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

bookmark

戴望身披黑色的斗篷,戴着面具騎在一匹棗紅馬上,緊跟在李嗣業身後。他在小勃律國境內等待的幾個月真是煎熬,數着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胡椒物流商路的中斷使得無數的錢財打了水漂,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金錢這句話真正得到了證實。

胡椒物流商路的理念超越了這個時代,所以才使得它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讓這條線路上的每一個人都趨之若鶩。他們之前都不敢想象,商路運輸居然還能這樣搞,通過一個個節點進行牲畜接力,完成最終的運輸,

不同的生產模式導致不同的貿易模式,農業國的貿易模式就是集市,然而胡椒的大宗運輸重新定義了貿易,出現了代理商和分級代理,也使得短短兩年之內,長安城的首富就從王元寶變成了米查幹。

恐怕戴望自己都意識不到,他已經變成了資本本身,也與資本的特性相當吻合。爲了賺取胡椒商路的暴利,資本不惜發動戰爭,也敢於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他現在不就是在發動戰爭嗎?

他夾着馬腹快走幾步,迅速跟在了李嗣業身後,叉着手說道:“沒想到你的手筆如此之大,竟然帶了兩萬軍隊,定能把那北印度的耶薩婆曼,還有那幫子婆羅門全部收拾乾淨,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放開手腳肆無忌憚地種植胡椒圓,也可以把香檀樹免費砍伐下來送往長安,成爲達官貴人手中的把玩物件兒。”

李嗣業在馬鞍上側頭皺眉看了看他,感覺這個人說話的口氣已經把強盜邏輯當做了理所當然,難道自己身邊的人都會發生變化,忘記了初心,成爲惡龍嗎?

“戴六郎,不要本末倒置,我們此番出征是爲了擊敗大勃律國,如果北印度敢幹涉挑釁,再順便爲之滅掉他們。”

戴望迅速反應過來,叉手道:“大夫說的對,不可本末倒置,北印度已經干涉挑釁了,等我們拿下大勃律,再收拾他們也不遲。”

李嗣業臉上露出了理所當然的笑容。

唐軍在夜間渡過婆夷水,向對岸的吐蕃大勃律聯軍發動進攻。由於敵軍沒有防備,幾乎是一擊即潰。封常清率領疏勒軍爲前鋒,一邊掃清殘敵,一邊追擊朝着大勃律國都菩薩勞城出發。

吐蕃與大勃律軍戰敗之後,迅速集結力量擺開陣勢,在山林前準備與唐軍決一死戰。封常清根據地形將陣型列爲偃月陣,小股騎兵在偃月的兩側,步兵陣列在中央。吐蕃軍的一個東岱集結在山林背面,大勃律軍則處在吐蕃軍的兩翼,他們在地形上佔據了些許優勢,一旦戰敗便可以沿着山林逃遁。

封常清命押衙揮動令旗,偃月陣開始緩緩向前移動,吐蕃軍的桂射手們帶着庸護持迅速前衝,企圖用極快的速度穿過唐軍的箭陣覆蓋。封常清命令隊伍停下,弩箭隊分爲三排輪換交替拋射,一時間箭矢如雨拋落,將敵軍密集的衝鋒陣型射了個七零八落。

他隱約判斷出吐蕃人的鬥志不是很強,準備着下令兩翼的小股騎兵準備出動包抄,截留準備撤退的敵人。但命令尚未下達,吐蕃人突然吹響了盤羊角,敵軍迅速向後撤退,牽着犛牛和成年羊逃入了山林中。

山林地帶對騎兵非常不利,無法有效的追擊,封常清只好命令騎兵和步兵統一行動,沿着吐蕃人撤退的路線進行追擊。

李嗣業帶着中軍下午時趕到了雙方激戰的山林前,聽封常清派回來的塘騎隊傳令兵彙報戰役情況:“敵軍在向我軍衝鋒時,被弩箭隊壓制後潰敗,沿着這條山林帶往東南撤退。”

他頗感奇怪,從他們唐軍渡過婆夷水開始,吐蕃和大勃律聯軍就沒有組織過像樣的抵抗,前兩次戰役還可以說是準備不足。但這次對方卻是迅速集結起來的反擊力量,怎麼可能如此快速地潰敗?

