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

平康坊李林甫府邸,院落中的紅楓葉飄飄蕩蕩落在了地上,地面上積了厚厚的一層,好像是長時間無人清掃,帶着一股肅殺清冷的氣息。

李林甫坐在書下的胡牀上,靠背的傾斜使得他身體半躺閉目養神,雙腿蓋着羊毛做的氈毯。他的雙眼眼皮微微浮腫,臉上肌膚皺褶叢生,認識他的人會發現,最近半年他突然蒼老的很厲害,精神也很差勁。

管事站在月洞門口,遠遠地叉手道:“阿郎,羅郎中來了,站在外面等着求見。”

羅郎中就是刑部郎中羅希奭,天寶開元年間最爲出名的酷吏,與吉溫並稱爲羅鉗吉網。但是這段時間他沒有機會再去害人,反而是右相一黨頻頻出事,先是吉溫公開倒向了楊國忠,緊接着御史中丞王鉷陷入謀反大案被皇帝賜死。如今堂堂右相手下的核心團隊,就只剩下了這位羅希奭。

羅郎中踩着滿地的落葉來到李林甫跟前,單膝跪在地上叉手道:“卑職參見右相。”

李林甫擡起沉重的眼皮,只看了他一眼又闔上了眼睛:“最近不是不讓你來了嗎,怎麼還往我府裡跑。”

羅希奭答非所問:“右相,今天長安城內可比往常熱鬧得多,安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回京敘功了。”

“這事我知道,不消你專門跑來見我。”

羅郎中站起,弓下身體低聲說話:“可是右相,楊國忠常常在外面宣稱,鮮于仲通和李嗣業是他的左膀右臂……”

李林甫的嘴角自然譏笑地哼了一下,羅希奭語句停頓,等他擡頭謹慎地看了看,右相沒有別的異常,才又大膽地說道:“右相,這就是公開的結黨營私,勾結邊將。您想想,一個是堂堂的劍南節度使,一個是安西北庭節度使,一個在南,一個在西北,這兩位明明是陛下親賜旌節派出去的大將,怎麼就反而成了他楊國忠的左膀右臂?羅希奭才疏學淺,但願意跟隨右相一同上疏,彈劾楊國忠。”

李林甫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切入點很好,想法也很老辣,但是對楊釗,沒用。特別是在當下這個節骨眼上,聖人經歷了太多讓他不痛快的事情,還是不必再給他添堵了。”

羅希奭點了點頭,叉起雙手高舉過頭頂,正準備向右相告退。

誰知李林甫突然開口道:“但是奏疏還是要上的。”

羅郎中臉上一喜:“是要彈劾誰?”

“不,你我各寫一封上疏,賀御史大夫李嗣業遠征大食收取河中吐火羅,這等壯我國威的大勝,堪比李靖李績北擊突厥之戰,李嗣業應該賜繪像凌煙閣。”

“這,”羅希奭想說的是,這擡舉未免也太重了,自太宗建凌煙閣繪像二十四功臣以來,歷經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幾朝,也只有中宗時上官儀被追封楚國公,曾受繪像凌煙閣。不過那是李顯寵信上官婉兒的緣由,有幾分推舉老丈人的意思。

不過他感覺這話不太合適,才又疑惑地問道:“右相,這李嗣業可是與楊家和楊國忠關係尤爲親厚,我們如此上疏,豈不更加助長了楊國忠一黨的氣勢?”

李林甫哼笑了一聲,扶着胡牀扶手說道:“你不可只看表面的東西,卻不看內裡的緣由。李嗣業不可能和楊國忠成爲同黨,他們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即使他們看似眼下相互勾結,將來必定反目對敵。”

“我倒是願意把李嗣業高高擡舉,好讓將來楊釗把腸子都給悔青。這一幕我怕是看不到了,但是你可以等着看。看看這三四撥人將來是如何勾心鬥角,誰又是真正的獲勝者,你將來可以到我的墳頭,親自講給我聽。”

羅希奭聽他說得如此淒涼傷感,也不忍再聽下去,連忙轉換思路問道:“右相,你說得是否正確還不一定,他們何時真能夠反目爲敵?”

右相的臉上浮現出蕭瑟的笑容,身體後仰擡頭望向了天穹,口中慢慢吐出道理:“我死了以後。”

……

李嗣業站在了花萼樓殿堂之中,身穿一襲紫袍精神抖擻,邁步走上前來。

聖人端坐在胡牀之上,神情看上去也很振奮,好像一直在維持威嚴的神貌,可雙眼中的漩渦總是隱藏不住真實想法。可能是人變老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開始返璞歸真。

他雙手叉在胸前,掀起袍子的下襬跪坐在地上躬身行禮:“臣李嗣業奉旨回京敘功,參見陛下。”

老皇帝雙手撐着扶手站起來,顫巍巍地走下階陛,來到李嗣業的面前雙手將他扶起,望着面前英武的面容,感慨地說道:“看到今天這一幕,朕就想起了舊曆二十四年,六月三十日,朕和你在興化坊寧王的外宅乘雲閣相見,當時我以爲你只是個會做餅的廚子,沒想到還是一個武夫,如今時隔多年,朕已經老了,你正當壯年。我開元天寶一朝猛將如雲,朕一直在期待有一個能夠橫空出世的名將,如劍一般鋒利,能夠斬斷一切敵人。剛開始我以爲是王忠嗣,後來又以爲是安祿山,但我沒想到是你。”

這算是回憶殺嗎?他知道李隆基算是個記憶怪,用這一招無往而不利。天寶三載上元夜,簫規帶着蚍蜉攻上花萼樓,曾經要跟李隆基討個說法,但沒想到皇帝當着他的面把第八團陣亡兵卒的名字都念了出來,直擊人心地把這位鐵漢子忽悠跪下了。這說明在皇帝在掌控人心這方面,有充分準備的底稿,起居注有些時候的作用不容小覷。

當了解到這一切後,就能夠對這一招免疫,但太免疫了好像也不對勁兒。就好像他在這兒費勁兒扒拉煽情了半天,你竟沒有給出一點兒反應,這不但讓皇帝尷尬,還等於不給人家皇帝面子。

這就叫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別逼一個來自未來的人即興表演。

李嗣業睜大了驚訝的眼睛,三秒之內讓眼眶溼潤,然後連忙俯身單膝跪地感動涕零:“沒想到陛下竟然記得這麼清楚,臣都忘記是哪月那天了,如果不是昔日陛下的知遇之恩,嗣業定然沒有機會投身安西,也不會立下如此功勳。”

李隆基又微笑着擡手將他攙扶起來,心中感覺十分舒適,他伸手捏着李嗣業的手勢往階陛上走去。李嗣業定睛一看,皇帝的胡牀旁邊靠右的位置,放着案几和蒲團。

能在宴會中靠近皇帝落座,是一種極大的殊榮,好像安祿山也常常享受這種待遇,他今日算是一種後來居上。不過他與其人不過是兩種不同的人設,用來比較就太過分了。

宮女們端來美酒和葡萄盛上案几,楊釗和一干朝中大員坐在下方左右,李嗣業手握着酒杯定睛往下一看,瞧瞧這些人,楊國忠、陳希烈、吉溫、韋見素,這班底這算是天寶年間的後李林甫時代嗎?

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