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

bookmark

封常清只從李嗣業這裡要了三千輕騎,其中還有數百名裝備有手持猛火雷的騎兵投彈手,李嗣業聽到他的要求也吃了一驚,問道:“三千人夠嗎?”

“大夫,完全夠用。”

“這個巴拉吉號稱北印度的戰神,耶薩婆曼現在所擁有一半的疆土都是他打下來,你有這個把握嗎?”

封常清呵呵笑道:“如果是真戰神就應該統一全印度纔對,何必像現在這樣偏安北印度一隅。”

“他的軍隊中有三十多頭戰象,總兵力有兩萬人。”

“兩萬人又如何,三千騎輕鬆破爾。”

好,等你歸來的時候,某親自爲你煮慶功酒。”

封常清帶着三千輕騎上路了,從拔邏邏步城出發,每人兩騎在路途中換馬,僅用了三天時間便到達了恆河平原。

根據他的推斷,駐紮在鉢羅耶伽的巴吉拉必然是沿着恆河水向上遊挺進的。作爲印度人的生命河,過去王朝所興起的幾個都城,都選址在恆河邊上,曲女城便位於恆河的上游處。

巴吉拉的隊伍中有體型巨大的戰象,對水源的依賴性更強,使得他們無法擺脫恆河的牽引。

封常清根據對沿途地形細細分析,巴吉拉北上救援的路途有三分之一是密林,三分之二是平原,區域內相當平坦,幾乎沒有過高的山峰丘陵。除去密林之外是最有利於騎兵的發揮的戰場。

北印軍從脫離密林地帶到曲女城達三百多裡地,根據步兵的行軍速度來講,大概要五天的行程,他擁有足夠的主動權,要在五天之內將北印度軍隊擊敗,難度並不算大。

……

北上的印度大軍浩浩蕩蕩,三十多頭大象上載着藤編的竹籃,裡面坐着三人,其中一人是馭手,兩名弓箭手用來進行居高臨下打擊。高種姓的軍官們都騎着馬匹,身上披着細鎖環甲,頭戴着雕刻工藝細緻的頭盔。

屬巴吉拉的甲冑最爲精緻,戰盔全部鎏金,花紋細密宛如神廟的浮雕,頭頂上插着一撮豔麗的孔雀毛,前面還有鏤空的金面罩,面罩完全貼合人體的面部構造,若是戴望看了一定會高呼內行,也定會羞愧地把自己的檀木面具給扔掉。

他的甲冑也異常華麗,除去銀光閃閃的鎖子甲衣,胸脯上覆蓋着五六個彷彿漆器的部件,是伽藍和深紅的結合體。這五六個部件也非常符合人體規律,分別在兩個胸大肌上,肚子中央是金色圓盤護心鏡,最牛的是腹部,交錯的金屬片竟然演繹出六塊腹肌的感覺。

他雙腿的兩翼裙甲也是鎏金的,大腿上纏繞着鎖子甲,但最華麗的還是兩個戰靴,由甲片塑形的金屬護脛的高貴感,鞋頭尖端上還鑲着兩顆淺藍色的寶石,夜間能夠發出光亮照亮夜路。

這根本不是一件甲冑,而是一件堅固的藝術品,擁有無與倫比的美輪美奐的藝術造型,它得精工細作使它的堅固程度和美觀程度遠遠超過了明光鎧。明光鎧不過是批量化生產沒有靈魂的甲冑而已,而它的卓越之處在於它是一件限量款,造價也是明光鎧的百倍還多,整個北印度只有這麼一件,專屬於他巴吉拉的黃金聖衣。

