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

bookmark

這話讓李嗣業從何說起,殊不知此戴望已非彼戴望,他要保下的是一個深諳人心,精通案牘術,僅以區區一個八品戶部小吏身份,就謀劃出險些使唐王朝動盪的驚天大案的能人。

這他能告訴夫蒙靈察嗎他要是敢說出來,夫蒙中丞保證能嚇得掉頭回去找聖人自首。

李嗣業苦思片刻後叉手問:“中丞,我們都是帶兵之人,敢問中丞,身爲大將,最重要的是什麼”

夫蒙靈察嗤笑道:“區區你一個李嗣業,倒考較起我來了,不過以本中丞來看,帶兵莫過於上下同欲,上下同心。”

“如何要做到上下同心,不得能夠頂的住大梁,能獲得士卒愛戴嗎這戴望在我疏勒軍中,是少有的百戰悍卒,上馬能挽九鬥角弓,下馬能控三石長弓,雖然他如今身有殘疾,中丞如若能爲他奔走脫罪免死,不正是千金買馬骨之舉麼此事若傳遍磧西涼州兩地,軍中上下誰不感念中丞愛兵如子,七萬河西子弟,兩萬磧西健兒,安不欲肝腦塗地而奉死效命乎”

夫蒙靈察手指捻着蒼須擡頭遐思,突然嘿笑出聲,指着李嗣業說道:“好你個李嗣業,不過是想標榜你愛兵如子,使疏勒兵歸心與汝,卻給我掛如此響亮的名頭,你打得好算盤啊。”

“不不不,戴望案乃是由中丞親自審理,若能保下戴望,我會在磧西將中丞義釋戴望一事傳揚出去,他們所擁護的將是你的英明決斷。”

夫蒙靈察略微點頭,卻沒有當即答應,恢復嚴峻神色說:“此案須等我到達涼州,瞭解案情之後再做定奪,你暫且退下吧。”

“喏。”

李嗣業瞟起眼角叉手,撥轉馬頭撤了回去。

他就知道這夫蒙靈察不是這麼簡單容易說服的,這位羌人出身的將領腦袋清醒得很,他今日肯聽自己說這一番話,有一半要算在今日前來送他的楊玉瑤身上。雖然他自己不願意接受,要靠一個女人的權勢來說話,但事實就是如此。

打鐵還得自身硬啊,把自己塑造成大腿跟抱別人的大腿,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戴望低頭髮出沙啞的聲音問他:“是不是很難辦其實你不一定要替我洗脫罪名,或以戴罪之身流浪荒野,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就算是被人拿住,我也已經比他多活了很長時間,應當滿足了。”

“你不必擔心。”李嗣業篤定地說道:“我敢保證此事已經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我已經準備了五斗胡椒,三袋薩珊金幣用來鋪路開道,定能保你脫去死罪。”

想到這裡,李嗣業不禁一陣肉疼,從蘭州城中起獲得那箱金幣,已經消耗了很多,再雄厚的實力也經不起這麼折騰。心痛的他不得不轉移視線,關心起戴望的技能來。

“聽聞你用大案牘術破案,又用大案牘術謀劃,這案牘術如何,可否在我疏勒鎮派得上用場”

戴望誠懇相告:“大案牘術的前提是,必須得有案牘,徐某,不,他在戶部爲爲書令史時,能夠接觸到從舊曆開元元年始,至天寶二年天下戶籍檔案,財賦收入,並且分檔歸類,以歸檔日時間爲準,六十年爲一甲子,一年爲十二月,每月各有天數進行分類存放,再根據各道各州各縣戶籍,以姓氏筆畫分類檢索,同姓中以名字筆畫分類,同名同筆畫以出生年月日爲檢索。使得普天之下浩瀚如煙海的百姓都有依據可查,但凡案牘需要更改,或有犯人需要查檔,只要來者報出戶籍地名字,他就能在片刻之內,將此人的注色戶籍取出。”

“哦,”李嗣業明白了,這位就是一個超級檢索工具,戶籍中央數據庫。

戴望話語中透出濃濃的自豪感,興奮之際嘴上依然沒有停頓:“他被調任靖安司其間,所能接觸到的不止是長安城的戶籍,還有京兆府,長安,萬年兩縣審案卷宗,東西市署店鋪地契,長安牙行記錄,各個城門貨物出入憑證,統統以此方法進行案牘管理。並以此來推導出我們想知道的真相。”

