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

這時下面沒有人敢接茬,甚至沒有人敢有所表情反應。皇帝說這話意思太明顯了,除了皇帝的爹,誰敢給皇帝這麼大的委屈。

就在這不和時宜的時候,有不合時宜的參贊聲響起:“西涼王,太尉李嗣業覲見!”

李嗣業身穿紫袍進入殿中,眼眸隨意低頭一掃,發現所有人似乎都眼角帶淚,還有人用看仇寇的目光看着他,就好像是他剛剛把他們給惹哭了一般。

他站在臺階下躬身叉手:“臣李嗣業參見陛下。”

李亨端着酒杯搖頭笑道:“快看看,朕的大功臣來了。李太尉可是與朕有大恩,當初朕還是太子之時,都需要太尉的賙濟,你在朕最困難的時候幫了朕,又幫朕收復了長安洛陽二京,可謂是居功至偉。”

李嗣業低下頭躬身叉手:“這些都是臣下應當做的。”

“是嗎?哈哈哈。”李亨大笑了片刻,突然臉色一黑,對宴席上的衆人道:“無關人等,都可以給我滾了!”

醉態各異的宗室和臣子們從席位上站起來,紛紛往殿外逃去,只剩下李輔國和他君臣二人還站在殿中。

李亨把醉得酡紅的臉朝向李輔國,淡然道:“你也滾。”

李輔國隱去眼中的委屈之色,朝皇帝叉着手,緩緩地退出了大殿。

李亨盤膝坐在了地上,手中端着酒盞示意道:“李太尉,過去拿盞酒。”

他轉身去一片狼藉的餐桌上撿了一個空盞,用銀酒樽給自己倒滿,才端着來到了李亨面前,且看他如何說話。

“朕有三盞酒水要謝你,這第一盞,要謝你昔日在我困頓之時,始終對我抱有期待,也暗中幫我。婢女道柔我還記得,她是否還在你的身邊,她是我最喜歡的婢女,我都送給了你。這第二盞,要謝你送給我的幾車財物和三千龍驤軍,李崇雲只是你的一個養子,你能把這些東西給我,更多是看在我的三分薄面上。”

他提起酒樽,又給自己手中的酒盞倒滿,雙手捧着說道:“這第三盞酒,要謝你幫朕收復長安洛陽二京,朕有今日這樣的局面,一多半都是來自於你的功勞。”

“可惜你終究是太上皇的股肱之臣,讓朕不得不心生警惕。他做了四十年的太平天子,朕卻不得不在顛沛流離中一步步把江山拼湊回來,蒼天待朕何其不公!”

他一把將酒盞摔在地上,琉璃碎成了八瓣,笑着對端着酒盞如同面癱的李嗣業說道:“你和太上皇都是過去時代碩果僅存的人物,他老人家即將要回到長安,我覺得應該派出足夠分量的人去迎接他,要在哪兒呢,當然是在馬嵬驛迎接,讓他老人家走走昔日的傷心之地,感受一下過去的傷痛很有好處。”

李嗣業內心忍不住冷笑,果然是父慈子孝互相傷害,竟然能想出這麼絕的方法來膈應自己的父親,還要派自己這個昔日舊臣去,所有的傷心因素都聚齊了。

“臣遵旨。”

“哈,答應的這麼幹脆。”李亨得意地笑道。

“既然如此,臣告退。”李嗣業朝他叉起手,倒退着緩緩離開麟德殿。

李亨朝旁邊招了招手,李輔國不知從何處鑽了出來,皇帝搖晃着手中的酒盞悠然說道:“你的察事廳子的人都在太上皇身邊,要每日監視他的生活起居,特別要探知他和李嗣業都說了什麼。”

“喏。”

……

春三月,還未到草長鶯飛的時日,李嗣業率領一干親衛和朝中大臣站在馬嵬驛的西門,迎接從蜀中歸來的太上皇。

隨着遙遠的馬隊逐漸接近,黃色的車輦在山林中搖晃着來到了馬嵬坡下,李嗣業率領一干人等躬身叉手:“臣等迎接太上皇歸來!”

