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

bookmark

黃金聖衣巴吉拉終於騎着戰馬趕到,他和他身後的剎帝利武士們也確實悍勇無匹,高聲喊着嘰裡咕嚕的悲壯語言,似乎要將這些卑鄙的偷襲者全部斬於馬下。

封常清突然又吹響竹哨,所有接敵的鐵騎迅速撥轉馬頭,跟在揹着枿旗的校尉身後撤退。即使他們在撤退的過程中,依然在馬上回身放箭,繼續收割着北印度軍的生命。

巴吉拉憤怒摘下自己的寶弓追在後面射了一箭,正中一名唐軍的後背,對方趴伏在馬背上,傾斜地掉了下來。其餘武士跟着他追射,雙方你來我往互懟箭矢,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大。

戰神巴吉拉大概也知道窮寇莫追的道理,喊停了所有人追擊的馬匹,自己則把寶弓舉出四十五度角,在敵軍逃出百步開外的射中了另一名撤退的唐軍騎卒,引得周圍的北印度士兵舉起長矛歡呼,彷彿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這是恆河戰役之前的一道小小的開胃小菜,北印度後軍損失了上千名低種姓士兵,唐軍陣亡兩人,還都是被戰神巴拉吉射殺的。這足以說明婆羅門和剎帝利階層代表了印度的最高戰鬥力。

巴拉吉在士兵們的歡呼聲中保持着清醒,唐軍絕對不會只襲擊這一次,他果斷將自己的親衛部隊分出一半留在隊伍尾巴上,又將戰象一字排列在行軍隊伍的東邊,用來防禦敵軍的襲擊。唐軍是絕對不可能從西邊的恆河水中鑽出來的。

唐軍經過這一次的小試探,已經初步瞭解的北印度軍隊的戰鬥力,強的只是那一小撮剎帝利軍官和親衛吠舍士兵,多數的吠舍、首陀羅毫無防護且戰鬥意志薄弱。

封常清還發現了北印度軍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連冷兵器的制式化都沒有完成,他們在敵軍的手上找不到兩件一模一樣的兵器,士兵們手中的長矛長短不一致,他們甲冑武器都獨具個人特色。就連軍官也一樣,某個有錢的軍官手裡拿着的可能是一把鑲金柄的闊刃長劍,他的劍柄上甚至刻着巧奪天工的眼鏡蛇浮雕。另一個軍官手中拿着的可能就是一把軟劍或雙刀。武器的明顯差異使得他們無法形成嚴密有效的戰陣。

受制式化影響最大的就是弓箭,衆所周知強弓應該配重矢,兩石弓、一石弓,和八斗弓所用的箭矢都不同。北都軍器監的工匠們爲唐軍制式弓定製兩個標準,步兵長弓爲九鬥,騎兵角弓爲八斗,各種擘張弩,角弓弩都進行標準規範,如此一來所有長弓之間的箭矢都能夠通用,同理所有角弓箭矢也能夠通用。只有完成制式化,弓箭的統一精確性才能保證,弓弩的密集打擊才能成型。

軍隊武器統一標準並非源於唐代,秦兵馬俑出土的上千枚箭頭,用遊標卡尺測量,箭頭的大小誤差在一毫米以內。足以說明秦朝是完成冷兵器制式化的最早時代。

這樣一來,封常清對勝利就更加有信心了,爲了不給敵軍以喘息之機,他命斥候去偵查了敵軍的隊形變化後,重新制定了襲擊計劃。

“這一次襲擾分爲兩個批次,第一批以千騎營的輕騎兵對戰象進行襲擾,第二批以騎兵投彈隊利用猛火雷對象羣進行驚嚇,使得它們掉頭回去踩踏自己人。”

千騎營在草坡上一字排開,在封常清的哨聲吹響之後,朝着恆河邊敵軍行進的長隊衝了過去。

這一次北印軍的反應就比上次敏銳得多,排成一字長隊行進中的戰象迅速調轉了方向,坐在藤籃中的馭手用長釺子扎着象頭,使得象羣朝着唐軍騎兵方向反攻。

千騎營在距離敵軍戰象七十多步遠時開始集中放箭,但大象確實是皮糙肉厚,箭矢掛在象身上僅造成了滲血效果,也有幾個象背上的弓手被射倒,從藤籃中栽了出來。

馭手們長釺子狠命地扎着象頭,使得它們吃痛前衝,雙方的距離逐漸接近。

巴吉拉聽到該死的哨聲再度響起,這些唐軍永遠都不敢硬碰硬,迅速調轉馬頭撤離。

另一支唐軍騎兵接替他們朝着象陣衝去,雙方在七十多步遠外,這些唐軍從腰間的牛皮袋中取出了黑乎乎的鐵球,用火摺子點燃了捻子,握在手中又前衝出二十多步,同時揮動手臂將鐵球擲了出去。

未知的東西永遠可怕,鐵球落在象陣腳下時,所有北印軍將領的腦袋都嗡嗡響,生怕它們裡面鑽出綠瘴氣或什麼毒蛇毒蠍來。

驚雷般的爆炸聲在地面上炸響,翻滾起熊熊火焰,他們的腦袋真的嗡嗡響了。濺射出灼熱的火油在大象的腿上或身上燃燒起來。

象羣立刻發出了悲鳴的長嘶聲,驚嚇得調轉方向朝着已方的隊伍衝去,戰神巴吉拉的臉上浮現出一瞬的驚恐與憤怒,張開喉嚨暴喊道:“都散開,躲開!”

北印度士兵驚恐萬狀地往恆河的方向奔去,身後是同樣驚恐奔跑的大象,它們將這些士兵們撞倒,粗壯的大腳踩了上去。跑得快的士兵們跌跌撞撞的進入恆河中,身體在起伏的河水中上下波動,或撲入渾濁的水底大口喝水。

這個時候的恆河水還是相當乾淨的,幹掉三碗都不會重生再做印度人。

只是象羣們也衝進了河水中,四腳的快速踩踏使得河水都如沸騰了一般,有些撲倒在水中的兵卒正好被踩住,整個水底彷彿被紅色墨水暈染。

趁着這個混亂的時刻,唐軍的千騎營再度逼來,這次他們動用了馬槊隊在前方,將聚集在一起的小股敵軍衝散,用角弓和橫刀收割敵軍性命。

戰神巴吉拉帶着他的剎帝利軍官團和親衛軍又一次回來救場,揮動着手中的各色兵器朝着唐軍騎兵衝來,他揮舞在手中的犀利軟劍恨不得將這幫偷襲者腦袋全部割下。

然而封常清依然選擇不與他硬碰硬,吹響了竹哨率領着騎兵們再度撤退。

有飛騎尉企圖在撤退前襲殺巴吉拉,以攬取頭等大功,他操着角弓朝着他發射了鳴鏑,有百餘騎兵跟着將箭矢攢射了過去。

巴吉拉揮舞着雙軟劍擊斷了這些飛來的箭矢,就算有箭矢刺中,也不會產生任何傷害。

封常清回頭大聲訓斥道:“亂射什麼箭!不要對那個金王八殼浪費箭矢!你破不了他的甲!”

巴吉拉對這次的損失憤怒到了極點,揮動着馬鞭奮起直追,但他的甲冑過重影響了速度,而且更糟的是他在追的過程中一騎領先。他知道自己獨自一人對上千騎兵容易有生命危險,只好悻悻地撤了回來。

封常清遙望身後撤回去的追兵巴吉拉,笑着對身邊人說道:“看見了吧,策略永遠比勇猛更有用。”

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