但實際上目前來說卻是無解的難題,那就是彈簧。

燧發槍的最重要技術難點,就是這個小小的彈簧,而這玩意對鍊鋼技術的要求可是相當高的,以目前大唐王朝工部下屬那些作坊的技術能力,根本就搞不出來。

沒有彈簧,就做不出來燧石擊發機構,無法把現有的火繩槍升級爲燧發槍,如何次自然也就很難再提高現有火槍的性能了。

對此,那些將軍們也是知道,並且是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繼續增加火槍的口徑,以獲得更大的射程與威力,用以對抗明軍以後可能出現的更厚,防彈能力更強的盾牌。

李軒聽到這個提議倒是覺得可行,大唐新軍的現有火槍,口徑本來就不算大,十四毫米而已,只能說比日本人的鐵炮、歷史明朝裝備的鳥槍略微大一些,勉強算得上是中等口徑火槍。

但是同時期,歐洲人裝備的火槍口徑卻是要大得多,尤其是西班牙人的火槍,那可是能夠達到二十毫米的,對付厚重的板甲效果齊佳。

之前明軍衝鋒的時候,就已經是採用大量厚重的巨型盾牌乃至手推盾車用來對抗唐軍的火槍了,難不準以後他們會採用更大,更厚的這些巨型盾牌,哪怕這些巨型盾牌的機動能力太差也是如此。

李軒決定先來個有備無患,先造一批二十毫米口徑的重型火槍再說!

決定了造一批重型火槍後,李軒還想着再改進現有的火炮!

通過這一次的實戰,李軒發現炮兵隊現有的六門火炮,不管是八百斤重的哪門意大利炮,還是說那五門五百斤的火炮,都還有着重量過大,無法快速機動的致命缺點。

這些火炮雖然射程和威力都不俗,但卻都是清一色的前裝加農炮,重量還是太大了。

當李軒看到明軍的那些老古董碗口炮後,覺得己方也必須有一種可以伴隨步兵快速機動的火炮。

昨天夜裡,郝柏年率領部隊增援二號渡口的時候,就是因爲火炮重量太大,倒是無法快速增援,導致郝柏年率軍作戰的時候,無法得到火炮的支援,只能依賴手榴彈以及純粹的刺刀衝鋒。

而這也是郝柏年所部傷亡不小的主要原因!

大唐新軍必須要有一種能夠隨時伴隨步兵作戰的輕型火炮,而且是直接由步兵營直轄的輕型火炮。

它必須能夠直接用馬匹等牲口直接馱運,緊急情況下讓士兵也能夠搬運,而不能和現在的那些六門大炮一樣,得多匹馬匹拉着走,緊急情況下,或者到了山地、泥濘地帶就無法機動了。

抵達戰場後,要能夠伴隨步兵的陣型進行機動,這就需要讓士兵們能夠把火炮推着走。

在滿足快速機動的這個前提下,其他的性能數據能夠做到有多好就多好。

除了這兩樣,還有其他的一些建議,比如爲更多的長矛手配屬盔甲,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影響沒有前兩者這麼大。

這一天的戰後回憶結束後,大唐新軍是再一次快速運轉了下來!

受損比較大的幾支部隊開始大規模接受後方送上來的新兵,並補充損失掉的火槍等武器。

儘可能讓大唐新軍恢復以往的戰鬥力,不過這個儘快也是不可能快到那裡去,至少在大唐新軍發起渡江戰役之前是不可能辦到的了。

新兵的招募和訓練都是需要時間的,而武器的生產速度也是有限的。

而這個時間,是趕不上大唐新軍所制定的渡江作戰的。

爲了趁熱打鐵,李軒決定的渡江時間很趕,就在五天之後!

這五天,就是大唐新軍最後恢復補充的時間,能補充多少算多少!

