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不懼亂局

東征渤海的北路軍統帥高蘇自一開始就和大石牧暗中往來,一手拉,目的無非是想從渤海攫取更大的利益,一時被貪念迷惑了心智,被大石牧抓住機會一舉策反了他麾下大將高森淼。高森淼臨陣反戈,高蘇和他的兩萬精銳在扶余府境內全軍覆沒,渤海大將陳武公聯合高森淼趁勢攻入勿州境內,高蘇苦心經營的八城十六寨被連根拔除。

高森淼兵困勿州城,危難時刻,一直被高蘇輕視的庶子高文挺身而出,散盡家財,動員闔城百姓上城戍守,一連三次擊退高森淼的進攻。

遼東總管王儉親率大軍馳援勿州,高森淼大掠而去。

北路敗績,挫動中路士氣,石雄兩萬大軍被困鐵州,進不得,退不得,形勢岌岌可危。南路史憲忠部穩紮穩打,卻不幸遇到了渤海名將李卓,李卓推行殘酷的堅壁清野政策,人爲地製造了方圓兩千裡內渺無人煙的慘烈景象。

唐軍進入中京府後行走千里,除了小股襲擾的渤海民軍,見不到一座村鎮,見不到一個百姓,得不到一粒糧食,以戰養戰的政策徹底破產,一萬大軍行走在莽莽無邊的原始森林裡,只能以獵取野物、採集植物根莖果實爲生,因爲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戰鬥力急轉直下。

所幸史憲忠擅於統兵,關山遙遠,音信不通,史憲忠只能擅做主張,及時改變策略,北上與石雄部會合,改側翼中路軍爲合兵一處,以優勢兵力直取上京龍泉府。

恰當此時,流浪在海上的金秀宗得到溟州和尚州兩地軍民的支持重返半島,糾集不滿金道安的殘兵敗將,在尚州大院谷誓師,兵鋒向南直指金城。

金道安做了新羅國國王后與樸赫哲的矛盾逐漸升級,起初他羽翼未豐,尚能忍耐,隨着各部新羅籍將士陸續回國,金道安的王軍實力大增,加之金秀宗流亡海上、衆叛親離,金道安認爲剷除新羅舊勢力,一統新羅的時機的到了。

金道安咄咄逼人的氣勢,讓樸赫哲感到十分恐懼,由此起了迎請金秀宗回國牽制金道安之心,在他的授意下,金城北部門戶大開,使得金秀宗聯軍一舉突破玄月洞天險,驟然出現在了金城之北。

與此同時,新羅西南的全州、武州、康州也在樸赫哲的授意下激起了民變,金道安度大事不妙,爲了避免陷入金秀宗和樸赫哲的合圍之中,他向薛老將的清海軍求助,棄城渡海,輾轉向西,在熊州境內登陸。

大唐駐平壤都統馬和東聞訊立即率兵南下重新佔領了漢州,呼應金道安。

新羅局勢風雲驟變,使得已陷入困境的渤海戰局雪上加霜。原本準備開拔渤海的援軍不得不留步遼東,警戒來自半島的威脅。

在海濱度假的李茂再也呆不住了,他連夜趕到遼東城,召集遼東諸將集會,眼下有個兩選擇,南征新羅,還是東征渤海,以遼東現在的實力只能顧一頭。

新羅落到今天的混亂境地,與李茂當初的錯誤佈局有關,但現在不是檢討反思的時候,現在最要緊的是穩住新羅半島形勢,讓遼東置身事外,否則遼東一亂,渤海局勢更加不可收拾,極有可能釀成全盤崩潰的局勢。

李茂當即立斷,指示馬和東移兵向南佔領熊州,幫助金道安在熊州站穩腳跟,命令薛老將聯合雀易佔據武州,公佈樸赫哲聯合唐軍驅逐金秀宗的真相,點燃新羅內戰之火。

這卻是李茂的一廂情願,事實上早在金秀宗還在海上流浪時,渤海王大石牧就已經派人跟他取得聯繫,二人秘密定盟,相約南北一起動手,打亂李茂的計劃,讓他首尾難顧,最終達到新羅和渤海兩國同時擺脫李茂,獨立自主的目標。