跟隨在巴吉拉身後的軍官們甲冑也還可以,鎖子甲鐵胸鎧高頭大馬,馬身上的裝飾品五花八門,各種紋飾和神的塑像,看到這匹馬你就能知道這是一件私人物品。

軍官後面跟着幾百名甲冑精良的重步兵,身後揹着堅固的塔盾,從這些人看來,這支軍隊怕是難啃的骨頭。

但跟在這幾百人後面的士兵就顯得寒酸多了,一個個面黃肌瘦,條件最好的人只能披掛毛皮甲冑,條件差的人就只能穿着套着幾層亞麻衣,多數人沒有鞋子,光着腳在河岸邊堅硬的土地上行進。

這兩萬人的軍隊沿着河岸蔓延行軍,看上去就像穿着黃金聖衣的神仙領着一幫乞丐。

封常清趴在不遠處的草叢中,嘴角挑起自負地說道:“我跟大夫要三千輕騎都是要多了,兩千騎就可以將這支軍隊輕鬆擊敗。”

他身旁的副將主動擔當捧哏問道:“將軍何以如此斷言?”

他指着遠方地傲然笑道:“用良莠不齊已經無法形容北印軍,我看應該叫貧富不均,穿鞋的只佔一成,光腳的竟佔九成。軍隊不是由朝廷供養的嗎?怎麼前後軍會有如此大的差距。還有那位巴吉拉將軍,他身上的甲冑黃金就佔據了一多半,如此做工精細雕刻有花紋的戰甲要花費多少錢?有這麼多錢不能給普通士兵多打造幾套甲冑嗎?”

“現在怎麼辦,是不是要出擊?”

封常清點了點頭:“命令所有人上馬,第一輪先捅他屁股,把他們防護最弱的後軍幹垮。”

唐軍先以一千五百人在距離北印軍五里遠外上馬,去掉多餘配重,僅以角弓和橫刀作爲武器。所有人分散爲幾個批次的騎隊,盯着敵軍的屁股準備出擊。

封常清一聲令下,馬蹄蹬踏着塵土衝了出去,遠遠可見北印軍黑壓壓的尾巴,如狼羣一般尾隨着逐漸接近。

印軍發出了嘰裡咕嚕的叫喊聲,隨即發生了短暫的停頓和騷亂。

北印度後軍雖然裝備爛,但也是受過正經訓練的,軍官們騎在馬上嘶吼着揮起鞭子驅趕他們結陣,架起了長矛和木盾。前陣的後方也零落地聚起了一些弓箭手,對着迫過來的唐軍進行零落的射擊。

唐軍的馬隊間距稀疏,北印軍零星的打擊並未造成多大傷害,當他們迫近敵軍六十多步遠時,封常清突然一記響亮的口哨,衆騎卒齊刷刷地從馬背上直起身來,拉開了角弓對着敵陣一陣拋射,防護最弱的後軍紛紛翻倒在地。

以戰馬奔跑的速度六十多步遠外最多能夠拋射兩輪,兩輪過後封常清口中的竹哨再度吹響,各騎隊校尉立刻領着麾下騎兵撥轉馬頭繞到北印度後軍的側翼,再次用角弓近距離襲殺。

得知後軍遇到襲擊,巴吉拉立刻高喊指揮着戰象折返回來救援,他也從腰間抽出雙軟劍,閃耀的甲冑如同開屏的孔雀般鮮豔,朝着隊伍的後方衝去,高種姓軍官們騎着戰馬緊跟在他的身後。

但印軍的行軍隊伍拉得過長,能夠結成陣型防禦的只是後軍的尾巴,多數的士兵還在行軍的混亂之中,軍官們揮舞着皮鞭驅趕他們結陣。但陣形尚未結成,唐軍騎兵已經拉出一條長線朝着最混亂的地方進行穿插,手中的角弓絲毫沒有停頓,繼續近距離攢射。

唐軍騎兵隊徹底將北印軍隊伍切成兩段,他們的戰馬踏進了溫暖的恆河水中,然後又折返回來繼續進行切蛋糕。後軍除了一小部分人能夠驚恐地手持長槍盾牌結陣,其餘人全部被打散,如沒頭蒼蠅四處亂跑,這些散亂的兵卒成爲了輕易被射殺收割的目標。

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