駟馬高車在坡前停下,老上皇在兩個婢女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走下馬車,當他擡頭看到站在隊伍排頭的李嗣業時,下意識竟要轉身地折返回車上。或許是感覺這樣做不會起什麼作用,才低頭抿着嘴脣道:“李嗣業,你不留着力氣跑去討伐叛軍,來這個地方接我這個老頭做什麼?”

李嗣業蠕動了一下嘴脣,回答道:“我大唐能征善戰之將何其之多,哪裡需要我這樣一個早已功成名就的老將。”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老皇帝哼哼地笑道:“連你都可以稱之爲老將了,想我昔日開元天寶兩朝,將星雲集何其之多,諸如王忠嗣,皇甫唯明,高仙芝,哥舒翰,再加上一個你。”

李嗣業冷不丁地回了一句:“死者爲大,活着的人不配提他們。”

站在他身後的衆人嚇得心臟怦怦直跳,太上皇就算不再是皇帝,那也是皇帝的親爹呀,李太尉怎麼敢這麼拿話懟他?

李隆基只是低下頭嗯了一聲,就連他身邊早生白髮的高力士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表情。

他們跟在李隆基的身後往驛站的佛堂處走去,從李隆基的反應來看,他對這個傷心地倒無太多的忌憚,只是剛接近梨樹,老頭的臉上卻不由得悲悽起來。

衆人停下腳步遠遠站着,只有高力士扶着太上皇走到貴妃墳前,扶着梨樹慟哭了起來。遠處有不少人在悄悄抹淚,只有李嗣業雙手交疊在腹前冷眼旁觀。

等太上皇哭過之後拄着柺杖往回走,李嗣業站在他身邊叉手道:“墳裡面是空的。”

李隆基難以置信地扭過頭去,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臣當年奉旨南下之前,曾往京畿各地派了不少騎兵斥候,曾經有一支路過了馬嵬驛,他們瞧見一個看守墳塋的太監,領着十幾個盜匪把貴妃娘娘的墳墓給刨開了。他們因爲貴妃娘娘貌美,便想把她的遺體虜去,給他們死去的大當家配**。”

李隆基的身體渾身發抖,咬牙切齒地問道:“玉環的遺體現在在哪兒?”

“臣把他埋在了蘭州城的一座道觀裡,有道士們幫忙看着,絕不會有人跑去盜掘……”

高力士湊到了李嗣業跟前,瞪着眼睛低聲道:“說話不要太過分了。”

“我是龍首渠啊我過糞?”李嗣業雙手捅在袖子裡仰天嘀咕道。

李嗣業對李隆基有許多的怨念,不只是因爲他每次都選錯誤答案,還是因爲他不肯聽從自己的建議留在蜀中,非要跑到長安住李亨給他設計好的幽居之所。後面發生一連串的事情,都是因爲這個緣故。

太上皇揮起袖子擦拭了一把眼淚,斜眼看了李嗣業,對高力士說道:“不必跟他一般見識,他現在被剝了兵權,比起我們還不如。”

這一路上李嗣業再沒有同老皇帝說過一句話,等他們到達渭河西橋時,李亨親自帶着文武百官前來迎接,僅迎接的隊伍就達上千人,各種旗幟紛飛飄搖。

李亨翹首以盼滿臉欣喜,看見風燭殘年的老皇帝從車輦上走下來,他的眼裡立刻擠出了淚水,彎腰提着黃袍的下襬跪在了地上:“孩兒不孝,致使父皇舟車勞頓,四處奔波,今日才得以回到長安,這是兒子的過錯。”

其餘大臣也紛紛擦拭眼淚,感動得一塌糊塗,李嗣業冷眼旁觀,到場的竟然無一不是戲精,甚至有人哭得一抽一噎,實在是讓人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鍼氈。

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