因此在李茂公佈了樸赫哲通敵叛國的罪證後,金秀宗並沒有發聲討伐,反而主動站出來爲樸赫哲辯白,聲稱所謂的證據都是李茂捏造的,與事實不符。他遣使與樸赫哲談判,承諾新羅獨立後將全州闢出作爲樸氏封地,新羅王只保留名義上的統治權,全州實行自治,樸氏不僅可以在管內徵稅,甚至還可以保留私家軍隊。

樸赫哲沒有接受金秀宗的優待,只是請求金秀宗在重掌新羅後,赦免樸氏子孫和他的部將參與內亂的罪過,發誓永遠不追究,至於他本人不論生前還是死後,都可以爲國家做出犧牲,身敗名裂也在所不惜。

金秀宗和樸赫哲沒有發生預想中的碰撞,而是聯兵一處向熊州、漢州進攻。事態的變化完全出乎李茂的預料之外,也打的馬和東措手不及。

馬和東的駐屯軍主力都被抽調去東征渤海,所部只餘六千人,且多老弱,面對新羅聯軍的浩蕩攻勢處於絕對下風,而金道安不戰而退,士氣低落,麾下新羅籍將士在金秀宗的宣傳攻勢下,軍心不穩,逃兵常有,甚至還發生了整建制的叛亂事件。

李茂憂心忡忡,對王儉說:“新羅這步棋是我走的太臭,還是對手太過高明,怎麼會落到如此境地?”

王儉道:“據我所知,半島環境惡劣,文明愚昧,官府殘暴,百姓生存艱難,因而此處小民都養成了暴風般的性格,漢州一戰,十萬民軍寧可投江也不願做俘虜便可見一斑。內訌多年,國窮民竭,人心思定,金道安自大唐歸國,本來就不得人心,上任之後又忙於爭權奪利,不能給百姓以希望,遭到百姓的厭棄並不奇怪,還有樸赫哲這個人,老成謀國,不計個人得失,這些綜合起來,就釀成了今日的局面。”

李茂苦笑道:“你還忘了一條最重要的沒說,那就是我的失策。我太急躁,太輕敵了,當初若不接受樸赫哲的投誠,揮兵南下,直接滅了金秀宗,哪有今日之敗?或者留大軍在新羅清肅殘敵,多鎮撫幾日,金道安也不至於敗的如此之快。”

王儉道:“國內亂象已現,穩固遼東迫在眉睫,這個也不算失策吧。”

李茂嘆道:“或是情有可原,但失策就是失策,錯在我。”又道:“我想劃平壤和漢州爲一國,扶持金道安繼續做國王,作爲遼東和新羅的緩衝,你以爲如何?”

王儉道:“我看可行,現在要極力避免遼東和新羅的直接衝突,一旦對上了火,咱們就得陷進去。有了這個傀儡國,遼東可進可退,主動權在我。”

取得了王儉的支持後,李茂下令金道安北撤至平壤城,以馬和東主持漢州、熊州軍務,將動搖的新羅籍軍士調回遼東整訓,另遣馬雄安部南下穩住漢州一線,造成南北對峙的局面。金道安至平壤城後,建設百官,宣佈金秀宗受倭國支使回國奴役新羅百姓,是傀儡,是僞王,號召天下共討之。

同樣的話金秀宗在金城也說了一遍,他揭露說金道安是大唐的傀儡,是李茂扶植來奴役半島,榨取新羅民脂民膏的惡魔、吸血鬼、王八蛋,號召全體國民共伐之。兩位國王一南一北打嘴戰的時候,馬和東、馬雄安部和新羅聯軍已經在漢州南部交上了手,二馬聯軍大破新羅軍,斬敵過萬,殺的新羅人聞“馬”字色變。