李嗣業明白了,徐賓這個案牘術必須有案牘,所以他才適合呆在案牘堆積如山的戶部。可如今別說疏勒鎮了,就連安西都護府裡,也只不過是一些兵卒的注色和財稅收入賬冊,完全不夠他一人處理的,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讓他有點兒失望,本以爲是搜索引擎,卻只是個檢索工具。

不過此人因常年歸納案牘,形成了縝密的推理佈局能力,能將一衆朝廷官員玩弄於鼓掌之中便是明證。

“你放心,我一定會幫你脫罪,至於案牘,別去想他媽的案牘了,搞點別的發明創造也不在話下。”

不遠處一個揹着行囊的男子正在噓噓獨行,李嗣業望着他的背影有些熟悉,但記不起來是誰。後方的馬隊嗒嗒地趕上來,低頭行路的男子沒有回頭,卻側着身子避讓到了田壟中。

“張小敬。”戴望的情緒突然有了起伏,連忙對李嗣業低聲說道:“我先避開你身邊,莫要讓他給認出來。”

李嗣業點點頭,策馬緩緩趕至張小敬身邊,冷不丁開口道:“立了救駕的大功,卻要離開長安嗎”

張小敬回頭一看,咧起嘴笑了笑:“元月十五日凌晨,那個蒙面救駕的人是你吧。你不願意以真面目示君,免得以後君臣見面尷尬。我也不願意給他看院門,免去忍受官場的齷鹺。”

“既然你不願意留在長安,不如跟我去磧西,你我聯手共同闖出一番作爲。”

“不了,”張小敬笑着搖了搖頭:“磧西這個地方我是不會再去了,這輩子都不去了。不過你也不必爲我憂心,等我遊歷一番後,還要返回長安。你去守護大唐,我來守護長安,各安天命,無需往來,走吧。”

李嗣業在馬上朝他拱了拱手,回頭跟上了隊伍,戴望頻頻數次回頭,又用手拽着斗篷偷看,生怕被他給認出來。

他們最終將消失在道路的盡頭,等到最後回望時,張小敬的身影已化作一個黑點,依然是身體前傾艱難跋涉的姿態。

李嗣業對身邊低頭不知是何情緒的的戴望說道:“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是知道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對它熱愛的人。張小敬是如此,你也應該是。”

戴望擡起頭來,揭開了蒙在斗篷中的面巾,露出了裡面疤瘤橫生,紅白相間的臉,向東遙望朝陽,口中慢慢咀嚼這句話。

……

三月底,越州永興的鏡湖的水面上倒映着一座草亭,亭中老人身穿麻衣盤膝坐在草蓆上,手中捏着墨管緩慢書寫,隨即他將筆擱在一旁,將這張題了詩的越州細黃紙提起來,用嘴輕輕吹晾乾。

家中的僕人站在亭前叉手:“阿郎,京城有客來訪。”

老狂客因爲患有風症,說話口齒不清且斷斷續續:“吾,不過,才離京城,回鄉幾日,咋就有京城、來、訪客、了呢。”

“確實是,客人還不止一位呢。”僕人說道。

“請、他們過來、吧。”

來客踏着湖畔的浮橋小道來到草亭中,老人剛要站起來給他叉手,卻被來人攙扶住:“老賀監折殺我了。”

“王倕、中丞,老、老夫現、已是一介、貧道,早已非、官身了。”

王倕也是即將白髮蒼蒼之人,他捏起案上寫下詩的紙張,對着上面念道:“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老賀監返璞歸真,情致所發,讓王倕十分羨慕啊。”

“王、中丞、你也、可以。”

王倕陡然面色一變,冷聲說道:“別裝了賀監,有你這樣的前車之鑑,誰還敢告老歸鄉?”

賀知章擡起倔強的下巴,口齒利索地問道:“你將怎樣,聖人將怎樣?” ωωω тt kΛn ¢ O

大將軍王倕蹬蹬兩步來到賀知章面前,居高臨下道:“果然是人老了,什麼都不怕了。聖人對你如何?你自己摸着良心想想,特別是他知道你做出這樣的事情之後,還親自爲你題詩,遣太子與百官灞橋相送!你就不覺得羞愧嗎!王倕替聖人前來,便是要誅汝之心!你對於太子來說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可對聖人來說,是一個合格的臣子嗎!”

八十多歲的老狂客放聲大笑:“哈!哈!哈!”

王倕揪着他衣領怒問:“你笑什麼!”

“哈哈!李隆基一朝的臣子,果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了,你們的眼裡難道就只有皇帝和太子?”

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