他立刻給塘騎隊下令:“迅速趕至前鋒疏勒軍,詢問封常清副使敵軍屢次敗北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刻意誘敵企圖引我軍輕敵冒進,會不會在沿途山林中藏以伏兵?告知他務必要小心行事,我與中軍將在菩薩勞城停頓,等着他受降歸來。”

塘騎隊乃是唐軍各軍之間傳遞消息的傳令兵,擁有腳力最好的馬匹和駱駝,在大勃律這種多山林起伏的地形下,他們僅用半日便追上了封常清的前鋒,並把李嗣業的話如實彙報。

封常清已經迫近大勃律與吐蕃麻羌塘的交界處,聽到李嗣業的傳話後立刻細細反思,確實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這幾戰打得實在太順了,不似敵軍的真實戰力。

他立刻拽住馬繮高聲下令道:“康押衙,迅速傳令各營押官,迅速集結爲三才長陣,以跳蕩刀盾兵爲第一排,長槍步槊爲第二排,弩兵爲第三排,對整個山林兩側進行搜尋,給我把伏兵給找出來。”

跳蕩兵們手擎着盾牌並列成排組成了盾牆,他們手中提着橫刀掠過草葉,在灌木從與草地間緩慢地前進。步槊手和槍兵將長矛架在盾牌上,作爲主要的輸出兵器,兩個弩兵端着擘張弩凝視着前方,弩弦已經在飽滿欲發的狀態。

吐蕃軍趴在草叢中,眼看着唐軍即將接近,有些人因爲恐懼而抖動了草葉。

“風吹草動!準備!”

暴露了的吐蕃軍從草叢中站起,拉滿了弓弦一陣攢射,被唐軍的嚴密盾牆擋住。緊接着他們揮舞着寬刃刀衝了上來,劈砍撞擊在唐軍的盾牌上。長槍短槊立刻從盾牌的縫隙中刺出,將衝在最前方的人刺倒,然後拔出收回來接着攮刺,後方的弩兵預防敵人發現陣型的死角而隨時準備補射。這種最簡單的三才陣戰法唐軍早就訓練熟絡非常默契,對分散隱藏的伏兵非常有效。

藏在灌木從中的大勃律軍隊不斷被驅趕出來擊殺,他們索性不再隱藏,或衝出來拼殺一陣子,或直接投降。

戰役進行到傍晚,吐蕃軍潰敗撤退到麻羌塘地區,而大勃律軍卻不能離開故土,只好投降唐軍,被封常清押解回菩薩勞城。

大勃律戰役就這樣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善後處理也是輕車熟路,將大小勃律合併爲勃律國,歸仁軍擴張兵力,把大勃律這些投降的敗兵吸納進去。

大小勃律原本就是一個國家,後來被吐蕃強行分開,現在算是被唐軍強行整合完整,這樣唐軍就等於控制了克什米爾東大部分地區。這一地區即使在公元七世紀的這個時代,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吐蕃失去了它,就完全失去了向西域進軍的線路,只能龜縮在青藏高原上。這裡還是南下印度的跳板,往後的幾個世紀裡,無論是大食人想要入侵印度,或是臥莫兒帝國、還是奧斯曼帝國南下都需要先佔領這裡作爲前進基地。

現在李嗣業率領的安西軍佔領了這裡,就等於完全控制了印度的進出之路,使得它只能與唐朝進行貿易,那麼它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成爲西北藩鎮的胡椒香料等原材料生產基地,源源不斷地爲這些貪婪的軍人們創造財富。

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