不過二馬聯軍主力都陷在渤海,所部加起來不到一萬人,繼續南下有困難,只能退守漢州,穩住戰線。此後,歸芝生的捆奴軍奉調開赴前線,在尚州、全州境內化整爲零,殺的人心惶惶,加之薛老將的陸戰隊不停地襲擾南部沿海,新羅人的攻勢終於被遏制住。

李茂暗暗鬆了一口氣,命令屯駐在遼州的方闖、盧楨兩部繼續向東,解救陷入泥潭的東征軍。十天後,傳來噩耗:方闖在長嶺府內查看地形時遭遇蠻族部落偷襲,落馬被殺。

李茂悲憤之餘要親征渤海,常木倉、王儉苦勸方止。李茂急調馬和東接管方闖部,馬和東這邊正要動身,新羅軍忽然發動了新一輪的攻勢,三萬軍馬忽然攻入熊州境內,逼迫馬和東不得不分兵馳援熊州守軍。

李茂至此方知渤海和新羅早有默契在先,且在兩國間有一條十分高效的聯絡線。李茂強令右廂務必截斷這條暗線,時秦鳳棉人在渤海前線,田萁奉令趕赴遼東,親自指揮挖找這條暗線。

方闖部兩萬餘人羣龍無首,滯留在長嶺府境內,士氣日漸削弱,李茂苦惱不已,準備調祝九接替指揮,又慮及祝九沒有指揮大規模步軍作戰的經驗,於是想用嚴秦主持東征,只是嚴秦人還在成德境內,來回耗日費時,且當年嚴秦伐王庭湊時,與成德軍屢次惡戰,殺人過多,名聲不佳,恐方闖部不肯接受,正猶豫不決時,營平觀察使李愬遣使來遼東城主動請纓出征渤海。

李茂召其到遼東城相見。

李愬大李茂十歲,雖是海內名將,卻是書生出身,儒雅風流,英氣逼人,二人先前一直不和,李愬瞧不上李茂野路子出身,李茂笑話李愬栽在王庭湊之手,彼此輕視,互相提防,此刻相見不免就有些尷尬。

李茂問起渤海戰局如何解,李愬真誠地回道:“渤海,海東盛國,縱橫千里之地,若計較一城一寨之得失,何日才能討平?其國雖大,根基卻只有五處,又以上京爲最,恰似頂樑的五根柱子,拿下上京,便是砍了最粗最壯的那根柱子,則土崩瓦解之勢就在眼前。”

李茂驚道:“元直的意思是遣一路大軍直撲上京?”

李愬道:“至少可以冒險一試。”

李茂道:“元直可願領銜東征?數萬大軍深陷渤海,眼看秋至冬來,若再耗下去,遼東不保,幽州危矣。”

李愬笑道:“我此來正是要請纓東征,卻不知太保能否信得過我?”

李茂道:“是李茂心胸狹窄,不能容人,讓元直蹉跎了年華,罪在李茂,我向你賠罪了。還望元直不計前嫌,救我遼東。”

李愬道:“救遼東不是我的本意,我此來是爲救大唐的遼東。近聞方闖將軍不幸殉國,請太保將兩萬成德健兒交與我,授我便宜之權,一個月後可傳捷報。”

李茂大喜,即拜李愬爲東征副帥,統領方闖所部兩萬人,欲派護軍虞侯八百人強化李愬權威,李愬搖頭道:“離家萬里,孤懸敵境,要的是上下同心。欲得將士之心,須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捧一顆心出去,換一顆心回,不可以武力脅迫。”

只帶親隨十餘人攜印信上任,整頓五日後,大軍開拔向東,三日後不得音訊。

……

在史憲忠和盧楨兩部的支援下,石雄穩住陣腳,向前攻破鐵州,再下中京城,渡河與渤海主力對峙於崇山。

渤海軍統帥大運戎高壘深壕,避而不戰,石雄屢次挑戰不成,數萬大軍不得前進一步。

石雄與史憲忠、盧楨商量道:“長此相持下去,早晚被渤海人拖死,我欲率一支精兵走森林小道出其不意攻打上京,迫使渤海回兵援救,二位急切攻打,齊心協力破了此陣如何?”