後續兩天裡,率軍追擊三號渡口之敵的第二混成營營官李春景追擊並擊潰了明軍,殺敵兩餘,俘虜五百餘,剩下的數百明軍徹底潰散,他當天押送着俘虜返回。

率軍追擊二號渡口殘兵的第一混成營方希同派人來報,說南邊的明軍殘部早已經是徹底潰散,很多都是變成了散兵遊勇,難以一一追擊。

對此,李軒也只能是先把他們先把這些散兵遊勇放到一邊,反正些許散兵遊勇也影響不了大局,頂多就是對地方治安造成一些麻煩而已,以後讓捕盜營慢慢梳理清剿。

現在,李軒是把目光放到了正泰縣城上來!

在正式渡江攻打興泉府城之前,他還得把正泰縣城給拿下來!

爲此,他是派人向方希同傳令,讓他立即率領部隊前往正泰縣城,把正泰縣城給拿下來,而且爲了趕上數天後的渡江作戰,李軒只給了他兩天時間。

不用多久,當正泰縣縣城內的蘇家康聽到城外來了大批僞唐賊軍的時候,而且還擺開了架勢要攻城的時候,整個人都是站不住,跌坐在椅子上,眼神都是透着絕望。

嘴裡還喃喃着:“怎麼辦,該怎麼辦?”

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三百二十二章 全軍進攻第四十一章 反派模板馮家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伊麗莎白昭儀第五百一十八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四百八十五章 柳州總攻戰第九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立案調查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唐地雖廣,然寸土不讓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悲催的參謀長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金陵花魁迎陳立夫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慌的明文武官員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繁忙的長江第二千五十一章 缺錢的愛德華第九百八十章 陳立夫的孤獨和驕傲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敢投資鐵路?內褲都得賠掉第三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軍費壓力第二千一百三十二章 硬實力抄襲第八百六十四章 萬古聖君親征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大唐使團來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這個老大不太合格第九百六十九章 杜丹清的防守反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農場主何錫華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刁蠻公主第二十四章 生活就像那啥第七百一十七章 皇權的空前集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元年式七斤野戰炮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錢祧裡的危機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天堂太貴,住不起第八十二章 激烈無比的對決第五百二十章 凶多吉少的俞大猷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印度洋上的炮聲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二千三十四章 大唐奇蹟第七百六十一章 投降?那是不可能的第九百零四章 傳統:通通打包帶走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技術驗證艦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抽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恐慌的明軍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呂振江赴北海第七百三十七章 萬古聖君李軒第六百七十三章 戰艦出動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大唐的報復第七百九十三章 皇宮必須高端大氣上檔次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軍還值錢的大唐西洋公司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初中生都是已婚人士第一千零一章 援兵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麥全面唐化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忙到崩潰的太子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韃靼定都歐洲第五百六十章 向大唐王師學習!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英使團的苦難和努力第八百七十四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擔憂的北方武器公司第七百九十四章 前明尚書的鐵窗生涯第七百一十一章 沒有計劃的李春景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王師的巷戰利器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金陵震動第六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大唐海軍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六百七十八章 李春景期待的驚喜第八百八十二章 正德皇帝笑了(必看)第三百零六章 明軍主力出現第兩百二十一章 說屠城就屠城第七十七章 歷史的真相第九百零三章 紹武帝的悔恨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寒門子弟更恐怖第七百八十九章 兵臨金陵城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不理他們,繼續前進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奇葩的全球貿易第四百二十七章 他們都該死!第九百五十三章 查獲髒銀第五百二十二章 王越的梧州大捷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戰地指揮車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第一份電諭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千一百四十一章 非法移民問題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造船業大爆發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全民守城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唐第一艘遠洋戰艦第八百六十三章 僞明衆生像第五百一十一章 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梧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軍潰逃第九百二十九章 換不到馬匹就去搶啊!第五百二十九章 從不退縮的稅務稽查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飢渴的單身狗最有戰鬥力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抽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同的科舉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 經濟一體化計劃第一百五十九章 戰爭機器第九百八十七章 聖天子親臨前線,歡呼吧!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繁華背後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