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

李嗣業微微側過身體,雙手擊掌道:“上鼓!”

漢子們從樓梯的轉角處擡着牛皮大鼓入場,這鼓足有一人多高,鼓幫漆做硃紅色,用鼓架子分別豎立在花萼樓中央的四個方位,道柔抱着古箏上場,盤膝坐在鼓前三尺處,也將古箏支撐在矮架上,吹笛子的樂師提着笛子上前,把提在手中的嗩吶轉交給了李嗣業。

李嗣業提着嗩吶,剛要對身後的鼓手們示意準備開始。

安祿山突然稍稍睜大了眼睛注意到了李嗣業手中的樂器,發現這嗩吶倒沒有什麼出奇的,他卻頻繁地向坐在賓客席位上的一名祆教大薩寶使眼色。

祆教大薩寶茫然發愣,猶豫了一瞬突然開悟,咬着脣角站了起來,朝着皇帝李隆基躬身叉手:“陛下。”

聖人扭頭問這大薩寶:“薩寶可是有什麼話可說?”

他指着李嗣業手中提着的嗩吶,裝作猶疑地說:”陛下,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講無妨。”

大薩寶頭裹白巾身披白衣,擡手捋着下巴上的黑鬚,眼睛向錐子一般盯着李嗣業的手中,這讓他的心底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這位李中丞手中所拿的樂曲,可是在我懷遠坊粟特人中盛行的嗩吶?”

李嗣業點頭回答:“正是嗩吶。”

大薩寶故作遺憾地嘆氣搖頭:“李中丞可能未曾瞭解,這嗩吶乃是從昔日波斯薩珊流入西域,我們拜火教以及粟特百姓用它來當做喪葬的禮樂器,故而它的音色低沉而哀婉。如今你把他用在聖人的天長節壽宴上,實在是不該啊。”

李隆基這張臉頓時黑了下來,雙手扶着案几,目光冷厲地盯着站在下方的李嗣業。楊玉環也嚇了一跳,下意識地伸手扶住了皇帝的手臂。

安祿山坐在席位上嘴角的陰鷙冷笑一閃而逝,換做了一副憨厚面龐連忙站起來朝皇帝叉手說道:“陛下,這也怪不得李嗣業,他是漢人,不懂我們粟特人風俗禮儀情有可原,俗話說不知者不罪。”

李林甫依然端坐如常,頭不動身也不動,鷹隼似的眼睛在安祿山和大薩寶之間巡梭了一遍,微不可察地哼了一聲,卻身體後仰一副隔岸觀火的姿態。

皇帝唰地甩起袖子,怒火升騰地對安祿山道:“安胖子,你不必替他圓場,未知用途卻能拿來用,豈不是自欺欺人?”

李嗣業明白,這是兩個粟特人找到了攻擊他的機會,在這裡一唱一和呢。他迅速冷靜下來,躬身叉手說道:“聖人,請聽臣一言,我……”

“你這是欺朕聞所未聞嗎?還有什麼可狡辯的?”

楊玉環擔憂地看了李嗣業一眼,從旁低聲細語道:“三郎,你是聖明之君,也須給他說話辯解的機會。”

“好!你說!但我把醜話亮在前面,就算你自承不懂粟特喪葬禮樂,朕也要爲此嚴懲與你!”

李嗣業連忙叉手謝過楊玉環:“謝貴妃娘娘。”他又叉手直面皇帝,聲音懇切地提起手中的嗩吶說道:“這確實是嗩吶,但它與大薩寶所說的嗩吶不同,它所發出的也不是低沉哀婉的濫觴。陛下精通樂理,也尤愛樂器,臣將這嗩吶進行了改造,使它發出雄壯激昂宮商之聲以獻陛下,是悲是喜,全賴音調,非樂器之罪,請陛下靜聽之後,便可分辨臣心。”

李隆基眼底的怒火稍稍冷卻了一些,冷覷着他說道:“是麼?朕六歲時便開始聽宮中禮樂,耳朵可不是一般的靈驗,那你就試將演來,倘若我在其中聽得一丁點兒的哀聲,你就等着流放嶺南吧。”

“喏!”