盧楨道:“北部森林裡滿是蠻人,這些人受渤海王蠱惑,專門和咱們作對,你孤軍深入,未必能討得了便宜。”

石雄道:“我也知千難萬難,但總不能這麼坐以待斃吧?”

史憲忠道:“如此大事,還是知會常總長知曉。”石雄擺擺手道:“你們發現沒有,自咱們東征以來,步步受制於人,這是爲什麼?秦鳳棉以前吹牛說渤海王晚上睡那個嬪妃他都知道,現在卻如何,焦頭爛額,什麼話都不敢說。這是爲什麼,右廂讓人弄成了瞎子聾子,一點都不靈了!我懷疑是他們中間混進了奸細,這些人正幫大石牧監視我們,反過來把咱們的耳目堵的死死。我此去就要神不知鬼不覺,讓他無從知道。”

盧楨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支持石大膽。”見史憲忠還有些猶豫,便勸道:“眼看就要入秋,渤海的冬天滴水成冰,再有一個月不能取勝,咱們都得完蛋。”

史憲忠道:“不是我不敢,只是石大膽人不在軍營,左右也瞞不過幾天,到時候還是會被人察覺。”

盧楨道:“這倒是個麻煩,唉,我有一計。不知大膽兄是否答應。”

石雄道:“都到這個份上了,還有什麼答應不答應的,你說,我都答應。”

盧楨嘻嘻一笑,喝了聲:“看打。”一拳打的石雄鼻血長流。

第402章 種一顆仇恨的種子第420章 兩顆糖,一巴掌第218章 惹不起第703章 以打促和第108章 高調是種氣質第195章 把你充軍是爲了保護你第410章 戰西川第120章 你就別矯情了(續)第456章 落魄之王第190章 久別勝新婚第181章 倒枯的大樹第393章 砍了他!第202章 跨馬閱兵第707章 背後那隻手第380章 諒你也不敢第278章 我很懂事第227章 王孫不全是紈絝第318章 執法要嚴第76章 全憑叔叔做主第370章 你要幡然悔悟第576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335章 被困第58章 逆戰(下)第357章 歸程第730章 皇帝該做什麼第163章 表面真相(續)第406章 屁股不疼了第224章 珍珠蒙塵第226章 義子第108章 高調是種氣質第606章 王氣不能泄第196章 退個風輕雲淡第319章 勾搭不清第17章 賞功第167章 抄家(3)第695章 洛陽亂第194章 後續的影響第433章 活埋第261章 說走就走第440章 共赴時艱第243章 跑官記第398章 我拖,我拖,我拖死你第703章 以打促和第440章 共赴時艱第504章 天賜之物第460章 崛起的徵兆第56章 我就是個打醬油的第528章 亂的有秩序第509章 幽州之變2第108章 高調是種氣質第626章 和爲貴第286章 事有些難辦第372章 砍頭第514章 這卻是個謎第601章 戰後的分贓協議第239章 謎一樣的死第734章 蜀地我爲王第277章 我不想得罪你第52章 自己挖坑自己跳第48章 這就是一筆交易第192章 這劇情有點狗血第428章 虛晃一招第167章 抄家(3)第85章 你叫我去當兵?第396章 你的腦袋是我的第229章 兄弟,我不如你第396章 你的腦袋是我的第77章 人託人第477章 第一錠鋼第445章 我是個詩人第355章 阿熱第284章 物是人非第525章 這一劫在幽州第635章 王者之師第131章 毛太公第398章 我拖,我拖,我拖死你第263章 說客第698章 到底是讓你們給算計了第708章 傷第319章 勾搭不清第226章 義子第281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441章 興亡第349章 此罵深得我心第661章 送你一程第342章 太上皇說第432章 自投羅網第58章 逆戰(下)第671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477章 第一錠鋼第389章 討價還價第610章 誰泄露了我的行蹤第404章 行軍要有速度第215章 折辱第740章 我不能歸隱第548章 立字爲據第160章 綁個肉票第144章 真能折騰第188章 順手宰羊第526章 你的繡花鞋留在了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