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

bookmark

乾元二年七月十日,李嗣業與段秀實率領瀚海軍南下進攻王思禮佔據的上黨郡澤州,率先攻下了高平縣,城破後縣令在城頭上自殺。

李嗣業進城後,看到臥倒在城牆根的縣令屍體,用來自刎的刀還握在縣令的手裡,他低頭感慨說道:“倒也是個忠義之人,只是這樣的朝廷配不上如此忠義之士,命人在縣城外找個地方厚葬立碑吧。”

徐賓已經從南陽返回,回到陝郡才發現李嗣業已經西進上黨,他又連忙來到上黨與李嗣業見面。

他進入高平後來到城頭上,向嗣業講述他在南陽的公關過程:“你知道我到了襄陽城後看見了什麼,那魯炅正在配製毒藥準備自殺,被我好說歹說給勸住了。”

李嗣業感覺很奇怪,說道:“他也曾經在我麾下,我素來知他爲人比較疏狂,怎麼會想不開自殺。”

“這也怪不得他,鄴城之戰時史思明麾下的契丹騎兵率先擊潰的便是他的南陽軍,才引發連鎖反應致使七節度使全面潰敗,後來全軍潰退的時候,也最數他治下的士兵紀律差,沿途燒殺搶掠,比起叛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兩罪並重,使他擔憂朝廷算賬,所以就想提前一了百了。”

這是魯炅性格因素所導致,此人雖精通戰陣,但疏於管教部屬,對於士兵犯下的小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才導致這樣的下場。

李嗣業沒有問其中的微枝末節,只是討問結果:“結果如何了?”

“魯炅已經向皇帝上表提出告病歸鄉,這算是我爲他想出的策略,朝廷屆時不會應允,反而催促他率軍北上,如此一來一回,我相信等我們拿下蒲州進入關中之前,他沒有機會做任何動作。”

他對徐賓稱讚道:“不愧是我的徐軍師,你算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岑參也從幽州回來了,他說服了史思明與我一起夾擊河東,燕軍現在恐怕已經出動。”

徐賓緊接着問道:“史思明提了什麼苛刻的條件?”

“只有兩個,進入關中後撤出在潼關以外的軍隊,河東境內只准在蒲州駐軍。”

“萬萬不可啊,主公。”

“嗯?”李嗣業扭頭望向他,神情有些驚喜。

徐賓指着城外連綿起伏的山丘說道:“主公可知這裡是什麼地方?”

“這裡是上黨澤州高平縣,”他笑着猜度問道:“你的意思是?”

“這裡是秦趙長平之戰的戰場,當年秦昭襄王採用範脽遠交近攻的策略,又起用武安君白起在此處大破趙軍,坑殺四十萬趙國兵卒。此戰之後秦得上黨雄視六國,一統天下的格局已成。千載幽幽,白雲浮動,往昔人物已去,只留下古戰場供人憑弔。在這高平縣城北依然能夠找到當年留下的萬人屍坑。”

“上黨東臨太嶽,西徬太行,南下進絳蒲可南渡關中,北上可入太原,更別說自古便有得上黨可得中原的說法。主公將來欲再次取得中原,就必須先將上黨握在手中。想當初秦國依仗強大國力,依然經歷了數戰才攻克沁陽,徹底阻斷上黨與韓國的聯繫,又經歷五個多月的長平血戰,損失兵力二十萬,才真正得到這塊土地。如今主公已經佔據上黨,當留一大將駐守在此地,當做我們將來進攻太原乃至中原的跳板。即使我們取得關中,迴歸河西,上黨也不可缺失。”

李嗣業附掌讚道:“徐公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只是斟酌再三不知該如何安排駐守上黨的將領。”

兩人正說話間,岑參走上城樓來拜見李嗣業,聽到他們的談話不無憂慮地說道:“主公背信棄義,怕是史思明將來心有不甘吶。”

李嗣業點點頭說道:“爲了上黨這塊地,就算背信棄義也在所不惜了,況且我們這也不是第一次坑他。只不過史思明將來泄憤,定然要全力進攻上黨,必須找一個能夠全面兼顧的將才來守上黨才行。”

岑參和徐賓同時陷入沉默中,眼下李嗣業麾下的將領中,能指揮作戰的將領不過段秀實、田珍、燕小四、趙崇玼、白孝德、阿史那啜律而已,段秀實有勇有謀,治軍卻稍微次一點;田珍擅攻不擅守;燕小四指揮小戰役還行,但沒有統籌能力;趙崇玼倒是甘於守成,可惜變通不足,白孝德和阿史那啜律只擅長騎兵作戰,但在上黨這樣山川丘陵環繞的地區,恐怕也不行。

總不能讓李嗣業他自己守上黨吧,這樣整個隊伍向關中向河西開拓的步伐就會停滯。

徐賓眼中靈光一閃,突然對李嗣業說道:“我倒是有個合適的人選,但怕他的聲望不能夠服衆。”

李嗣業皺起眉頭問道:“你說的是誰?”

徐賓笑着說道:“我要說出來是誰,主公恐怕也信不過他,只是進攻上黨的戰役,都是主公親自指揮。如今與攻關中,需要奪得絳州和蒲州,主公何不把接下來的戰役當做考驗他的考題,他若能以較小的代價取得絳蒲二州,便能說明他的能力足夠鎮守上黨。”

李嗣業捋着鬍鬚點了點頭,又望向城外沉默良久,最終下定決定道:“傳令下去,召喚衆將前來城樓議事廳中商議軍情。”

親兵領命而去,片刻之後跟隨李嗣業入上黨的將領們都進入了議事廳中,他們進門才發現主公的兩位智囊居然都在,就連投降後一直不得起用的高尚嚴莊二人也坐在左側下首,心中猜想今日所談論的事情應當很重大。

將軍們按照資歷依次坐下。李嗣業多看了靠門坐着的兒子李崇豹一眼,如今他已經十九歲了,剛進入青春期階段,下巴上也長出來淺淺的鬍鬚。但在他眼裡,他依然是那個跟着十二孃來回奔波的孩子,這樣的重任他能夠承擔得起嗎?

徐賓朝李嗣業投以眼色,他點了點頭咳嗽了一聲以示莊重,斟酌地開口說道:“近來我偶感風寒,頭疼發作一時無法思慮,但破關中回河西的戰略一時都不可耽擱,所以欲將進攻絳蒲二州的戰役託付給你們其中的一位,不知誰願意擔此重任。”

李嗣業話音剛落,衆人尚在理解這番話,他又連忙補充說道:“此戰干係重大,決定了我們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事先說明敵情,王思禮昭義軍集結了兩萬餘人,皇帝和郭子儀定會從關中派兵支援他一部分,預計到時候可增加至五萬人,我們如今在上黨的兵力只有飛虎騎和北庭瀚海軍共計四萬四千人,其餘全在潼關。願意出戰者必須事先立下軍令狀,不論父子結義兄弟,我都當以軍法爲先,絕不徇私情。”

他將身體緩緩後靠在屏風上,閉上眼睛好似假寐,下方衆將交頭接耳,許久之後段秀實才站出來說道:“主公,我願意擔當重任進攻絳蒲二州。”

李嗣業點了點頭,似乎毫不意外,他卻沒有當即應允,而是問在場衆人:“還沒有人願意自告奮勇?”

坐在門邊的李崇豹早就躍躍欲試,此刻終於站起來說道:“阿爺,不,主公,我想試一試。”

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相猜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