李嗣業後退三步,站在了四面大鼓面前,回頭看了看握着鼓槌的鼓手們,他們滿面驚慌膽懼之色,是被剛纔的一幕嚇怕了。老樂師橫持着竹笛手指微微顫抖,就連一向安之若素的道柔,臉色也白得像紙擡頭看着他。

他對他們露出了輕鬆的笑容,不必害怕,你們自己知道這曲子,只要成功完成整它便可。

安祿山雙手端着酒盞遮擋住面部暗笑,怎麼可能,這嗩吶他從小聽到大,本身發出的音調是低沉的,你就算玩的花活再多,如何能改掉它的基調。死路一條還要掙扎,簡直如同那在案板上翻騰的鯽魚。

李嗣業將豎起三根手指舉過頭頂,心中默數着掰了下來。

“一,二,三。”

“咚……”四面鼓聲同時響起,短暫如悶雷擊打在衆人心頭上。

“咚、咚、咚。”鼓聲的停頓由慢到快,沉穩的節奏震盪在花萼樓的每一個角落,李隆基盯着大鼓略微舒展了眉頭,這是戰鼓激盪的前奏。

琵琶聲在鼓聲的間歇中跳躍,節奏簡略明快,逐漸向前跳動,衆人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接下來的曲調。

李嗣業平端起了嗩吶,透亮高亢的音調如無數支利箭從喇叭口射出,穿透到現場每一個人的耳膜中,如同翻滾的浪潮,如同掠過鬆林的清風,氣勢昂揚直衝青天。

李隆基瞪大了眼睛,又舒展了額頭,頭頂襆頭內的白絲彷彿要掙脫束縛沖天而起,彷彿身體中的每一塊肌肉都在隨着嗩吶在躁動,他不由得閉上眼睛,思緒彷彿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他曾率御林軍進行唐隆政變誅殺韋氏與安樂公主,從她們手中奪回了岌岌可危的大唐,又除掉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真正執掌了大權。先天二年,他在驪山腳下調集二十萬大軍進行閱兵,當時戰鼓擂動,旌旗蔽日,他意氣風發欲重整大唐河山,這一曲何嘗不是在回到昔日閱兵之時。

好一曲將軍令,與我梨園教坊中的那一支略有不同,這一支更加雄壯激昂直擊人心!鯤鵬展翅九萬里,激雄心可覆四海。

嗩吶曲響起的一瞬間,安祿山便攥緊了手中的酒盞,忘記了要針對李嗣業的事情。彷彿全身的熱血都在沿着心臟逆流至他肥胖的頭部,心底的願望也愈發清晰明亮。他爲了某一個目標,已經畏縮苟且了半輩子,但他從未忘記過。想他出身微末,貧窮到以販羊爲生,機緣巧合入得軍中,一路小心翼翼向上攀爬,所爲的不過是想高高在上站在權力的頂峰,這不該是男兒所追求的嗎?

就算他此時未能達到某個終極目標,有了現在的成就也值。這李嗣業真是厲害,竟然能夠創造出如此激昂之音,可見其志不在小,

在座的節度使們挺直了腰背正襟危坐,每個人都雄心勃發,恨不得此刻就帶兵上陣,與那吐蕃強敵一番廝殺,直入邏些城。

李嗣業依舊雙手攥着嗩吶,吹奏出摧枯拉朽的強音,它今日的橫空出世,宛若蓋世流氓,蓋過了大鼓,蓋過了秦箏,甚至是強有力地鑽入到在場衆將耳朵裡,不講理地將他們之前所聽到的樂曲驅趕走,只留下這天寶七載的最強音。

鼓聲停歇,笛聲落幕,李嗣業放下了手中的嗩吶,它的餘韻依然在這花萼樓的大殿中飄蕩,彷彿要將這殿樓的屋頂給掀掉。衆人皆跪坐沉默不動,雙目中帶着按耐不住的敬意,望向站立在原地,提着嗩吶微微喘息的李嗣業。

這是龍虎聚會之音,恰當其時,與它相比,所謂的陽光三疊,大陣樂彷彿也變成了靡靡之音。

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從父子同出徵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